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文丨马飞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HER2+早期乳腺癌进展
四项关键研究确定了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乳腺癌的1年治疗标准,目前~70%的患者能够达到10年无病生存,10年总生存达到~80%[1],如何进行优化治疗是近几年来探索的方向。
1
PERSEPHONE研究和PHARE研究随访结果:HER2+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时长
■ PERSEPHONE研究
ASCO大会上公布的PERSEPHONE[2]是一项在英国进行的随机、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观察6个月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是否非劣于12个月的标准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DFS,从诊断到第一次复发或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采用非劣效设计,预估12个月组4年DFS为80%,定义6个月组4年DFS与12个月组绝对差异小于等于3%即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研究共纳入了英国152家中心的4089名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1:1随机分组接受6个月或12个月的曲妥珠单抗治疗。中位随访5.4年,12月与6月两组4年DFS分别为89.8% vs 89.4%, HR为1.07(90% CI 0.93-1.24,P=0.01),研究达到了预设的非劣效终点。
安全性数据显示在最开始入组的2500例患者中,6个月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12个月组,因心脏毒性而停止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分别为4%和8%(P<0.0001)。PERSEPHONE成为首个曲妥珠单抗短疗程达到阳性临床研究。
■ PHARE研究7.5年随访结果
PHARE研究[3]是第一个比较曲妥珠单抗6个月和12个月治疗时长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非劣效性研究设计,预设的非劣效界值为1.15。主要终点:DFS,次要终点:总生存(OS)、无转移生存(MFS)和心脏毒性。2013年首次分析了随访3.5年结果,曲妥珠单抗12个月组和6个月组2年DFS分别为93.8%和91.1%,HR为1.28,短疗程没有达到非劣效结果[4]。
此次在SABCS大会上报告了PHARE研究随访7.5年的最终结果,主要终点DFS的HR为1.08(95%CI 0.93-1.25,P=0.39),1.15的非劣效界值仍然在95%CI中。仍未能证明6个月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非劣于12个月。
同样是6个月短疗程治疗,PERSEPHONE研究获得阳性结果,而PHARE研究是阴性。这两项研究相似之处在于试验设计相似、入组例数;接受的化疗方案均以紫杉类、蒽环类方案为主;同为非劣效研究等。不同点在于入组人群有差异,PHARE研究和PERSEPHONE研究ER+患者分别为58%和69%;接受辅助含蒽环和紫杉类化疗患者分别为74%和48%;淋巴结阴性患者分别为55%和59%,PHARE的入组人群更高危且辅助化疗更强。同时,二者所预设的非劣效界值不同分别为1.15和1.29,以上的因素使两个相似的研究结果不同。
此外,多项短周期研究的荟萃分析验证了曲妥珠单抗1年的治疗时长在DFS和OS均优于短周期研究[5]。如何进一步探索缩短疗程的人群未来将可能从探索低危人群亚组、风险比、生物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等进一步尝试。对低危人群优化早期HER2+乳腺癌的方式,降阶化疗已经获得认可,APT研究7年随访显示DFS达到93.3%,HR+和HR-的DFS分别为94.7%和90.7%[6],已经被NCCN指南据[7]的推荐用于低危患者的方案,未来如何降低化疗方案将是另一研究的方向。
2
KATHERINE改变临床实践,HER2+早期乳腺癌强化治疗策略成为标准
APHINITY[8]和EXTENET[9]让高危人群的推荐方案更新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PH)双靶向和(或)曲妥珠单抗序贯1年来那替尼[10]。
SABCS 2018年大会上公布的KATHERINE研究[11]给了我们新的启示。KATHERINE是第一个针对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存病灶的HER2+乳腺癌进行优化治疗的研究。纳入1486名HER2+乳腺癌、术前完成规定的紫杉和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乳腺或淋巴结有残存病灶的患者,1:1随机入组,分别接受14个周期的T-DM1或14个周期曲妥珠单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浸润性疾病复发生存(iDFS,次要研究终点为包括第二原发非乳腺癌的iDFS、DFS、OS、无远处复发间期(DRFI)、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入组人群中,25%患者的原发肿瘤为不可手术乳腺癌,约70%为HR+患者,46%为新辅助术后淋巴结阳性,~80%患者接受含曲妥珠单抗单靶向新辅助治疗,~19%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
中位随访41个月,T-DM1组3年iDFS为88.3%,曲妥珠单抗组iDFS为77.0%,两组绝对差异为11.3%,HR为0.5(95% CI 0.39-0.64, P<0.0001)。亚组分析的数据也与主要研究终点一致。对于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的人群,获益趋势与主要研究终点一致。目前由于OS数据还未成熟,期待长期随访结果。
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相比,T-DM1治疗组因不良事件而停药发生率略高,但与既往T-DM1的不良反应一致且总体可耐受。
这项研究将再次改变临床实践,HER2+乳腺癌患者可以从新辅助治疗后的强化治疗进一步提高获益。
近几年HER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不断发生变化:
针对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采用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的方案,针对HR+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选择在完成1年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方案后继续应用来那替尼1年;
如果在新辅助后仍然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可以采用T-DM1的强化治疗方案;
对于部分淋巴结阴性小肿瘤患者,可采用单周紫杉醇联合1年曲妥珠单抗的降阶治疗方案,个体治疗的选择在HER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展示。
三阴性乳腺癌更多结果值得期待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因为缺少明确的靶点,目前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12]。近年来新辅助治疗逐渐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平台[13],多项针对TNBC的新药临床研究也相继展开,包括PD-1/PD-L1抗体、铂类和PARP抑制剂,也期待后续新的结果公布进而改变临床实践[14]。
专家简介
马飞教授
马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兼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创中心青年导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乳腺癌青委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rdio-Oncology等中英文杂志编委等职。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
主治医师
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 中医肿瘤科
主任医师
毕节肿瘤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绥化市西直北路10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沧州市新华中路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开元街180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6号;二附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西路32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幸福路61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广东肇庆试管婴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