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预防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胃癌预防

聚餐用公筷!谨防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

举报/反馈
2015-04-13 00:55:15东北网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聚餐中使用公筷、分餐吃,不仅文明,还有助健康,可你知道聚餐中这样做最能预防什么疾病吗?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为何物?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寄居在人胃黏膜上皮的螺旋形细菌,它分泌的尿素酶等物质可影响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也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很常见,但常常被人忽略,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感觉、没有任何症状,结果有的发展成较严重胃病才去就医。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麦韵屏提醒,定期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有利于胃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各种胃病已经成了当代人的通病。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人群中的感染率仍很高,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胃内HP检出率约为30%~70%。

  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能不会发病。麦韵屏介绍道:由于人体的胃部没有神经,所以人们难以察觉胃部问题,发现时已是病情不轻。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慢性胃炎,症状表现为:口臭、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等,病程较为缓慢,感觉不明显,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幽门螺旋杆菌还会造成一个严重后果——胃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约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日本九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胃癌发生不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还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因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把胃癌变成了一种经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2008年著名的学术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亦指出,胃癌手术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降低胃癌复发的几率。

  小心病从口入

  HP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途径,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都有可能传染。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城市饮用水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达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检测到。

  麦韵屏表示:中式饮食文化里,就餐较为推崇围餐式,这意味着各种病菌可以通过共享的菜食进入每位就餐人员的胃部。这给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因而一个家庭感染HP的机率是非常高的,特别是母亲食物咀嚼后给小孩喂食。公筷、独立餐具的使用和分餐制的推广有利于预防病菌感染。外出就餐时,应注意讲究饮食卫生,选择良好、干净就餐环境为好。

  此外家人之间的的密切接触、亲密交谈、婴儿排泄物的不当处理、学校里的儿童、学生之间的接触都有可能传染幽门螺杆菌。

  吹一吹,简便查菌

  患者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式有血液化验、粪便检查、碳13或14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几种,其中碳呼气试验最常见。只要患者口服碳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前后对着检查袋吹口气,仪器就可以测出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一方法简便安全快速,整个诊断过程大概只要30分钟。

  麦韵屏还指出,胃镜检查结果阴性不代表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做检查以获得更客观的检验结果。由于呼气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该试验还是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另外,要提醒的是,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不要太过恐慌,未必所有人都需要治疗,不过如果是慢性胃炎伴粘膜萎缩或糜烂患者,胃癌家族史的人等,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加大患胃癌的风险,则要提高警惕,做根除Hp治疗。麦韵屏指出,Hp根除治疗应接受正规四联Hp根除方案治疗,否则可能会因抗生素耐药而降低Hp根除成功率。

  小贴士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预防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卫生是首要措施。

  1.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是直接影响幽门螺旋杆菌能否被带入体内的关键环节。

  2.必须杜绝生肉,有不少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

  3.幽门螺杆菌还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而认真、仔细地刷牙是消除牙菌斑、预防龋齿最有效的方法。

  4.吃蔬菜或瓜果时,切记要消毒、洗净或削皮;用餐时使用公筷。

  5.对于刚会进食的宝宝或者吃饭时难“伺候”的幼儿,父母最好不要用口嚼食物喂他们。

麦韵屏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