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肺癌治疗

专家:“死神”肺癌也是可治的

举报/反馈
2013-05-02 01:37:26解放网

  如今谈癌色变,尤其是肺癌,更是如“死神”的召唤。但上海著名肿瘤专家陆舜教授不信邪,他表示,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分子靶向药物 “瞄准”突变基因,可使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三倍。肺癌不再是那么可怕,也是可治的。

  根据最新恶性肿瘤发病率调查,数据显示,肺癌已成为上海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上海平均每天有129人新发癌症,其中23人是肺癌。在男性肿瘤患者中肺癌发病率占第一位,女性肿瘤患者中肺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同样占第一位。由于肺癌起病隐匿,早期没有典型症状,70%的患者在发现肿瘤时已是晚期,往往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分。而在这一阶段才开始接受治疗,大多数病人只有3个月到一年的生存期,不到5%的患者能够活过5年。

  由此,肺癌被认为如 “死神”的召唤。难道肺癌真的就没法治了?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表示,过去,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一般只有9个月左右,但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很多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有了新的希望。比如对于携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癌患者来说,使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类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 70%-80%,很多使用靶向药物的晚期病人已经存活超过3年,和过去只接受化疗手段相比,生存期延长了三倍多。

  拿杀虫剂打比方,靶向治疗强调“专杀蟑螂”

  据介绍,在肺癌治疗领域中,个体化治疗已成为新趋势,主要是因为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存在一些特殊的基因改变,或者是特殊的生物学指标,而这些指标如果被拿来当作一个靶子攻击,不仅针对性更强,而且也改变了以往传统放化疗“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模式。

  据了解,靶向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治疗的亮点。陆舜说,研究证明不抽烟的肺癌要生长通常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这个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肺癌的发生,或者加快肺癌的病程进展。而靶向治疗就可以把这一基因作为靶点,通过抑制它来遏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拿杀虫剂打比方,传统放化疗可“杀灭多种害虫”,而靶向治疗则强调“专杀蟑螂”,换而言之,后者的针对性更强。

  陆舜表示,以往传统的放化疗常常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一定伤害,一方面病人常常不能耐受,另一方面,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结果依然很差。于是寻求一种有效且低毒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研究的热点。

  陆舜介绍说:“过去整整10年,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我们只能在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方案化疗中进行选择。可是不管选用什么最新的化疗药物,怎么搭配、组合,这些病人的生存期大概也就在9个月左右,往往活不过一年,可现在许多肺癌病人已经存活超过3年! ”这同时也给我国不少晚期肺癌病人带来一线希望。因为研究发现,在中国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率达30%以上,这跟美国患者完全不同。

  肺癌也是慢性病,病人可照常上班、生活

  曾经,有人用“苟延残喘”来描述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状态。但随着晚期肺癌治疗的进展,特别是靶向治疗药物的上市,肺癌病人不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也活得更有尊严。 “至少这些病人可以在一年半到两年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在过去真的难以想象。 ”陆舜说道。

  由于化疗的副作用相当大,许多病人一做完化疗,整个人显得精打采。因为身体虚弱、常常呕吐、掉头发,患者通常只能待在家里,不能上班。但现在,由于靶向治疗药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相较于传统的放化疗,副作用大大减轻,最常见的副反应是痤疮皮疹腹泻。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外用、口服药物来进行控制,一般会在治疗结束后消失,丝毫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陆舜说,肺癌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慢性病。这些肺癌病人只要像那些慢性病病人一样,每天记得吃药,照样可以正常上班、生活。

  此外,以前医生遇到晚期的肺癌患者,在前4到6个周期,一般会优先给病人化疗,之后便暂停治疗,对病情进行观察,等到病人复发后,再给予治疗。可在那段没有复发的时间里,病人内心却备受煎熬,他们往往会因停顿治疗而感到惶恐不安。很多患者纷纷会在此时询问医生:“不让我做治疗,是不是因为没救了,所以让我在这里等死啊? ”据了解,过去,因为在停顿治疗的日子里,医生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而现在有了低毒的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如果应用效果良好,医生便可以使用这个药物来维持治疗,控制患者的症状,无需做任何停顿,患者的“等死感”也可被大大弱化。

  将来,肺癌治疗将根据基因分型来选择

  陆舜透露,目前除了有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进行治疗的的靶向药物外,去年,美国刚刚批准采用了另一种靶向治疗口服药克唑蒂尼,预计中国也会在今年六月批准上市。据了解,那是一款适合治疗ALK基因突变的药物。而存在这一基因突变的肺癌病人占了不抽烟非小细胞腺癌患者中大概5%,能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大约10个月。

  据介绍,现在临床上,通常从组织学角度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中又可细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但如果从基因角度来看,非小细胞肺癌目前至少可以分为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和EGFR基因野生型。陆舜说:“随着生物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医生们更倾向于从基因角度来为肺癌分型,而针对不同基因类型的肺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将会成为今后肺癌治疗模式的趋势。目前,更多的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病学正在研究之中。 ”

  陆舜表示,近年来,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药物都不能过度“神化”。因为任何一种靶向药物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病人,都需因人而异。只有患者体内有分子靶向药物作用的靶点,药物才能对其发挥作用,所以基因检测也会成为指导临床使用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肿瘤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多种驱动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发生突变的累积,加上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造成的。因此,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地分析病情并对症下药。但现在,肺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仍然偏低,这除了与癌症复杂的发病机理和患者个体化差异有关外,也同以往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盲目性分不开。许多肺癌患者常常凭借经验选择相关药物,可这样一来,病情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还有可能人为地造成过度治疗。

  陆舜说,今后医生只要对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基因检测以及病理亚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或者靶向治疗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将能真正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