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最近陈先生发现自己大便次数变多,并伴有便血症状,随即前往当地医院。

消化科医生询问陈先生病史时发现,早在20年前陈先生就做过肠镜的检查,当时就查出直肠内有一颗直径5mm的亚蒂息肉,发红短蒂,无活动性出血。

尽管肠镜结果异常,但是陈先生没有重视且一直未处理,放任不管二十年。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医生为陈先生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距肛缘12~17 cm见一环2/5周肿物,直径4~5 cm,表面糜烂坏死。基本可以判断是直肠癌,且不是早期。经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直肠)中分化腺癌,CT分期:T4aN+。

原来绿豆大小,仅5mm的息肉足足长大了十倍,成为了50mm的病变,医生判断息肉癌变无疑!

很多人都会检查出有息肉,有些人放任不管,有些人则害怕癌变,一定要医生切除。那么,息肉离癌变还有多久?哪些息肉发现就应该切除?小九告诉你。

一、小小的息肉,是癌症的近亲?

息肉,指的是人体黏膜组织表面长出的一种赘生物(肉疙瘩),临床上也泛指一切空腔脏器向腔内突出、隆起的病变问题。而某个部位存在两个以上的息肉,也称为“多发性息肉”。

息肉在某些程度上其实是属于良性肿瘤疾病,并且根据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等。而根据息肉的生长部位,又可以分为胃息肉、肠息肉、声带息肉等。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息肉有恶变的倾向,比如腺瘤性息肉。

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发生率也会随之提高,并且息肉的发生与人种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亚洲人种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

除此之外,息肉的发生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常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长期喝酒或食用刺激下食物等,都会提升息肉的发生率。

有些息肉很“凶险”,和癌症关系很近,而有些息肉是可以友好共存。不同的息肉癌变的几率也有所不同,我们应当区别对待。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二、这2个位置的息肉、建议尽早切除

尽管息肉大部分是良性的病变问题,但是如果发现这两个部位出现息肉,建议还是尽早切除!

1、胃息肉

绝大部分胃息肉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但也有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消瘦以及大便带黏液或血等症状

胃息肉可以分为较为常见的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还有癌变率达到30%~58.3%的腺瘤性息肉

医生建议,如果发现了腺瘤性胃息肉,即便是小腺瘤也最好及时切除。因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不断变大,它发生癌变的几率也会不断提高,建议早切除,主要手段是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2、肠息肉

多数的肠息肉患者并没有临床的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会便血,腹痛,大便次数增加等

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前者多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癌症的发病关系并不大,而后者则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一般来说,多个且体积越大的息肉,其癌变的几率也会越高,如果检查出有肠息肉的问题,最好尽早手术切除,以免可能引发其他的疾病,或者恶化成大肠癌。

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病区赵平主任提醒,有家族有消化道癌症病史者的是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尤其要警惕息肉问题,因为息肉癌变率几乎达到了100%。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虽然大部分的息肉是良性的,恶性的占少数。但除了遗传因素外,也要知晓哪些情况下的息肉比较危险,尤其是以下息肉具有可能癌变的特征:

•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具有较高的癌变可能,尤其是直径超过2cm的息肉,应当将其视为恶性息肉。

•宽基广蒂的息肉癌变风险大。

•炎性息肉较少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则癌变风险高。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高于单个生长的息肉。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三、息肉最怕一件事:怕你及时检查

息肉变成癌需要漫长的时间,如果期间能及时检查,发现并且切除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将大大降低患癌的几率。四种常见息肉的切除和检查方法如下:

肠息肉:相关检查主要是肠镜。良性肠息肉可以考虑在肠镜的帮助下直接切除,而对于恶性肠息肉则应该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胃息肉:相关检查主要是胃肠镜。对于直径小于1cm且数目少的胃息肉,可以定期检测。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则也要积极处理。

对于直径在1-2cm且数目多、无帝的胃息肉,建议手术切除,而直径大于2cm的胃息肉需要尽早通过手术切除。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子宫内膜息肉:相关检查主要是B超和宫腔镜,体积小且无症状的息肉可以定期检测。

若子宫内膜存在多个息肉或大小超过1公分,伴有月经紊乱、月经淋漓不尽或者子宫异常出血,或者已经影响到怀孕、胚胎供血、增加流产和胚胎停育风险的时候,建议立即外科手术切除。

鼻息肉:相关检查是鼻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对于体积较小的鼻息肉,应当及时治疗炎症以控制症状,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而对于反复发作或者症状明显的鼻息肉,需要通过手术切除。

最后,息肉可能会“卷土重来”,所以定时监测、及时复查

“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提醒:有2种发现了及时切,当心拖成癌

不少人在体检时查出“息肉”问题就会慌了神,但其实大多数息肉都是良性的,不用过度担心,也不能掉以轻心。建议最好遵医嘱定期检查,而像腺瘤性息肉或者息肉体积短时间内增大、数量多的这种情况,最好还是进一步检查,看是否需要手术切除,以免息肉进一步癌变。

参考资料:

[1]《5mm直肠息肉的20年成癌记》.消化界.2020-04-27

[2]《长了大肠息肉怎么办?》.兰世亭.2019-09-18

[3]《身体长出“肉疙瘩”,或是癌症前兆!这类息肉尤其危险,几乎100%变成癌!》.我是大医生官微.2022-01-10

[4]《息肉是癌症的前兆?到底要不要切?收好这份判断标准》.CCTV生活圈.2021-09-28

[5]《身体这6大地方发现的息肉,一定要小心!》.健康时报.2021-12-05

[6]《一块息肉离癌症有多远?要不要切有套判断标准》.生命时报.2021-11-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63
2022-05-23 09:05:00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多久能产生抗体
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多在2-4周,但并非固定不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健康状况、年龄、疫苗类型等。从普遍情况而言,健康成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在2-4周内会产生抗体。疫苗进入人体后,首先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开始协同工作。在这个相对有序且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各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通常2-4周才能使体内抗体达到足以抵御流感病毒的有效水平。不同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差异,产生抗体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初次接种的儿童,产生抗体的时间可能会偏长一些,部分儿童可能需要3-4周甚至更久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这是因为其免疫系统需要更多时间来识别和适应外来的疫苗抗原,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应答机制。而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都有所下降。此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产生的速度往往较慢,产生足够抗体的时间可能延长至3-4周,且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相对较低,维持有效抗体水平的时间也可能较短,这使得老年人在接种疫苗后,抵御流感病毒的能力相对较弱。此外,流感疫苗的类型也会对抗体产生时间产生影响。常见的灭活流感疫苗,由于其病毒是经过灭活处理的,不具备感染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接种后免疫系统需要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在2-4周。而减毒活疫苗,其病毒经过减毒处理,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能够在体内引起相对更接近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理论上可能使抗体产生的时间稍快一些,但整体仍处于2-4周的大致时间范围,只是在个体差异上,部分人群可能会稍早达到有效抗体水平。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有急性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接种后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在接种后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一般属于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徐洁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新冠疫苗接种后肺部有结节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冠疫苗一般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肺部有结节,通常与该疫苗的接种无关,多考虑接种以前肺部就有小的结节,也可能是肺结核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改善。 1、接种以前肺部就有小的结节 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大量吸烟,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进入身体以后会使肺部受到损伤长小结节。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接种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后进行查体可能会发现有肺结节。需要立刻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建议严格戒烟。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用治疗,但是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2、肺结核 肺部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症状持续时间可能在两周以上,到医院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也可能会显示胸部长结节。可遵医嘱使用抗结核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异烟肼片、利福平片等。如果咳嗽比较严重,可遵医嘱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药物止咳。 除以上几种原因以外,不排除肺肿瘤导致的,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明确原因对症治疗。 建议患者在确定无疫苗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时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助于减少感染该病毒的概率,降低感染后重症的概率,有利于身体健康。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冠疫苗接种后红肿硬块怎么处理
新冠疫苗接种后有红肿、硬块其处理方式一般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新冠疫苗接种后有红肿、硬块,但无其他不适,一般是正常现象,患者两三天就能自行缓解恢复,无需特别处理。如果除了红肿、硬块反应外,还出现了全身的一些不适症状,比如疲劳、乏力、发热等,就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正常现象 刚刚接种完新冠疫苗的时候,药液会在肌肉内部聚积,不会迅速被皮肤吸收,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产生暂时性的红肿、硬块。患者常见的感觉有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瘙痒等,但两三天就能缓解恢复,一般不用特别处理。生活中要避免抓挠患处,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同时也要避免患处沾水,直到结痂为止。接种完新冠疫苗后建议在饮食上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还要避免感冒,避免着凉。 2、症状加重以及出现全身不适 如果除了上述局部反应,有些患者也出现了全身的一些不适症状,比如疲劳、乏力、发热、肌肉痛、头痛、咳嗽、腹泻、恶心、厌食、过敏等,或者出现发热、局部红肿明显等,要及时就医。可以用热毛巾来热敷,也可以使用碘伏来对局部进行消毒。如果出现了溃疡的表现,还要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如果出现发热的情况,就需要给予退热处理。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冰袋冷敷额头和腋下、温水擦拭全身等。常用的口服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 注意每次接种后在接种的医疗场所停留至少半个小时,以便发生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时能够得到及时抢救。在这半个小时内,如果感到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咨询医护人员,以保证安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