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2022年,才过去了三分之一,已经有多位名人因癌症或者疾病去世。
1月10日,央视主持人赵赫因癌症去世,享年60岁。
1月27日,知名配音演员卢健雄因病逝世。享年74岁
2月11日,著名媒体人曹景行因胃癌复发去世,享年75岁。
2月16日,演员巴戈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7岁。
2月28日,著名指挥家陈亮声因癌症去世,享年89岁。
3月2日,演员、主持人祝文君因肺癌离世,享年55岁。
4月3日,著名演员金迪因病去世,享年89岁
......
癌症像个无情的杀手,夺走了许多癌症患者的生命。面对癌症,有的人“谈癌色变”,有的人却毫不在乎。无论哪种态度,患癌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
一、癌症报告再次更新,这些年龄癌症更高发
2月27日,国家癌症中心在自有外刊《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公布了全国2016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国家癌症中心自2019年在《中国肿瘤》杂志公布2015年癌症数据后的首次权威更新。
最新报告中,有几个点值得我们关注。
2016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为406.4万,因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35万。按全国人口计算,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诊断出癌症,相当于每分钟约确诊数为7人。
在年龄段上,癌症高发于50-54岁和60-64岁人群,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在80-84岁和85岁以上达到高峰。
男女发病率最高的前五种癌症有所不同。在男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而在女性中,发病率最高5种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二、癌症并非无迹可寻,来敲门时身体有提示
癌症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早些发现它的踪迹很重要。癌症找上门时,身体上是会有一些提示的。如果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1、长期乏力、消瘦
癌症与疲乏的关系密切,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就是癌症相关性疲乏,且持续时间长。
是因为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痛苦且持续的倦怠或者体力不支,往往与患者近期活动量不符,并且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
癌症相关性疲乏的持续时间长,可发生于整个癌症患病周期。临床上,患者会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进行性消瘦、虚弱无力、容易疲劳、失眠或嗜睡等症状,还多会伴有情绪低落和认知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2、莫名疼痛
疼痛多见于癌症中晚期,是多种癌症的症状。癌症患者的身体某个部位可能会出现持续的莫名疼痛,这种疼痛不是外伤导致的。
例如骨癌、睾丸癌患者在早期可能就会出现疼痛。
骨癌早期疼痛的特点是固定性和持续性,患者会感到腰背、四肢和关节等处疼痛、肿胀,但找不到创伤、炎症或风寒等诱因,疼痛在夜间会尤为严重,同时疼痛也会日益加重。
而睾丸癌疼痛则常常表现为局部胀痛、隐痛,疼痛感不是很强烈,但手摸睾丸时就能发现不对称,患侧体积会有所增大并伴有下坠感。
3、明明没有外伤却出血
出现非外伤性的异常出血,例如出现便血或呕血警惕肠癌、胃癌,咳血或痰中带血警惕肺癌。
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妇科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非月经期出血或不规律的阴道出血,泌尿系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无痛性血尿或伴有排尿困难的症状,鼻咽癌患者可能会出现非外伤鼻出血。
4、大小便习惯改变
如果大小便习惯、次数或者性状发生改变,例如排尿或排便次数变多或变少,大便外形变细,大便变干或变稀,大便带脓、粘液或血等,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这时就要警惕大肠癌的可能性,应尽早就医检查。
5、持续发烧
淋巴瘤、白血病等癌症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影响,此时身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就可能表现为发烧,通过升高体温和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等措施来激活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久治不愈的发烧值得警惕,有些癌症患者也会出现肿瘤热,主要表现为有规律的、午后和傍晚发热,次日缓解。
6、皮肤黑痣发生变化
很多人皮肤上都会有黑痣,但如果黑痣突然发生变化,例如面积增大、边缘变得不规则、颜色发生改变、出现灼痒疼痛或破溃出血、痣上原有的毛发莫名脱落,就要警惕可能是黑色素瘤导致的。
三、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避免,远离23种致癌因素
2019年,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总结了中国各个省份最主要的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
研究结果发现,只要对23种致癌因素做好防控工作,中国每年有100万以上的人可避免死于癌症。其中包括了51.2%的男性癌症死亡和34.9%的女性癌症死亡。这个数值其实是很惊人的,也警示着我们,有时候癌症真的可能是自己作出来的。
这23种致癌因素可分为5类,分别是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
(图片来源:健康时报)
其中,男性的主要致癌因素为吸烟、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而女性主要致癌因素第一位是水果摄入不足,其他依次是乙肝病毒感染、主动吸烟、体重超重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日常生活中远离各种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能避免大大降低患癌几率。而且大多数癌变发生时,身体可能给出了信号。如一旦出现莫名的消瘦、出血或持续发生、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相关治疗。让我们共同守卫自己的健康!
参考资料:
[1]全国癌症报告时隔3年再更新:每天超 1万人被诊断出癌症!重点防好这几种癌!.健康时报,2022-03-10
[2]【指南与共识】| 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癌症杂志,2021-10-15
[3]癌症来前,身体已经给了你N次机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生命时报,2017-08-01
[4]国际公认的23种致癌因素公布!该如何远离?这篇全说清楚了… .科普中国,2021-12-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主任医师
成都高新宝芝堂中医馆 中医肿瘤科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肿瘤科(内一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眉山市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成都市城守东大街57号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圣路22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铁岭市银州区
三级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四川省德阳市天山南路二段159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庆春路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