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JAMA 子刊:90%以上的癌症患者, COVID-19 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6亿,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07.2万,而近期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且复杂。正如世卫组织(WHO)所警告的那样,“只要新冠疫情仍在地球肆虐,只要放松警惕,病毒随时可能变异扩散,引发全球新一轮疫情。”

90%以上的癌症患者, COVID-19 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

面对疫情反复多变,接总新冠疫苗成为当下最为有效且经济的方法。虽然多项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感染或降低健康个体患重病的风险,但尚不清楚那些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否会有类似的反应,尤其是对于癌症患者。近日,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回答。

在这项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了515 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评估了患者对 mRNA-1273 疫苗的免疫反应。癌症患者在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之前提供了血液样本,并在一个月后再次提供血液样本,并对每个样本进行COVID-19 抗体测试。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发生了血清转化,这意味着他们在接种疫苗后会产生抗体。总体而言,71.3% 的癌症患者在第一剂疫苗后发生血清转化,90.3%的癌症患者在第二剂疫苗后发生血清转化。然而,不同癌症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与实体瘤患者相比,血液肿瘤患者的血清转化率较低,分别为84.7% 和 98.1%。在血液肿瘤患者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血清转化率最低,而那些正在接受积极治疗的癌症患者的情况更加的糟糕。

研究者表示,“尽管实体瘤患者的血清转化率更高,但抗体滴度仍低于健康人群。更让人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人体需要多少抗体才能提供对病毒的全面保护。另外,淋巴疾病会影响 B 细胞,而免疫系统需要这些 B 细胞来制造抗体。如果患者的 B 细胞受到抑制,他们制造抗体的机会都很低。”

先前柳叶刀报道称,在疫苗接种后六个月内,接受抗 CD20 抗体治疗的肿瘤患者没有免疫反应。接受 BTK 抑制剂、Venetoclax 和 CD19 靶向 CAR-T 细胞治疗的患者的血清转化率最低。

据悉,研究人员正在继续跟踪研究参与者,在 6、12 和 24 个月时采集血液样本。该团队还启动了一项研究,评估第三剂 mRNA-1273 疫苗后癌症患者的免疫反应。

总之,这项队列研究的结果表明,实体瘤或血液肿瘤患者在接种 COVID-19 疫苗后会产生免疫反应,尽管其抗体水平低于未患癌症的成年人。血液肿瘤患者和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优先接种第三剂疫苗,并仔细考虑相对于接受癌症治疗的疫苗接种时间。

原始出处

Anna R. Giuliano et al, Evalua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SARS-CoV-2 mRNA-1273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Florida, JAMA Oncology (2022). DOI: 10.1001/jamaoncol.2022.0001

63
2022-03-23 06:31:02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多久能产生抗体
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多在2-4周,但并非固定不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健康状况、年龄、疫苗类型等。从普遍情况而言,健康成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在2-4周内会产生抗体。疫苗进入人体后,首先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开始协同工作。在这个相对有序且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各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通常2-4周才能使体内抗体达到足以抵御流感病毒的有效水平。不同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差异,产生抗体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初次接种的儿童,产生抗体的时间可能会偏长一些,部分儿童可能需要3-4周甚至更久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这是因为其免疫系统需要更多时间来识别和适应外来的疫苗抗原,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应答机制。而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都有所下降。此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产生的速度往往较慢,产生足够抗体的时间可能延长至3-4周,且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相对较低,维持有效抗体水平的时间也可能较短,这使得老年人在接种疫苗后,抵御流感病毒的能力相对较弱。此外,流感疫苗的类型也会对抗体产生时间产生影响。常见的灭活流感疫苗,由于其病毒是经过灭活处理的,不具备感染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接种后免疫系统需要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在2-4周。而减毒活疫苗,其病毒经过减毒处理,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能够在体内引起相对更接近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理论上可能使抗体产生的时间稍快一些,但整体仍处于2-4周的大致时间范围,只是在个体差异上,部分人群可能会稍早达到有效抗体水平。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有急性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接种后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在接种后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一般属于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徐洁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新冠疫苗接种后肺部有结节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冠疫苗一般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肺部有结节,通常与该疫苗的接种无关,多考虑接种以前肺部就有小的结节,也可能是肺结核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改善。 1、接种以前肺部就有小的结节 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大量吸烟,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进入身体以后会使肺部受到损伤长小结节。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接种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后进行查体可能会发现有肺结节。需要立刻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建议严格戒烟。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用治疗,但是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2、肺结核 肺部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症状持续时间可能在两周以上,到医院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也可能会显示胸部长结节。可遵医嘱使用抗结核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异烟肼片、利福平片等。如果咳嗽比较严重,可遵医嘱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药物止咳。 除以上几种原因以外,不排除肺肿瘤导致的,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明确原因对症治疗。 建议患者在确定无疫苗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时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助于减少感染该病毒的概率,降低感染后重症的概率,有利于身体健康。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冠疫苗接种后红肿硬块怎么处理
新冠疫苗接种后有红肿、硬块其处理方式一般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新冠疫苗接种后有红肿、硬块,但无其他不适,一般是正常现象,患者两三天就能自行缓解恢复,无需特别处理。如果除了红肿、硬块反应外,还出现了全身的一些不适症状,比如疲劳、乏力、发热等,就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正常现象 刚刚接种完新冠疫苗的时候,药液会在肌肉内部聚积,不会迅速被皮肤吸收,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产生暂时性的红肿、硬块。患者常见的感觉有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瘙痒等,但两三天就能缓解恢复,一般不用特别处理。生活中要避免抓挠患处,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同时也要避免患处沾水,直到结痂为止。接种完新冠疫苗后建议在饮食上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还要避免感冒,避免着凉。 2、症状加重以及出现全身不适 如果除了上述局部反应,有些患者也出现了全身的一些不适症状,比如疲劳、乏力、发热、肌肉痛、头痛、咳嗽、腹泻、恶心、厌食、过敏等,或者出现发热、局部红肿明显等,要及时就医。可以用热毛巾来热敷,也可以使用碘伏来对局部进行消毒。如果出现了溃疡的表现,还要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如果出现发热的情况,就需要给予退热处理。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冰袋冷敷额头和腋下、温水擦拭全身等。常用的口服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 注意每次接种后在接种的医疗场所停留至少半个小时,以便发生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时能够得到及时抢救。在这半个小时内,如果感到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咨询医护人员,以保证安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