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他,为什么想变性?

  我叫玉峰,母亲怀我时营养不良,所以,我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6岁时,别的男孩都喜欢疯跑,我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那时,我似乎觉得我应该是个女孩,可我偏偏是个男孩。上小学后,我成绩优秀,从不去惹是生非,可是,仍然有男生欺负我。因为我的身材、长相、言行都像女生,我有时甚至想,我要真是女生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与女生一起玩,就不会被男生欺负了。上初中后,情况仍然是这样。为了逃避这种生活,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财经学校读中专,开始住校。可有一天晚上,一个男生趁同寝室别的同学睡觉后钻进我的蚊帐,我很怕,他威胁我:“别喊,你喊,我就说是你引诱我。”面对这样的骚扰,我选择了沉默,我觉得自己生来就错了。我服了100片安眠药,但我没有死成,医生又把我给救回来了。看着亲人的眼泪,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其实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所以,我仍然要痛苦地活下去。于是,我学会了抽烟喝酒,空虚无聊时就到娱乐场所去发泄。中专毕业后,我自己开了一家美发店,但我依然不快乐。我心里很累,我经常想,我要能变成女性,那多好啊!

  这是我前几天接到的咨询电话中男孩玉峰的叙说。生活中像玉峰感觉性别错位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多与其父母后天的教养有关。“体弱多病”、“别的男孩都喜欢疯跑,我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小孩子哪有这样的概念?绝大多数是父母灌输的。如,别的男孩在相互追逐时,父母却要求自己的儿子“你可不能跟他们一样疯跑,你身体不好”,或者“你可别疯出一头汗,等会儿感冒了,又要上医院了”,还有“你跑不快,会跌倒的”,等等,所有这些话都传达出一种信息:你跟别的男孩不一样,你经常会生病,你没有别的男孩有力量。父母如果经常这样暗示自己的儿子,这个孩子还会把自己归于男孩的群类里吗?他还会用男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吗?肯定不会。其实,父母自己就没有用男孩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儿子。结果必然是玉峰的感觉,“我觉得我应该是个女孩,我的身材、长相、言行都像女生”。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便分清自己的性别角色,并积极引导孩子形成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适应的言语和行为。一般说来,孩子的性格三分之二来自同性的父母,三分之一来自异性的父母,这样的性格构架才能形成孩子稳定的性格。否则,就容易形成女孩的假小子性格和男孩的娘娘腔性格。因此,做父亲的只有与自己的儿子长时间悉心相处,适时交流沟通,儿子才能从父亲身上模仿到男性的性格特征。

  再看看玉峰,他宁愿“痛苦地活下去”,甚至“学会了抽烟喝酒,到娱乐场所去发泄”,却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这一方面说明他与父母的关系不良,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处世能力的欠缺。他不说出他的苦恼,父母就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他。所以,父母从小就要培养自己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教他学会人际交往,培养他接受并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玉峰欲变性,其实是幻想逃避现实的生活,这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责任编辑:滕芸)

2008-03-05 01:59:00浏览9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