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天气渐寒始于霜降,此时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深秋景色越来越明显,在我国黄河流域,可出现树叶转黄凋落,清晨白霜熠熠闪光的景色。
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此时阳气下沉,阴气始凝。医生提醒,在此时节早晚天气较冷、中午较热,秋燥明显,养生需顺应天时,动静结合。
日常起居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倡导“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进入深秋,建议每晚亥时(9点~11点)上床睡觉,子时(11点~1点)进入沉睡状态。因为子时是一天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
饮食注意滋阴养肺
霜降时节秋燥当令,中医认为此时节对应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秋燥易犯肺,此时人常常感到口鼻、皮肤干燥,出现干咳气喘等症状。在饮食上可食用清肺润燥、固肾补肺的食物,如梨、马蹄(荸荠)、苹果、山药、白萝卜等,均具有此类功效。
穿着保暖防寒护腰
对于老年人来说,秋冬季血栓发病率较高,为避免血栓的形成,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适时增加衣物,佩戴帽子,多喝热饮,避免受凉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心血管问题。
俗话说,“霜降一过百草枯,保腰护腿要知足”。腰为一身之轴,寒凉之气容易侵袭腰、关节等部位,因此在天气变化之际,一定要加强对腰腿的保护和锻炼。
我国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中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艾灸穴位养生保健
霜降节气开始昼夜温差加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在10℃以上。人体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可以用艾灸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1、灸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是历代广为运用的强身保健之要穴,俗语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特別是艾灸的方法,预防保健的效果更佳,具有调理脾胃、补气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施灸方法:点燃艾条,置于足三里穴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为宜。持续8-10钟,双侧足三里交替进行。隔日施灸1次,可增强体质,预防脾胃虚寒性疾病。
2、灸膻中
功效:膻中穴是心包络之募穴,在八会穴中为“气会”,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效,经常按揉膻中穴可起到理气活血通络,止咳平喘的作用。
定位: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施灸方法:方法同上,艾灸膻中可在睡前进行,能帮助睡眠,疏通经气,温肺,预防呼吸道疾病发作。
3、灸涌泉
功效:涌泉穴是人体长寿穴,《黄帝内经》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调和气血,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行走有力、增强体质。
定位: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脚缘两侧连线处。
施灸方法:方法同前,可在晚上热水泡脚后施灸。
(通讯员:王校宇 、李龙浩)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中医科门诊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