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得过口腔溃疡,但是有时看似普通的“溃疡”,久久不愈,还越来越大,可能是隐身已久的癌症。
误以为上火导致“口腔溃疡”,“真凶”竟是颊癌
三年前,56岁的黄女士无意间发现口腔黏膜长了一个小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一开始,她以为只是普通的“上火”,但这个看似平常的“口腔溃疡”一直没有好转,反而不断地增大,直径从1cm长到3cm,还出现了面部肿痛。于是黄女士着急了,到当地医院检查,看到病理活检报告后吓了一跳:原来这次“口腔溃疡”竟然是癌症。
因当地医疗资源有限,医生推荐黄女士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该科室负责人、主任医师邓泽义接诊后,给黄女士做了仔细检查。检查显示,她的左颊占位性病变,且已发生左侧颌下淋巴结转移。

黄女士最终被确诊为左侧颊癌合并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并对左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
而此时一个难题出现了,如果切除肿瘤,黄女士的左侧面颊部将会出现一个大的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口腔进食及言语等功能。
多学科协作“嫁接”游离皮瓣,既要铲除病灶又要保住“颜值”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邓泽义主任医师团队经过与显微修复骨科及肿瘤科多学科会诊,考虑带术后创面大,既要清除病灶,又要保住黄女士口角外形面容及功能,决定邀请显微修复骨科牟勇主任医师团队开展联合手术。
“这台手术难度较大,我们两组手术团队同步开展,一组做颈清扫和原发灶切除,一组在患者股前外侧取皮,并将此游离皮瓣在高清显微镜下,与面颊受皮区进行血管吻合,以修复病灶切除后缺损的面部。这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对组织解剖结构的了解非常清晰,才能准确进行血管定位、神经定位。游离皮瓣移植是显微外科难度最高的手术,术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对医生的手术经验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邓泽义主任医师回顾道。
这台高难度手术历时6小时。手术团队最终顺利为黄女士完成颈清扫和原发灶切除。手术中移植的股前外侧皮瓣,完美修复了她的左面颊部内外的缺损,与术前设计的方案完全吻合。

邓泽义主任医师团队扩大切除颊癌组织

团队合作设计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并于术中取出

显微修复外科牟勇主任医师团队精准吻合血管、神经
本次手术开创了省二医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颊癌缺损手术治疗的先河,这项技术将为更多颊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医护团队术后悉心照护,患者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术后,黄女士的皮瓣的愈合情况,一直是邓泽义主任医师团队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吻合后的血管,可能存在血运不佳、痉挛等情况,会经历动脉危象及静脉危象。”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黄女士的皮瓣生长情况,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黄女士口内外皮瓣颜色正常,皮瓣完全成活,可经口进流食。术后两周,她顺利出院。
经历此次手术,黄女士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显微修复骨科联合实施治疗感激不尽,称赞省二医团队“大医精诚,医者仁心”,让她重拾了生的希望。
【健康科普知识】
1、什么是颊癌?
邓泽义主任医师介绍,颊癌发病年龄多于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磨牙区附近,早期多为溃疡型,出现颊黏膜糜烂、破溃,基底不平,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肉芽,生长较快,容易向四周及深层组织浸润。在疾病早期,患者可无张口受限,以后随着肿瘤向颊肌、咀嚼肌侵犯,逐渐出现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晚期颊癌可以越过龈颊沟,侵及牙龈和上、下颌骨,并向软硬腭、口底、口角等处蔓延,甚至向外穿破面部皮肤。

2、怎么辨别颊癌和普通口腔溃疡?
“很多人颊部长了溃疡之类的东西后,第一反应认为可能是上火了。”邓泽义主任医师提醒,口腔内的恶性病变在早期大多数症状与溃疡十分类似,如出现以下情况:口腔内黏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溃疡超过两周未见好转并伴有烧灼感、疼痛、瘙痒不适;有肿块凸起;舌头活动受到限制;甚至是张口闭口受到限制等,一定要及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3、如确诊颊癌应如何治疗?
确诊颊癌应尽早进行病灶切除,目前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显微修复骨科等多学科合作,可对确诊颊癌患者行病灶切除术,转移淋巴结清扫术合并进行游离皮瓣“嫁接”,大大提升颊癌病灶切除术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外观修复都有极大帮助。
(通讯员:黄怡辛,许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