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可能包括机械通气、肺体积控制通气、体外膜氧合、抗凝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1.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通过提供正压支持呼吸,减少死腔量,提高氧气交换效率。例如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仪、无创呼吸机等设备。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
2.肺体积控制通气
肺体积控制通气是一种有创性通气模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控制呼气末肺容积以改善氧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参数。此方法主要用于严重肺水肿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状态。
3.体外膜氧合
体外膜氧合是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肺后再回流入体内的一种技术,可辅助气体交换。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体外循环管路中的膜肺清除血液内的有害物质,并补充氧气。当常规治疗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时,如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功能衰竭,可考虑应用ECMO。
4.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旨在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常用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对于存在潜在血栓风险或已经发生血栓的患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
5.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常用的口服给药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静脉注射则可能涉及地塞米松。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由于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此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缓解炎症,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除上述治疗措施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氧合水平及液体平衡,避免进一步加重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