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三科(神经内科)主治中医师谭玉群
春风拂面,草长莺飞,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但很多人却在此时陷入情绪的低谷,焦虑、疲惫、烦躁、情绪低落、易怒甚至对日常小事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网络上“春天emo(情绪低落)”“三月焦虑症”等话题频频刷屏,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被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为“情绪过敏”。
那么,难道真的会“伤春”吗? 为何春季会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理密码? 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这场“春季情绪保卫战”?本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三科(神经内科)医生为您解答~

大脑的“春季调试期”:阳光背后的生理密码
01血清素:被春天“偷走”的快乐物质血清素(5-HT)被称为大脑的“快乐信使”,它直接影响情绪、睡眠和食欲。冬季阳光稀薄时,人体通过视网膜感知到光线不足,会自动减少血清素分泌以“节能”。但当春天气温回升、日照时间骤增,生物钟的“校准失误”,会导致血清素水平异常波动、供应不足,从而引发情绪的失衡,陷入“明明看到花开得热烈,反而一阵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的困境。
02褪黑素:被“干扰”的生物钟褪黑素不仅是助眠激素,形成调节昼夜节律的生物钟,更是调节血清素合成的“开关”。春季昼夜温差大、多阴雨天气,会导致人体褪黑素分泌时间紊乱,形成“睡眠-觉醒周期失调”,长期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感。所以会出现“白天困得睁不开眼,晚上躺下又异常清醒”的情况。
03过敏反应:免疫系统“误伤”大脑最新研究揭示,过敏原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穿透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炎症因子会干扰神经递质合成,加重焦虑抑郁。同时,过敏释放的组胺不仅导致鼻黏膜肿胀,还会刺激脑内受体,引发“脑雾”,出现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甚至焦虑等。
识别“危险信号”:别把病态情绪当“普通春困”
01自我评估:2个量表评估你的情绪是否“超载”
(1)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
在过去两周内,您有多少次出现以下情况?(0=无,1=有几天,2=一半以上时间,3=几乎天天)
1. 对事物失去兴趣或愉悦感
2. 感到情绪低落、沮丧或绝望
3. 睡眠障碍(失眠、早醒或嗜睡)
4. 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
5. 疲劳感或精力不足
6. 自责或过度内疚
7. 注意力难以集中
8. 运动或言语动作迟缓
9.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念头
总分=各题得分相加,若大于等于5分,则需警惕情绪问题,建议就诊咨询。
(2)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量表)在过去两周内,您有多少次出现以下情况?(0=无,1=有几天,2=一半以上时间,3=几乎天天)
1. 过度担心,担心事情会变坏
2. 感到害怕,好像会有坏事发生
3. 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担心
4. 易怒或烦躁
5. 肌肉紧张(如头痛、肩颈僵硬)
6. 睡眠问题(失眠、早醒或嗜睡)
7. 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
总分=各题得分相加,若大于等于5分,则需警惕情绪问题,建议就诊咨询。
02鉴别生理性春困与季节性焦虑抑郁
生理性春困: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2周内自然缓解,虽容易犯困,但心情平稳,工作效率基本不影响或略有下降,食欲正常。
季性性焦虑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2周,且逐渐加重,伴有明显情绪变化,比如明显烦躁、悲伤、兴趣丧失、情绪低落,无法完成日常任务,出现食欲改变,如暴食或厌食、体重变化等。03春季高发的三类情绪障碍 抑郁症复发或加重:原有抑郁症患者中约40%在春季症状波动;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日照延长可能诱发躁狂发作(情绪亢奋、睡眠需求减少); 焦虑症急性发作:升学、求职季压力叠加生理变化,易出现惊恐发作(突发心悸、窒息感)。科学应对指南:给大脑穿上“春季防护服”
01光照疗法:把阳光变成“天然药物”黄金时段:早晨8-10点晒太阳20-30分钟此时阳光中蓝光比例高,最能刺激血清素分泌;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洗礼,助力拥抱好心情。
02运动处方:激活“快乐激素”可以选择散步、快走或慢跑、游泳、八段锦、太极、瑜珈等运动方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有效提升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内啡肽,保持良好情绪。
03饮食调整:吃出情绪抵抗力多进食:食用豆类、深海鱼、坚果、香蕉、黑巧克力等,补充必需营养素;同时应避免酒精、精制糖、过量咖啡因。中医调理: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疏肝解郁;食用山药,健脾和胃。
04中医疗法:顺时养生调肝脾《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升发,肝气旺盛,若调摄不当易导致肝郁气滞、心脾两虚,从而引发情绪波动。春季情绪障碍多与肝、心、脾三脏失调相关。在中医学里,季节性焦虑抑郁属于“郁病”“脏躁”“梅核气”等范畴。辨证多属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痰气互结、痰火扰心等。选方上根据辨证多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等。同时,要顺应自然,避免压抑生机。随日出时间调整作息,早睡(不晚于23:00)以养肝血,早起(7点前)以助阳气升发。晨起散步庭院,散下头发,穿宽松舒适的衣服,舒展筋骨,使气血畅达,保持宽容心态,避免苛责他人或自我压抑,以利肝气条达。春季饮食应减酸增甘,护脾疏肝,少食山楂、醋等酸味食物以防收敛肝气,多食山药、红枣、小米等甘味食物以护脾。
05专科支持方案,构建情绪防护网药物治疗:若出现症状持续且无法自我调节的情况,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建立科学的用药认知,在医生处方下用药,用药过程中,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更不可随意停药,以免引发症状的反复。也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等心理治疗,来帮助情绪的修复。
(通讯员:安俊停 李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