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真的会“伤春”?为何春季容易焦虑抑郁?医生这么说…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三科(神经内科)主治中医师谭玉群 

春风拂面,草长莺飞,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但很多人却在此时陷入情绪的低谷,焦虑、疲惫、烦躁、情绪低落、易怒甚至对日常小事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网络上“春天emo(情绪低落)”“三月焦虑症”等话题频频刷屏,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被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为“情绪过敏”。

那么,难道真的会“伤春”吗? 为何春季会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理密码? 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这场“春季情绪保卫战”?本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三科(神经内科)医生为您解答~

真的会“伤春”?为何春季容易焦虑抑郁?医生这么说…


大脑的“春季调试期”:阳光背后的生理密码

01血清素:被春天“偷走”的快乐物质血清素(5-HT)被称为大脑的“快乐信使”,它直接影响情绪、睡眠和食欲。冬季阳光稀薄时,人体通过视网膜感知到光线不足,会自动减少血清素分泌以“节能”。但当春天气温回升、日照时间骤增,生物钟的“校准失误”,会导致血清素水平异常波动、供应不足,从而引发情绪的失衡,陷入“明明看到花开得热烈,反而一阵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的困境。

02褪黑素:被“干扰”的生物钟褪黑素不仅是助眠激素,形成调节昼夜节律的生物钟,更是调节血清素合成的“开关”。春季昼夜温差大、多阴雨天气,会导致人体褪黑素分泌时间紊乱,形成“睡眠-觉醒周期失调”,长期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感。所以会出现“白天困得睁不开眼,晚上躺下又异常清醒”的情况。

03过敏反应:免疫系统“误伤”大脑最新研究揭示,过敏原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穿透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炎症因子会干扰神经递质合成,加重焦虑抑郁。同时,过敏释放的组胺不仅导致鼻黏膜肿胀,还会刺激脑内受体,引发“脑雾”,出现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甚至焦虑等。

识别“危险信号”:别把病态情绪当“普通春困”

01自我评估:2个量表评估你的情绪是否“超载”

(1)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

在过去两周内,您有多少次出现以下情况?(0=无,1=有几天,2=一半以上时间,3=几乎天天)

1. 对事物失去兴趣或愉悦感

2. 感到情绪低落、沮丧或绝望

3. 睡眠障碍(失眠、早醒或嗜睡)

4. 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

5. 疲劳感或精力不足

6. 自责或过度内疚

7. 注意力难以集中

8. 运动或言语动作迟缓

9.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念头

总分=各题得分相加,若大于等于5分,则需警惕情绪问题,建议就诊咨询。

(2)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量表)在过去两周内,您有多少次出现以下情况?(0=无,1=有几天,2=一半以上时间,3=几乎天天)

1. 过度担心,担心事情会变坏

2. 感到害怕,好像会有坏事发生

3. 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担心

4. 易怒或烦躁

5. 肌肉紧张(如头痛、肩颈僵硬)

6. 睡眠问题(失眠、早醒或嗜睡)

7. 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

总分=各题得分相加,若大于等于5分,则需警惕情绪问题,建议就诊咨询。

02鉴别生理性春困与季节性焦虑抑郁

生理性春困: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2周内自然缓解,虽容易犯困,但心情平稳,工作效率基本不影响或略有下降,食欲正常。

季性性焦虑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2周,且逐渐加重,伴有明显情绪变化,比如明显烦躁、悲伤、兴趣丧失、情绪低落,无法完成日常任务,出现食欲改变,如暴食或厌食、体重变化等。03春季高发的三类情绪障碍 抑郁症复发或加重:原有抑郁症患者中约40%在春季症状波动;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日照延长可能诱发躁狂发作(情绪亢奋、睡眠需求减少); 焦虑症急性发作:升学、求职季压力叠加生理变化,易出现惊恐发作(突发心悸、窒息感)。科学应对指南:给大脑穿上“春季防护服”

01光照疗法:把阳光变成“天然药物”黄金时段:早晨8-10点晒太阳20-30分钟此时阳光中蓝光比例高,最能刺激血清素分泌;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洗礼,助力拥抱好心情。

02运动处方:激活“快乐激素”可以选择散步、快走或慢跑、游泳、八段锦、太极、瑜珈等运动方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有效提升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内啡肽,保持良好情绪。

03饮食调整:吃出情绪抵抗力多进食:食用豆类、深海鱼、坚果、香蕉、黑巧克力等,补充必需营养素;同时应避免酒精、精制糖、过量咖啡因。中医调理: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疏肝解郁;食用山药,健脾和胃。

04中医疗法:顺时养生调肝脾《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升发,肝气旺盛,若调摄不当易导致肝郁气滞、心脾两虚,从而引发情绪波动。春季情绪障碍多与肝、心、脾三脏失调相关。在中医学里,季节性焦虑抑郁属于“郁病”“脏躁”“梅核气”等范畴。辨证多属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痰气互结、痰火扰心等。选方上根据辨证多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等。同时,要顺应自然,避免压抑生机。随日出时间调整作息,早睡(不晚于23:00)以养肝血,早起(7点前)以助阳气升发。晨起散步庭院,散下头发,穿宽松舒适的衣服,舒展筋骨,使气血畅达,保持宽容心态,避免苛责他人或自我压抑,以利肝气条达。春季饮食应减酸增甘,护脾疏肝,少食山楂、醋等酸味食物以防收敛肝气,多食山药、红枣、小米等甘味食物以护脾。

05专科支持方案,构建情绪防护网药物治疗:若出现症状持续且无法自我调节的情况,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建立科学的用药认知,在医生处方下用药,用药过程中,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更不可随意停药,以免引发症状的反复。也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等心理治疗,来帮助情绪的修复。

(通讯员:安俊停 李龙浩)

2025-04-11 17:49:01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甲型和乙型流感哪个严重
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严重程度难以简单地进行比较,因为两者的流行特点、症状表现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存在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变异性,更容易引发大规模流行以及严重的并发症。乙型流感虽然流行范围相对较小,但在特定人群中也可能导致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流感类型,其亚型众多,如H1N1、H3N2等,这些亚型的病毒表面蛋白容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病毒的抗原性改变,容易引发大规模流行。甲型流感的感染症状通常较为严重,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此外,甲型流感病毒不仅感染人类,还能感染多种动物,其跨物种传播的潜在风险也增加了防控难度。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相对较慢,流行范围通常局限于特定地区或人群,如学校、养老院等。乙型流感的症状与甲型流感相似,但通常被认为在症状的严重程度上略低于甲型流感。然而,乙型流感在特定人群中,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也可能导致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不能低估乙型流感的严重性。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甲型h1n1流感是甲流吗
甲型H1N1流感就是甲流,其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约为80-120nm。病毒的基因组由8个单链RNA片段组成,这使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相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存在独特之处,其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结构与其他流感病毒有所差异,这也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特性。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若被他人吸入,就可能导致感染,同时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等方式传播。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流感样症状。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及以上3,可伴有畏寒、寒战,还常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怀疑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立即隔离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毒传播。治疗上,可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能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若症状持续加重,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需立即住院治疗,接受更专业的医疗干预。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吃什么药
甲型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全身症状等,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对乙酰氨基酚、氨溴索等,需遵医嘱使用。若怀疑感染甲型流感,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血常规、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甲型流感的症状:1、发热:发热是甲型流感较为突出的症状,体温常常迅速升高,可达39℃甚至更高,且发热通常会持续3至5天。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上移,从而引发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2、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咳嗽症状一般较为剧烈。病毒感染引发呼吸道炎症,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导致咳嗽反射。炎症还使气道敏感性增加,即使少量的刺激物也能引发剧烈咳嗽,以清除气道内的病原体和分泌物。3、全身症状:感染甲型流感后,常伴有全身酸痛,尤其是四肢、腰背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感觉。同时,还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患者感到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病毒感染消耗身体能量,且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进一步增加了身体负担。二、甲型流感的用药:1、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对于流感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并感染其他细胞至关重要,奥司他韦通过抑制该酶,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释放,从而减少病毒的播散,减轻症状,缩短病程。2、对乙酰氨基酚:该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缓激肽、组胺等物质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甲型流感引起的发热和身体疼痛症状。3、氨溴索:该药物为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甲型流感合并咳嗽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用氨溴索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状况,促进痰液排出。在流感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出现疑似甲型流感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会导致腹泻吗
甲型流感有可能导致腹泻。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然而,在部分患者中,甲型流感病毒也可累及胃肠道,引发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进而引发呼吸道炎症。但病毒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细胞,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一方面,病毒感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致使肠道黏膜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衡,过多液体分泌进入肠腔,从而引起腹泻。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可能干扰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使肠道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吸收不充分,同样会造成腹泻。此外,人体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可能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若怀疑感染甲型流感且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患者需居家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若腹泻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同时,按医嘱按时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缓解流感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