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最典型的“手抖”,帕金森病患者还要面临失眠、日间过度思睡、不宁腿综合征等各种睡眠问题。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团队为帕金森病患者如何缓解睡眠障碍“支招”:除了常见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规律作息、营造安静的就寝环境等对睡眠障碍的改善也有一定帮助。

多种表现,“帕”友可能因为这些睡不好
说到“帕金森病”,相信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一位“手抖”的老人家。的确,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虽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头号问题,但其非运动症状往往也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这其中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便是这些非运动症状中最为常见的一员。
“帕”友常常睡不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是造成他们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失眠、日间过度思睡、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睡眠呼吸障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等。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会随着帕金森病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于这样的睡眠问题,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通过非药物和药物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

用药锦囊,不同情况睡不好“帕”友可以这样用药
一、失眠
失眠是帕金森病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等。
帕金森病失眠的常见因素包括抑郁焦虑、夜间运动症状、精神症状、夜尿、疼痛、药物、肌张力障碍、内源性昼夜节律紊乱等。
夜间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控制不佳的患者应首先优化多巴胺能治疗药物,睡前加用复方左旋多巴缓释剂或日间加用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罗替高汀贴剂、普拉克索缓释片等。
原发性失眠患者首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如无效则可更换为褪黑素和阿戈美拉汀。
合并抑郁焦虑的失眠患者可以在用药中添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或帕罗西汀。
如果患者因为服用药物引起失眠,则应该尽量避免晚上服药,可改为早上服用或在医师指导下更换为其他对睡眠影响小的药物。
二、日间过度思睡(EDS)
EDS指在日间应该维持清醒的主要时段难以持续保持清醒和警觉状态,出现难以抑制的困倦欲睡甚至突然入睡。EDS可出现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增加。除了病程,其他影响EDS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认知功能下降及精神状态等。
通常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减轻患者受EDS困扰的程度,包括减量或停用容易诱发EDS的药物如抗组胺作用的药物、苯二氮䓬类及其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减少多巴胺能药物剂量及改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型,选择不易造成EDS的其他药物为“帕”友开展治疗。
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
RBD是一种以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为特征的睡眠疾病,发病时可能出现不自觉的肢体活动,一些行为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伤害并破坏睡眠。临床表现包括生动或暴力的梦境及其与梦境相关的行为或情感反应。
帕金森病合并RBD的首选药物是褪黑素及氯硝西泮。由于氯硝西泮增加了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风险,所以应在其他药物效果不明显时替代使用,通常从小剂量开始,由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调整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对RBD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RBD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精神兴奋作用药物的使用及酒精的刺激。应减量、停用或替换一些可能导致或加重RBD的药物。
四、不宁腿综合征(RLS)
又称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患者不断被迫敲打下肢以减轻痛苦,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RLS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影响RLS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失眠、抑郁、认知障碍、病程、多巴胺能药物使用等。
由于目前缺少帕金森病合并RLS的前瞻性干预治疗研究,对帕金森病合并RLS的治疗主要参照原发性RLS的治疗方案,根据帕金森病病情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推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此外,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时,建议补充铁剂。推荐首选口服铁剂联合维生素C治疗3个月,并评估铁蛋白水平。若口服铁剂无效,建议前往医院进行铁剂静脉注射治疗。
五、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
PLMS和RLS同样属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基本特征是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不自主的肢体运动,也可称为睡眠肌阵挛和周期性腿动等,其显著特点是患者在睡眠中表现出短暂、反复、刻板性的大酶趾伸直和足部背屈,有时累及膝部和髋部屈曲。PLMS发作主要见于下肢,偶尔累及上肢。
目前仍缺乏对帕金森病合并PLMS的干预治疗研究,PLMS的一线治疗推荐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等。卡比多巴/左旋多巴也可改善部分症状。
六、睡眠呼吸障碍(SDB)
SDB是一组睡眠中呼吸异常的疾病,伴或不伴清醒期呼吸功能异常。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合并OSA的药物治疗相关研究较少,药物对OSA的影响并不明确,左旋多巴对上气道梗阻可能有帮助,而睡前服用息宁可减轻夜间OSA症状。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合并OSA最有效的方法。
七、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RSWDs)
CRSWDs是指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与所处的环境模式不协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CRSWDs可发生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成为帕金森病的预警因素,亦可发生在运动症状之后,加速疾病进展,目前仍不能明确阐述CRSWDs与帕金森病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对于CRSWDs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褪黑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苯二氮䓬类及非苯二氮䓬类药物等。
八、其他异态睡眠
目前缺少除RBD之外的帕金森病其他异态睡眠的高质量研究。帕金森病其他异态睡眠的表现形式包括夜间遗尿、梦魇、夜惊、睡行症和睡眠相关性进食障碍等,以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异态睡眠多见。帕金森病中各种异态睡眠可同时伴随出现。
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可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褪黑素可通过改善睡眠结构降低成人异态睡眠事件的发生率。苯二氮䓬类药物为普通人群异态睡眠治疗最常用药物,对于存在致伤风险的患者,氯硝西泮可作为首要选择,但应严格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应用时需关注药物滥用及跌倒风险。

养成良好习惯也是“好眠”良方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除了上述的药物治疗外,还应结合非药物治疗手段,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
(1)认知行为治疗:如睡眠卫生教育、限制睡眠、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
(2)规律作息,坚持良好的睡眠卫生,适当的体育锻炼,安静的就寝环境等对睡眠障碍的改善有一定帮助;
(3)避免或减少具有精神兴奋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咖啡因、茶、能量饮料、酒精等亦对睡眠有改善作用。
对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都应重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减少不良反应,避免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杨美云 通讯员/黄睿、林栩琪、卜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