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咽喉头颈专科主任 梁发雅 教授
咽喉头颈专科副主任 陈仁辉 副教授
声音嘶哑、咽喉不适,70岁的阮大爷就医发现自己声带上长了一片小小的斑片,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显示竟是患上了早期声带鳞状上皮癌。专家提醒,声音嘶哑是声带白斑最常见的症状,如果出现超过2周,应该尽快到医院专科就诊。

七旬“烟民”患早期喉癌
声带白斑拉响潜在警报
有30余年烟龄、每天吸烟多达1-2包的阮大爷一年来反复受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的困扰,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咽喉头颈专科主任梁发雅教授门诊就诊。梁发雅教授为他进行了频闪喉镜检查,发现阮大爷左侧声带局部有一处白色斑块状物覆盖,还存在声带振动变差的情况。面对这块可疑的白斑,治疗团队又为他进行了窄带喉镜观察,发现病变处呈点状血管增生——提示其性质为恶性的可能很大。在医生的建议下,阮大爷接受手术,切除了白斑,而病理显示果然是早期声带鳞状上皮癌。
一块小小的斑片,竟是早期喉癌的潜在警报?咽喉头颈专科副主任陈仁辉副教授介绍,声带白斑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声带上白色斑片或者斑块状组织,属于癌前病变,病理学上可表现为: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过度、慢性炎症、不典型增生等。
声带白斑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包括鳞状上皮增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与高级别异型增生(中、高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高级别的声带白斑转变为喉癌的风险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防止其进展,5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和男性是患上声带白斑的高危患病人群。
烟草和酒精是重要诱因
声音嘶哑是最常见症状
“用声不当,比如用声过度或者发音方式错误,引起声带机械损伤,也是诱发声带白斑的危险因素!”梁发雅教授提醒。除了用声不当以外,吸烟、饮酒等刺激性物质长期刺激声带;胃酸反流造成的声带刺激;幽门螺杆菌(HP)、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感染;熬夜、过度疲劳等亚健康状态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维生素A缺乏等都有可能诱发声带白斑。其中,烟草和酒精的滥用是最重要的病因。
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声带白斑“找上门”?专家提醒,声音嘶哑是最常见的症状,且会随着白斑病情的发展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有异物感、轻微疼痛等咽喉不适,久不见好。还会有少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但能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声带白斑的情况。
喉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对于声带白斑来说是“必查项目”。主要包括:
频闪喉镜评估:黏膜波振动减少或消失往往提示重度异型增生或声带癌。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分析黏膜改变及上皮下血管形态改变,辅助频闪喉镜检查判断声带白斑的良恶性。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疑似恶性病变者,建议在显微喉镜下进行全层取样和分期检测。
低风险人群可保守治疗
科学用嗓可以预防患病
对于低风险人群(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病理类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罹患声带白斑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保守治疗。治疗手段包括去除诱因:即戒烟戒酒、减少或停止发声,嗓音训练、调整用嗓习惯、抗反流治疗等;以及药物治疗:雾化抗炎缓解炎症,补充维生素等。
对于高风险人群(中老年男性患者、病程较长,吸烟饮酒史、咽喉反流史、不良职业暴露、持续声音嘶哑且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理类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等),可以通过手术治疗,通过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或CO2激光切除术切除病变区域,并在术后遵医嘱休息声带。
如何预防声带白斑?陈仁辉副教授介绍了一些预防措施:
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饮食;
科学用嗓,避免长时间高声说话或喊叫;
保持喉部湿润,多饮水或使用生理盐水雾化;
及时治疗喉部炎症及胃食管反流疾病。
声带白斑虽有一定癌变风险,但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建议及早就诊避免病变恶化,若出现声音嘶哑超过2周,建议尽早就诊,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通讯员:黄睿、陈文君、刘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