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孩子这些用眼现象!8项近视防控黄金法则,家长速收藏 →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耳鼻喉科董星医师

审核:五官科副主任医师孙玉莹

当前,儿童近视低龄化趋势愈发严重,家长们需注意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是近视了!

警惕孩子这些用眼现象!8项近视防控黄金法则,家长速收藏 →


一、近视前的十大征兆

1. 眯眼:当远处目标看不清时,儿童往往采取眯眼的办法来弥补,因为眯眼使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减少弥散光线,减少散光的影响,从而暂时提高和改善视敏度。

2. 揉眼:看不清目标时,常用手揉眼睛,以企图更好地看清楚。

3. 眨眼: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近视,增加视力清晰度。不少人在流泪时,看东西会更清楚一些。

4. 歪头:常发生的是歪头看电视,是由于在歪头时,可以减少部分弥散光线的干扰和影响,有些儿童甚至会养成歪头习惯。

5. 出错:远处目标看不清楚,见了熟人也不打招呼。

6. 凑近:常表现在看电视时往近处凑,看书写字时,趴得很近。

7. 扳眼:少数儿童在看不清楚远处目标时,常用手在外眼角用力将眼角皮向外扳扯,达到同歪头眯眼一样的效果。

8. 斜眼:部分近视儿童合并发生外斜视,一只眼看前方时,另一只眼偏向外面。所以,发现斜眼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9. 抱怨:由于视力不稳定,一些孩子会抱怨教室光线太暗,或者说因黑板反光看不清,还有不少孩子说晚自习时视力差等。

10. 皱眉:皱起眉头,企图使双眼都用力,以此来改善视力。家长们,若您家孩子存在以上情况,建议尽快于医院眼科就诊。

二、六大检查不可少

视力检查 裂隙灯检查 斜视检查 验光,若筛查可疑近视,必要时需散瞳验光 眼压检查 眼底照相

三、八项近视防控指引

1. 主动学好眼知识,科学把握眼健康:树立“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

2. 劳逸结合很关键,三个“20”多提倡:牢记“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

3. 采光照明莫大意,学习环境严把关:阅读书写时环境很重要,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光线不足时,可通过台灯辅助照明,台灯要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为保证正确的读写姿势,要选择高度合适的课桌椅。

4. 阅读书写有讲究,连续时间勿过长:中学生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每次连续读写尽量不超过40分钟。平常阅读时尽量选择字体大小合适的纸质读物,字体不宜过小,材质尽量不要有反光。

5. 电子产品控时长,视屏距离要保持:自觉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减少非学习目的的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大尺寸的屏幕,保持50厘米以上的注视距离。

6. 饮食营养要均衡,充足睡眠需保障:中学生应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8-9小时睡眠时间;注意营养均衡,强调食物多样性,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7. 近视普查应重视,高度近视要防范:发现视力异常或上课发现看黑板不清楚应尽早告知家长,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认。初中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筛查;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近视戴镜矫正后应定期复查,每半年复查一次,控制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是近视防控的关键。

8. 矫正方法要科学,虚假广告莫相信:一旦近视,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矫正。不可病急乱投医,迷信近视可治愈等虚假广告。

(通讯员:安俊停 李龙浩)

2025-04-11 17:43:15浏览2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腰间盘突出感觉有东西顶腰部的原因和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感觉有东西顶腰部,可能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损伤、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周围神经或软组织所致,其处理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一、病因: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逐渐减少,弹性减弱,纤维环出现裂隙,髓核失去弹性。在劳损或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或软组织,产生腰部不适。2、损伤:长期反复的弯腰、扭转等动作,或急性外伤如冲撞、跌倒、扭伤等,可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神经或软组织。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伏案工作、久坐久站、过度负重、不良体位等,会使椎间盘承受异常压力,加速退变和损伤。二、处理方法:1、卧床休息:初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以减轻腰椎负担,促进炎症消退。一般建议卧床3至5天,甚至2至3周,使用硬板床,症状缓解后可带腰围离床活动。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热疗、牵引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活血通络、止痛作用。其中,牵引治疗可通过骨盆牵引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有助于突出的间盘复位。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以镇痛消炎;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脱水剂如甘露醇可减轻神经根水肿;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2可促进神经修复。4、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以及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椎间盘镜等,以及开放手术如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腰部保护,避免不良姿势和过度负重,定期进行康复锻炼。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腰部恶性肿瘤是什么癌症
腰部恶性肿瘤并非特指某一种癌症,而是包含了多种起源于腰部组织或转移至腰部的恶性病变。从组织来源上,其既包括起源于腰部骨骼的骨肉瘤、软骨肉瘤等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也同时还包含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腰部形成的转移性肿瘤。腰部恶性肿瘤的病因复杂多样。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部分遗传性疾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发生骨肉瘤的风险显著增加;化学物质暴露,如长期接触苯、甲醛等致癌物,以及物理因素,如高剂量辐射,也可能诱发肿瘤。腰部恶性肿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初期多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剧为持续性剧痛,且夜间疼痛更为明显;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导致腰部活动受限,出现僵直、弯腰困难等情况;若累及神经,会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针对腰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对于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早期可采用手术切除,如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或截肢术,术后根据情况辅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对于转移性肿瘤,若转移灶单一且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可考虑肿瘤切除术联合放化疗;若为多发转移,则以全身治疗为主,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若出现持续且进行性加重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骨科、泌尿外科或肿瘤科就诊。日常生活中,注意腰部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腰部疾病需要打开哪个气道口才能治好呢
腰部疾病通常与气道口没有直接关系,不存在打开某个气道口就能治好腰部疾病的说法。腰部疾病种类繁多,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等,其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腰部疾病的发生多与腰椎的退变、损伤、劳损以及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腰肌劳损则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通过休息、热敷、按摩、康复训练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针对腰部的病变组织进行修复、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与气道口没有关联。且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在一些替代疗法或传统医学的观念中,可能会提到某些经络或穴位与腰部相关,但这与气道口也并非同一概念。而且,这些观念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来证实其对腰部疾病的直接治疗作用。现代医学对于腰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基于科学证据的方法,以达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目的。对于腰部疾病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后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生活习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受寒,适当进行腰部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腰部疾病需要打开哪个气道口
腰部疾病在中医和气血疏通疗法的理论中,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堵塞有密切关系,为了缓解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有时需要打开特定的气道口以促进气血流通,包括主气道口、后气道口、支气道口等。1、主气道口:主气道是管控人体大脑、器官、肝脏、肢体等部位的重要通道,与全身各部位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打开主气道口有助于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腰背部酸痛、肿胀等症状。这一操作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通过针灸、推拿或其他中医理疗手段来实现。2、后气道口:后气道与人体背部的气血循环密切相关,打开后气道口有利于疏通背部的气血,缓解因经络堵塞引起的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对于腰椎滑脱、脊柱结核等腰背部疾病,打开后气道口尤为重要。3、支气道口:支气道是主气道的分支,也参与人体的气血循环。在腰部疾病的治疗中,有时也需要打开支气道口以疏通气血,缓解病症。例如,在气血疏通疗法中,可能会通过点按支气道气道口等方式来促进气血流通。对于腰部疾病患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考虑通过打开气道口来疏通气血,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预防腰部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