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的年初,全世界用脐带血临床应用的病例数已经超过8.5万例,中国也有将近4万例左右的临床应用。“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方建培教授表示,脐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脐血的治疗疾病类型也在不断扩增。

为进一步增强脐带血应用、科研、学术交流,推动广东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5月24日-26日,第五届广东省脐带血应用学术大会暨新进展学习班在广州召开。大会邀请国内顶尖的脐血移植及应用领域的知名教授以及学者近500人参会,与会专家围绕脐血采集、应用和科研领域新进展进行经验分享,搭建起采集、研究与应用多方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脐血采集和临床应用的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原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创会会长黄庆道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度赞扬了专委会在过去的时间里为大众健康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并充分肯定了省内各医疗机构在脐血的采集及质量管理中所作出的成绩,特别是在专委会的成员单位在脐带血应用中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截至2024年4月,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已出库4877份脐血,救助3677位患者,为众多家庭带来了生命的新的希望。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温伟群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专家共同努力,脐血从以前的治疗白血病发展到现在罕见病、自闭症、脑损伤及其他免疫系统缺陷等众多的疾病,相信未来前景一定会非常广泛。同时也提出了期许,将会以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为引领,带动广东省脐血应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国人民。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显著提高!

全国脐血临床应用突破4万例

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三大来源之一,脐血有着来源丰富、实物储存随时出库、抗排斥反应小及配型要求低等优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越来越重要。数据显示,目前亚洲脐血移植的数量在升高,中国脐血移植也在不断发展。从2023年的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的登记可以看到,中国的脐血移植数量提高了14%,一年能达到600~700例的脐血移植。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目前用脐血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植入率大于97%。对于治疗遗传性疾病、造血衰竭性疾病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孙自敏教授表示“对于儿童、年轻女性,我都是推荐采用脐血移植治疗,因为移植后的生存质量会更好。”

孙自敏教授表示,用脐血移植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脐血对恶性疾病抗肿瘤作用更强,它的复发率更低;二是用脐血移植以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低、程度轻。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方建培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全国的脐血临床应用已经突破了4万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疗数据!在这个数字的背后反映出脐血的临床应用,一方面是种类在不断的增多,第二方面是在一些重点疾病里面,得到了专家、患者的共识和认可。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的提高,期待脐血在未来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恶性疾病患者和罕见病患者。今天的学术会议为各大专家、学者们搭建了脐血临床应用交流平台,起到推进促进的作用,希望可以越来越快地达到预期度。”

成果斐然!

自体脐血应用效果交出优异成绩单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属于较为严重且危险的疾病类型,因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治疗难度很大。目前治愈再障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提是需要有适合的供体来源。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我们也经历了有3~4例的病人,他们在5~6岁的时候发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了解到他们冻存了自己的脐血,在检测了没有基因的相关的问题后,我们就采用了自体脐血移植的方式,都获得了成功,治愈后现在最长的一例已经是有5年以上的无病生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黄科教授表示,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再障效果非常好。

而自体的脐血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儿童,对于治疗成人再障同样有良好效果。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内科、血液科王顺清主任分享了一则案例,18岁的小安被确诊为危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合适作为供者配型且在骨髓库也没有找到配型。了解到小安在出生时冻存了自己的脐带血,医生建议考虑脐血进行移植。幸运的是,这份“沉睡”了19年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状态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脐血移植后,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目前小安已回归正常生活。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王顺清主任表示,自体脐血治疗再障是优于异体的。因为采用自体脐血移植无需配型,移植后它在体内长得很好、很快。就像小安这例案例,患者后期的恢复效果非常好。

黄科教授也同时呼吁:“如果宝宝通过产前的检测是健康的,那么他冻存脐血是值得的,不仅可以用于自己,还能为家人备份生命。也可以捐献出来,为公共脐血库献一份力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自体脐血不仅可以治疗重型地贫、白血病、再障等血液病,还可以用于免疫系统、遗传代谢、罕见等疾病的治疗。方建培教授表示,目前对自体脐血移植治疗糖尿病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用脐血治疗糖尿病做了三例。其中一例经过一年的观察,是有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患者降低了胰岛素的使用量。

据了解,广东省脐血库自体库出库已累计应用501份,救助人数498人。这其中,用于兄弟姐妹占比51%,自存自用占比45%。而自体脐血自存自用治疗脑瘫患者,已出库117例。

前景广阔!

脐血为罕见病人群带来曙光

罕见病对患者和家庭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困难的疾病类型。据大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广东省脐血库累计出库1003例脐血用于治疗罕见病。

作为一种罕见性疾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发病后患者出现皮肤或内脏出血等问题。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WAS综合征的唯一根治的方法。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兼输血科主任刘四喜教授在会上分享,近年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对11名WAS综合征患者采用脐血治疗,这些患者全部存活,目前没有一例死亡。并且他还表示,使用脐血治疗后基本上不会发生严重的慢性疾病,患者日后生活质量也非常高。

在神经系统疾病上,脐血也展示出了不俗的成绩。在脑白质营养不良治疗方面,通过采用脐血移植治疗,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以终止,生命得到挽回。

打破壁垒!

推动脐血事业高质量发展

脐血为医学科技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大会了解到,广东省正在进行自体脐血预防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脐血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等科研项目。

但方建培教授也表示,目前脐血临床应用存在一大难点,在研究自体脐血治疗糖尿病的项目中,符合条件的患者较少,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是没有自存脐血的。面对现状难题,方建培教授呼吁社会和政府加强科普力度,让公众可以充分认识跟理解,脐血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保存下来。

中国自体脐血应用已突破4万例,自体脐血应用将更广泛


广东年出生人口超百万,据广东省脐血库数据显示2023年脐血渗透率只达到3.2%,这表明脐血的科普宣传力度不足,大量的脐血被丢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为推动脐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广东省脐血库将从采、供两方面发力。在采集方面通过壮大脐血科普的专业力量,提高脐血知晓率和认同率。同时,扩大脐血库的储存规模,提高脐血质量和利用效率。

另外,供给方面仍需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加强脐血库与临床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转化和临床应用,增加脐血应用病种。(通讯员:张静、欧恩彤

2024-05-27 09:23:30浏览8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内膜癌B超准确率是多少
宫内膜癌B超准确率受病情阶段及多种因素影响。早期病变局限时准确率约为80%~90%,中晚期病变范围扩大,准确率可能会降至60%~75%。但检查者经验、患者肥胖程度等因素也影响结果,且B超无法明确区分内膜增生与癌,存在漏诊可能,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评估。在子宫内膜癌早期,如果患者处于较好的身体状态,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此时准确率较高,可能达到80%~90%。这是因为早期病变相对局限,B超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的异常变化。然而,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此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腹部包块、消瘦等,同时病变范围扩大,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会导致B超检查的准确率有所下降,可能只有60%~75%。但除了病情严重程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B超检查的准确率。例如,检查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患者的肥胖程度等。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解读B超图像,而患者的肥胖可能导致超声波衰减,影响图像质量。此外,B超检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不能明确区分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对于一些早期病变或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可能会出现漏诊。对于怀疑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评估。除了B超检查外,还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分段刮宫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包括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全身症状等。对于子宫内膜癌,建议女性要重视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有家族病史、长期服用雌激素等高危因素的人群。1、阴道排液:部分患者会有阴道排液的表现。在疾病早期,可能只是排出少量的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带有少量血丝的液体。随着病情发展,如果肿瘤发生感染、坏死,阴道会排出大量脓性或脓血性液体,并且伴有恶臭味。2、腹痛: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腹痛症状可能不明显。当癌肿侵犯到子宫肌层、浆膜层或者周围组织时,患者会出现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如果癌组织堵塞宫颈口,导致宫腔内的血液或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引起宫腔积血或积脓,就会出现较为剧烈的下腹部胀痛或痉挛性疼痛。3、腹部包块:当子宫内膜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子宫可能会因其生长而增大,患者有时可以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尤其是在膀胱充盈时,包块可能会更加明显,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一般较差。4、全身症状:到了子宫内膜癌晚期,由于肿瘤的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如果癌细胞发生转移,转移到不同的部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转移到肺部会出现咳嗽、咯血,转移到骨骼会出现骨痛等。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内膜癌形成几年绝经正常
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与绝经时间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一般无法确定子宫内膜癌形成后几年绝经是正常的。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大多数女性在45至55岁之间绝经,这是正常的绝经年龄范围。绝经时间通常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多种影响因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而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会显著下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绝经时间的早晚并非子宫内膜癌的直接诱因,而是与女性的整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子宫内膜癌与绝经时间相联系,更不能据此判断绝经时间的正常性。除了绝经年龄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会影响女性的绝经时间。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状态可能会增加女性晚绝经的风险。此外,长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有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也可能对绝经时间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从而间接作用于绝经过程。针对子宫内膜癌和绝经时间的问题,建议女性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晚绝经、肥胖、糖尿病等情况,更应加强监测和筛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和身体健康。对于已经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癌做什么检查能查出来几级
子宫内膜癌可以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检查方法进行综合性诊断。如果怀疑为子宫内膜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1、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环节,包括视诊和触诊。医生通过观察外阴、阴道和子宫颈的形态、色泽,以及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触诊则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附件等盆腔器官的质地、大小、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这些检查虽不能直接确诊子宫内膜癌,但可为后续检查提供线索。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和分期中发挥重要作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浸润情况等,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盆腔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肌层结构,明确病变大小、位置及侵犯深度,还可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CT扫描则对中晚期病变的诊断价值较大,可评估病变侵犯子宫外的情况。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子宫内膜活检可通过吸取活检、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明确病变性质。病理报告会详细描述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等特征,从而进行分级。子宫内膜癌的分级通常分为三级,G1为高分化,恶性程度低;G2为中分化;G3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例如,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