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确诊为“舌鳞癌”后,深圳市民阿袁(化名)42年的人生,被分割成上下半场:
上半场,这位两个孩子的“八零后”父亲,热爱家庭,干练洒脱,平时经常与朋友们喝工夫茶、吃饭吹水打斯诺克;
下半场,切除四分之一的舌头,经历了肿瘤复发、四次手术、免疫联合治疗,目前处于DFS(无瘤生存期)两年的他,遇挫更强,依然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舌鳞癌是头颈部肿瘤的一种。最新数据显示,头颈部肿瘤在我国男性中的发生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而公众对科学预防与规范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7月27日是“世界头颈肿瘤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刘巍巍副主任医师指出,头颈部肿瘤是一个大家族,包括舌癌等口腔肿瘤、甲状腺癌、喉癌、唾液腺肿瘤以及鼻咽癌等,涉及头颈部多个重要器官,影响患者颜面外形、呼吸、吞咽、发声等重要功能,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患者及其家庭也会造成严重打击。
对于阿袁来说,他的抗癌路起步并不顺畅,但如今能走得这么远,得益于自己和家庭的坚持,遇到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以及运用创新疗法。
他的抗癌心路或许能对与他同病相怜的患者有所启发:治疗中即使一度遭遇折戟沉沙,也不要悲观沮丧,轻言放弃,因为在医生的全力相助下,命运的转机或许就在前方。
因肿瘤切除四分之一舌头 不到半年却复发转移
仲夏的深圳街边,阳光透过树荫洒落阿袁的肩头。球拍在他手中灵活出击,身手矫健又潇洒。“我不说出来的话,你能看出来我得过舌癌,还复发了,差点没命吗?”他洒脱地告诉笔者。
2020年4月,舌头溃疡久久不好,让爱喝工夫茶的阿袁感到不妙。去深圳一家医院检查后,噩耗很快袭来——他得了舌鳞状细胞癌。他立即到广州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向头颈外科刘巍巍副主任医师求医,随后住院进行手术。
肿瘤盘踞了他四分之一的舌头。完整切除肿瘤后,医生从他的手臂上“借用”一块皮瓣,巧妙地为他进行舌体重建。手术后一个星期,他就出院了。
险些因舌癌失去语言功能的阿袁心有余悸。在家休养的他本以为人生最难的关已经度过了。没想到肿瘤并不肯放弃他,不到3个月,阿袁再次被它缠上。
“我发现肿瘤复发了,脖子这里的淋巴结明显肿大。”阿袁回忆,妻子没有任何犹豫,把年幼的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后,果断地立即陪他回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向刘巍巍副主任医师求助。
“手术切得这么干净,他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出现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还有一些皮下结节。这对患者的预后不是一个好兆头。”刘巍巍副主任医师介绍,对于这样一位局部转移患者,考虑到手术范围会比较大,他决定为阿袁调整治疗方案,来尽快控制肿瘤的蔓延。
然而,这次肿瘤已经没有耐心再做任何伪装,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就肆意地疯长起来。
阿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短时间内复发,意味着原有治疗方案对他身上的肿瘤已经束手无策。
“最难的时候,一个多月他瘦了接近20公斤,走50米路都要停下来歇一歇。血压收缩压才68。治疗的时候还有不良反应,嘴巴张不开,因为里面全部烂掉了,吃不了东西,有时候想顺利地喝口水都难!”阿袁的妻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会心痛落泪。
在妻子担忧的目光中,这个内心要强的汉子,把所有的眼泪吞了下去。他想要活下去,继续支撑幸福的小家庭。
医患携手同探索 实现无瘤生存
2021年5月,根据病情的进展,刘巍巍副主任医师为他详细分析了治疗的困难和可能的治疗方向,建议他改用全新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当时,免疫治疗在口腔癌领域的运用尚属新鲜事物,医生也需要和患者一起放手一搏,边做边探索。
“免疫治疗的原理,可以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针对癌症细胞进化出的逃避机体免疫打击的能力,通过运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高免疫系统对癌症细胞的识别能力,抑制甚至阻断癌症细胞的免疫逃逸。”刘巍巍副主任医师解释,对于复发转移的病人来说,病情得到控制后,再施展手术进行切除,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疗效。
阿袁一家人讨论后,决定选择免疫治疗。这一新疗法在阿袁身上取得惊人的效果:肿瘤随之龟缩,手术也得以顺利进行。如今,经过持续用药,阿袁处于 DFS(无瘤生存)期,已保持两年。
肿瘤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依然深刻:切除被肿瘤侵袭的颈部淋巴结后,他无法轻松地趴下去打心爱的斯诺克,手臂上的疤痕也清晰地提醒,他拥有一段特别的经历。
“这一路走来,我也见过不少病友,相处着,聊着天,过几天人就没了。我确实很幸运。”阿袁已经平静地说起那段艰辛的日子,他复诊时常将这段心路历程分享给病友们:“我当时能挺过来,只有一个想法,千万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其他的东西,想多了也没用。在治疗方面,我们一心一意听医生的!”
出院时,刘巍巍副主任医师送给他一段寄语:定期复查,积极锻炼,笑对生活。如今的阿袁,不能打斯诺克,就学打羽毛球、乒乓球,既能改善颈部神经功能,又能促进体能恢复,改善胃口,让阳光洒满心底。
头颈部肿瘤的第一次治疗 需要经过慎重考虑
“头颈部肿瘤是比较常见的肿瘤,发生在口腔、鼻腔、咽喉部。在我国南方地区,头颈部肿瘤发病率较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刘巍巍副主任医师指出,总的说来,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不同的分期的头颈癌,可以对上述三种治疗方式采取“排兵布阵”有序组合。
以头颈部肿瘤中常见的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为例,早发现早干预,对于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也会影响着复发转移的风险。有些患者即使早发现早治疗,但因肿瘤特点,也容易复发转移。刘巍巍副主任医师曾接诊过30多例早期病例,因肿瘤“太恶”,尽管发现和治疗的时机早,规范处理,但患者仍然走向了多处转移、甚至死亡的结局。
“和其他肿瘤相比,虽然头颈部癌的总体治疗效果良好,但受肿瘤生长位置的影响,治疗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例如会影响到咀嚼、吞咽、进食甚至说话,这就导致治疗方式的选择会更加重要。”刘巍巍副主任医师指出,患者的第一次治疗,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如何组合排序都需要经过慎重考虑。
对于初治患者来说,一旦治疗过程中出现波折,容易深受打击。其实,抗癌非坦途,波折起伏是常事。刘巍巍副主任医师表示,像阿袁这样在治疗中坚定信心,也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全力支持,最终勇敢地尝试新的免疫治疗方案,为坚持抗癌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医生患者之间的配合,不仅仅是在治疗决策上的信任与支持,更是在心理上的并肩而行。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治疗的每一个节点都很重要。”刘巍巍副主任医师认为,跟患者彻底认真的分析病情,从他的情况找到一些特殊点,通过对专业领域最新动态的追踪,为患者提供几个治疗方案,让患者有选择的余地。对医生而言,这一过程既是专业能力的体现,也同样需要对患者的尊重和耐心,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搭建医患信任之桥。
“作为医者来说,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案,不是宁选‘华山一条路’一味险中求胜,而是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为患者考虑周到,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得到患者的认可的方案。”刘巍巍副主任医师坦言,在面对复发转移、治疗失败的时刻不要放弃,积极寻求、依据更新的医学证据,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的选择,能够争取比现在更好的治疗效果。
正如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所说:“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在与患者携手而行的路上,在面对复杂病情、迎接全新挑战的过程中,医生必须时刻接受不确定性的挑战,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进而在专业领域走得更深。
【专家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
刘巍巍副主任医师
头颈及甲状腺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专家。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临床肿瘤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2005年和2010年分别于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进修学习。
在国外SCI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参加编写肿瘤学专著2部,参加编写肿瘤学教科书1部。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癌、口腔颌面肿瘤、鼻颅底肿瘤以及喉咽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技术专长包括游离皮瓣修复重建,内镜微创外科以及颈部大血管外科。
(编辑:叶芳 图片:受访者提供)
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颌面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
主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颌面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颌面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