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高考“冲刺”!考生如何调节情绪,从容“应战”?心理医生分享一系列实用方法

受访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张璐璐

高考马上来临了,考生们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的情绪。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该如何及时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更理性、从容地面对高考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璐璐针对考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考生们更理性、从容地面对这一人生大考。

高考“冲刺”!考生如何调节情绪,从容“应战”?心理医生分享一系列实用方法

一、拥抱焦虑,正视压力

张璐璐医生首先指出,适度的焦虑和压力在高考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考生和家长无需过分担忧。她解释说,根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的数据,90%的考生在考前一周都会感到紧张焦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非个别现象。因此,考生们要学会接纳这种情绪,不要过度抗拒或排斥。

张璐璐医生进一步指出,适度的焦虑和压力可以激发人体潜力,提升思考和行动的效率。考生们可以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高考。

二、学会放松,舒缓身心

在高考前,过度的紧张焦虑会对考生的身体尤其是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失眠等问题。因此,张璐璐医生推荐考生们采用一些放松的方法来缓解身心压力。她详细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放松方法:肌肉放松法和呼吸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需要考生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轻松的姿态坐好,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紧张肌肉、放松肌肉,然后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这个方法要持之以恒,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呼吸放松法则需要考生通过缓慢而深长地用鼻子,稍微停留几秒,然后再缓慢地将空气一次性地呼出,从而放松身心,每次练习3~5分钟即可。呼吸练习还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帮助考生在复习时更加集中精力。

三、转移焦点,避免负面循环

张璐璐医生指出,在高考前,考生们很容易陷入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和担忧中,导致心理压力不断累积。因此,她建议考生们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成绩波动等负面因素。

她建议考生们可以尝试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如看一部喜剧电影、与朋友聊天、进行户外活动等。同时,她也鼓励考生们改变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给予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付出的努力一点也不少”“每个同学都会遇到学习成绩的高原期”等。

四、调整饮食作息,保障健康

张璐璐医生强调,健康、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对于考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她建议考生们在考前要避免暴饮暴食或胡吃海喝,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障每日的热量和蛋白量摄入。同时,她也提醒考生们要调整作息时间,尽量与高考时间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提前适应高考的作息时间,减少考试当天的紧张感。

五、音乐运动助力,缓解焦虑

最后,张璐璐医生推荐考生们采用音乐和运动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她建议考生们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如轻音乐、自然声音等。同时,她也鼓励考生们结合自身情况每天抽出20分钟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提高愉悦感并缓解焦虑情绪。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考前剧烈的体育运动以免肌肉拉伤。

2024-06-04 17:01:04浏览4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紧张性放屁怎么治愈
放屁通常是指排气。出现精神紧张性排气,可以通过调整自我呼吸频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慢慢治愈疾病,但需要根据引起原因,判断常见于精神过度紧张、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症,逐渐减轻人体组织结构受到的影响。 1、精神过度紧张 如果长期处于工作或学习压力过大等状态,对颅脑神经细胞产生刺激,可能会有脑内神经递质传递混乱,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影响肠道蠕动,可能会有经常排气、情绪低沉失落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调整自我呼吸频率,调节自我情绪变化,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2、消化不良 可能是患者受暴饮暴食、经常食用辛辣油腻食物、饭后运动次数下降等因素影响,造成胃肠道内食物含量上升,引发的疾病,出现饭后腹胀、经常排气、腹泻等症状。患者可以配合医生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药物缓解。 3、肠道菌群失调症 可能是患者受盲目用药、不良饮食习惯、身体年龄偏高、胃肠道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影响,影响肠道内菌群正常活动,引发的疾病,造成排气次数增加、饭后腹胀、腹部发出响声、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改善。 出现经常性的排气,保持平衡膳食、清淡饮食等良好习惯,同时也可以在饭后适当进行散步,促进肠道蠕动,方便肠内粪便排出,有助于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正常人精神紧张时可引起什么症状
正常人精神紧张时可引起情绪波动、行为冲动、心慌、胸闷、失眠多梦等。精神紧张可引起身体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综合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1、情绪波动 精神紧张时会使身体肌肉紧张,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情绪波动。一般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患者不用过于担心,在精神紧张缓解后,情绪也会随之平复。患者也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不适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2、行为冲动 精神紧张时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行为冲动。若是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缓解相关症状,常见的药物有奥氮平片、氯硝西泮片等。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等方式进行治疗。 3、心慌 当人体的精神过于紧张以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心跳加快的情况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 4、胸闷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有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使心脏部位受到刺激,也有可能会伴有胸部发紧的症状。 5、失眠多梦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过度活跃状态,此时会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质量,所以会造成入睡困难和夜间易醒等情况发生。 患者平时需要注意放松心情,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放松身心,如听音乐、画画等。若症状无法缓解,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