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肝胆外科需要发展机器人手术,广东专家呼吁早日纳入医保

肝胆外科作为外科领域传统而又经典的学科,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干预的方式治疗肝脏、胆道和胰腺疾病。精准和微创是目前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

11月21日,2021年广州市医学会肝胆外科学术年会暨肝胆胰微创外科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围绕肝胆外科的学科建设、器官移植领域前沿与进展,以及肝胆胰学科领域的热点疑难问题、微创新技术,话题涉及器官医学、胆管癌治疗、机器人手术、胰腺保功能、肝细胞癌治疗等精彩议题,来自广州各级医院的专业人员与省内顶级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和互动。此次会议将进一步促进广东肝胆外科疾病诊疗的发展,提高整个华南地区肝胆外科的学术水平。

肝胆外科需要发展机器人手术,广东专家呼吁早日纳入医保

会议现场

“新赛道”机器人手术,广东需要追赶北京上海

我国肝胆外科疾病谱正在悄悄改变,慢性肝炎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则带来了肝胆肿瘤的高发,世界上一半的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近二十年来,肝胆疾病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包括手术、基因及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等,特别是肝癌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多种新的药物出现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明显提高了疗效,让病人可以带瘤生存,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大会主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科主任医师陆敏强教授介绍,广东是肝胆疾病的高发区,是肝病大省,各种肝炎导致的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癌发生率都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年,广东的肝胆外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各级医院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基层的肝胆外科相对落后。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希望把握一些更前沿更热点的技术,促进广东省各级医院的肝胆外科水平均衡发展,在全国发出广东的最强音。

肝胆外科需要发展机器人手术,广东专家呼吁早日纳入医保

拿到Da Vinci主刀资格认证的陆敏强教授已经主刀完成了38例机器人手术

肝胆外科手术走向更微创更精准。人工智能的重要产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其微创、精细的特点,超越了传统手术的局限,对肝胆手术领域的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肝胆外科手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是现代外科学的一个新技术,也是一个新的赛道。这项在美国已有20年历史的先进技术,进入国内不过十来年,以北京、上海和浙江开展较多,主要在泌尿外科、妇产科等领域应用较多。” 陆敏强表示,广东的达芬奇机器人目前装机较少,在各大医院拿到Da Vinci主刀资格认证的医生仅个位数。相比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在普通肝胆外科的应用尚处于刚刚起步。但其实,机器人灵活的机械手,可以540度旋转,放大10倍的高清晰视野,特别适合于在狭窄的解剖区域完成人手难以完成的精细化操作;机械手上的稳定器,能够过滤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减少手术中抖动划伤神经和血管的意外。应该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处理复杂疑难的肝胆外科手术具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患者来说,机器人手术更精细,创伤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由于机器人手术目前的费用较高,许多病人望而却步。“据我们所知,上海已经将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浙江也将其提上医保的议事日程。” 陆敏强在会上呼吁,希望广东也能早日把这个新技术纳入医保,让更多病人获益。

行业共识发布,再次掀起保胆手术存废之争

胆囊良性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胆囊腺肌症等,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近日,《中华外科杂志》发布了《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以下简称《共识》)。其中,《共识》明确反对对胆囊良性疾病实施“保胆手术”,也不推荐使用药物溶石、排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治疗方法。

然而,该《共识》一经发布再次引起业界争议。此次会议专门设立了“从《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谈胆囊结石的手术适应症”的议题进行讨论。

陆敏强直言,从专业角度来讲,根本不应该存在“保胆手术”。现有的循证依据都表明“保胆手术”是失败的术式,不可能改变胆囊结石的问题,而且做了“保胆手术”,很多病人在半年内重新胆囊塞满了结石。

“胆囊结石不处理,或因保胆导致结石复发,最常见的是引起急性腹膜炎发作,病人出现发烧、腹痛症状。更大的危害是,长期的胆囊结石刺激引起慢性炎症,会诱发胆囊癌。”他告诉39健康,“保胆手术”在多年前已经在国外被彻底否定,在中国的教材、医疗指南也都没有“保胆手术”一说。

为何这些年会流行起“保胆”概念?陆敏强分析称,一些小医院或个别医生对胆囊结石的成因和治疗存在认识误区,也不排除是为了迎合病人的“害怕切胆囊”心态而推出“保胆手术”。

“病人如果因为耽误手术切除结石,最后引发胆囊癌变,得不偿失。因为胆囊癌是比较隐匿的,一旦发现,其治疗效果差。”他提醒胆囊结石病人要理性正确看待手术方式,不要过度担心切除胆囊对生活的影响。胆囊的主要功能可以理解为储存胆汁的“蓄水库”,切除以后,这一功能可以通过身体自我调节,“蓄水库”没了,可用河道增宽来替代,平时胆汁储蓄在稍微扩张的胆管里面,一样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

(通讯员:魏星 华学锋 图:39健康摄)

2021-11-23 17:16:41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