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荚卫东: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能从靶向药物中获益


39健康:除手术外,肝癌的靶向治疗受到很多患者的关注,那肝癌患者是否有合适的靶向药物呢?在服用靶向药物前肝癌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荚卫东教授:2007年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正式进入中国,开启了晚期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之后,围绕着肝癌靶向治疗的研发,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包括索坦对照索拉非尼的研究,布立尼布对照索拉非尼的临床研究等,均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无论是在疗效或安全性方面,这些药物都没有超过索拉非尼。

直至2018年REFLECT临床研究宣告成功,作为一个非劣效的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全球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把肝癌靶向治疗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目前,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包括国内企业生产的多纳非尼等,被列为晚期肝细胞癌(HCC)一线治疗药物。

而在二线治疗领域里面,瑞戈非尼、阿帕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也相继应用在晚期肝癌靶向治疗中。

靶向药物的研发,从以前的索拉非尼”一家独大”,到今天临床医生有更多的选择,说明靶向治疗在肝癌中给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靶向治疗贯穿于肝癌治疗的全程,也正是因为靶向治疗的出现,才使得肝癌的系统治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才使得临床医生可用综合治疗手段去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而在采用靶向治疗前,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比如检查肝功能,如果肝酶水平很高,尤其是胆红素指标很高的肝癌患者,往往不适合靶向治疗。

此外,还需检查血常规,了解肝癌患者血小板水平,在我国接近90%的肝癌患者属于乙肝相关性肝癌,存在慢性肝脏基础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而口服靶向治疗的药物会进一步地减少血小板,若为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就可能导致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肝癌患者的血压也需要高度关注,靶向药物往往会引发与高血压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其它方面则要关注患者是否能正常口服药物,随着肝癌疾病的进展,少数患者临床上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症状,这样也不适合采用靶向治疗药物。

最后,我们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若患者已经发展到卧床不起,全身状况很差,也不建议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因为服用靶向药物目的是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病情处于晚期,肝功能表现极差,患者已无法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国际上,一般认为肝功能Child A级或者是Child B级(胆红素正常)的患者可能从靶向治疗获益,对于胆红素水平很高的Child C患者,靶向治疗一般难以获益。

39健康:靶向药物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是否要与其它治疗相结合?

荚卫东教授: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揭开了肝癌系统治疗的一个新时代,在此之前,系统治疗主要是以阿霉素、奥沙利铂化疗药物为主。

但系统化疗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极为有限,首先是因为化疗本身会对肝脏功能造成损害,其次,肝癌患者常常伴有肝功能损伤,例如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化疗后损伤会加重,且肝癌为天然耐药性的恶性肿瘤。

目前,肝癌治疗已进入多学科治疗时代,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系统治疗的主流,尤其是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联合使用。

以外科手术为例,术后使用靶免治疗,对于高危复发人群可有效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长。

介入治疗中,TACE治疗和HAIC治疗与靶向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病人局部治疗疗效,扩大局部治疗适应症。

目前肝癌的总体治疗趋势是系统治疗逐渐前移,局部治疗逐渐后移,在多学科治疗时代,现在更多的是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系统治疗方式和与外科手术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方式想结合,最终延长肝癌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时间。

此外,目前靶向治疗已贯穿于肝癌治疗全过程,以前主要应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现在对于不可切除肝癌病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上,也进行了广泛探索,对于这类潜在不可切除的肝病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后,可转化为可切除病人。

39健康:随着肝癌靶向药物的进展,有些患者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什么情况下可以手术呢?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荚卫东教授:基于中国肝癌的CNLC分期,目前从肝胆外科的角度来说,肝癌的治疗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大挑战是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可切除病人5年复发率高达50%—70%,如何降低肝癌术后复发?如何定义高危复发人群?以及对高危复发人群采取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

第二大挑战是,目前中晚期肝癌患者占临床肝癌患者的70%—80%。其中仅15%-30%的患者可在开始诊断时进行外科手术,其余患者是否可以采用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免疫药物等转化成为可切除患者,这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面临的挑战。

第三打挑战是,对于晚期广泛转移且不可手术的肝癌患者,如何通过靶免联合治疗加上局部治疗,让肝癌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久、活得更有生活质量。

对于第二大挑战的转化治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中心于2008年9月,对于一例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采用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加上PD-1为代表的免疫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后成功进行了外科切除手术,改病例2019年9月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开启了靶免联合治疗在肝癌转化治疗的先河。

之所以开展转化治疗,不仅是将不可切除患者转化为可切除患者或者将分期较晚的患者转为分期较早患者,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疗效差的患者通过靶免联合治疗,转化为疗效好的患者。目前,肝癌转化治疗协作组已经制定的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国内众多的中心都开展了以靶向治疗为基石的靶免联合治疗,进行转化治疗的相关研究。

目前肝癌总体的5年生存率在12.1%到12.4%,根据2030健康中国战略的纲要,到2030年肝癌的5年生存率要再增加15%,接下来,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包括肝癌的早诊早治、肝癌的多学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问题等。

39健康:请教授简单介绍一下这次的大会所分享的内容。

荚卫东教授:此次大会,主要进行两场专题学术报告,一是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肝癌新药——多纳非尼,刚被批准为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分子靶向药物。

第二场报告为介绍靶免联合时代中,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基石作用。

2021-11-17 20:19:03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