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际医学面临新的换代与变革,在人文艺学与分子医学时代,对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又有了新的要求。在小儿外科临床方面突出了‘妈妈满意’的服务与‘无痛微创’的技术。我们是‘一个孩子’的国家,对此要求更高,更为敏感。”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张金哲院士出席“2009年全国小儿外科学新进展高级研讨会”,并就小儿外科的历史与展望作专题演讲,他指出,我国小儿外科技术发展从50-60年代以麻醉、基本问题、急症、提高手术成活率为重点,80-90年代以各项专业技术开发、防治畸形、功能恢复为目标,2000年以后我国小儿外科技术发展致力于器官移植、微创外科领域。他认为我国小儿外科的发展仍面临着几方面的挑战,比如,人文医学时代顺势疗法与外科的根本矛盾;行医模式的转变,现代行医模式应是靠循证透明行医,病人主诉,医生展示诊疗依据,共同决定诊疗方案。此外,现时病种的转变也对我国小儿外科技术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如先天性畸形、恶性肿瘤、车祸坠楼造成的创伤等。
再高精尖的技术如果最终未能服务于患者,那它的价值则等于零。在医学诊疗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弊端突显,儿童医院更是如此,一方面是挂不上号瞧不上病,家长牢骚满腹,另一方面是医护人员高强度的诊疗工作身心俱疲,苦不堪言,针对这一问题,张金哲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表示,儿童医院资源缺少是实事,但是我们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建设这么多的大型儿童医院已经是非常难得,这是在其他国家都很难实现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05年门诊量从一千人扩大至五千人,现在再扩大至日八千人的门诊量,如此大的扩容仍无法满足患儿就诊需求,因此,仅靠扩建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张院士指出:“三级甲等医院不应直接接收病人,而且接收分转病人,应实行初诊制。咱们国家从三级甲到一级丙,这一下就是九级的跨度,但是谁去一级丙看病,谁去三级甲看病?凭什么你的孩子在三级甲看,我的孩子在一级丙看?谁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家长并不了解这个疾病的轻重程度,也不知道要看哪个专科,因此,在患者初诊时医生就可以根据疾病病情分诊,从一级丙到三级甲,患者自然分流,减少资源浪费及不公平的现象。看病贵也是如此,一位患者自感腿疼,就去医院挂骨科,医生一看并不是骨科的毛病,但是他不能马上转走,因为他必须要把骨科所有的病先排除,以免造成漏诊,担责任,这一折腾,患者是又费时又费钱,还误了病。因此,必须从整个制度、从根本解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