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40岁以上发生率达45%!颈动脉斑块的这些事你该知道

医学指导: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志坚

很多人在体检或常规检查中会发现颈动脉斑块,开始焦虑不安、细思恐极。事实上,颈动脉斑块在人群中发病比例比较高,几年前我国调查发现,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可达45%,而7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达84%,如此高的发病率,我们甚至可以把颈动脉斑块看作一种衰老过程。

今天,小朱医生就要和大家谈谈“颈动脉斑块三五事”。

为什么会得颈动脉斑块?

从调查研究数据可知,颈动脉斑块最直接的危险是年龄,年龄越大,斑块发现几率越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都可以加快或提前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到底有多大危害?

观察发现,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相关,但是颈动脉斑块在老年人群发病比例达60-70%,而发生脑卒中比例仅0.3-0.4%,所以发现颈动脉斑块不等于会发生脑卒中,而且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性与其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相关,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无需过分担心。

40岁以上发生率达45%!颈动脉斑块的这些事你该知道

如何发现颈动脉斑块?如何判断它是否危险?

目前检查颈动脉斑块手段有B超、CT、PET、MRI。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B超,B超不仅具有方便、无创、可反复检查等优点,并且通过B超一般就能鉴别斑块是稳定斑块还是易损斑块。

发现颈动脉斑块,到底要不要吃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基础治疗,所以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适当活动、戒烟酒、平衡心态十分重要。

药物治疗主要有降血压、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三驾马车”。

40岁以上发生率达45%!颈动脉斑块的这些事你该知道

1、他汀类药物:

① 颈动脉狭窄大于50%,一般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小于1.8mmol/l。

② 颈动脉狭窄小于50%,需要结合基础疾病,合并有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以及高血压并糖尿病者,低密度脂蛋白需要降至1.8mmol/l,合并糖尿病及肾病(III期及IV期)的低密度脂蛋白需要降至2.6mmol/l,合并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的低密度脂蛋白需要降至3.4mmol/l。

③ 另外需注意服用他汀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肌酶。

2、阿司匹林:

① 颈动脉狭窄大于50%,一般均应使用阿司匹林。

② 颈动脉狭窄小于50%:

a.男性大于50岁或绝经后女性;

b.已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c.高血脂;

d.糖尿病;

e.吸烟;

f.家族史;

g.肥胖(体重指数大于28)

以上情况有三种或三种以上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颈动脉狭窄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无症状性是指6月内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或其他神经症状;有症状性是指6月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黑蒙或患侧颅内血管所致的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神经症状中一项或多项。

颈动脉狭窄手术主要有两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及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50-69%行手术有一定益处,而狭窄70-99%手术能明显获益。

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定论。虽然20年前有研究说狭窄60%以上手术有益,但今日之药物已远胜往昔。

40岁以上发生率达45%!颈动脉斑块的这些事你该知道

总之,颈动脉斑块作为人体动脉硬化的“观察窗口”,我们需要关注,但无需恐惧。对斑块进行稳定性评估后,绝大部分人可以消除顾虑,它的出现就是督促我们需要注意生活方式,必要时药物治疗,每年定期复查B超,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通讯员:顾海鹰)

2021-09-29 14:22:54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儿童左下腹疼痛吃什么药
儿童出现左下腹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1.乳酸菌素片首先,乳酸菌素片是一种活性菌药物,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还能在肠道黏膜形成保护层来抵御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如果儿童出现的左下腹疼痛,与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的肠道内气体积存有关,常可遵医嘱使用该药进行治疗。由于铋剂、酊剂等药物能够吸附该药,因此不建议同时使用。2.阿莫西林胶囊其次,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如果儿童左下腹疼痛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疾病有关,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以及3月龄以内的患儿,通常需要慎用此药。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最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属于益生菌制剂,含有枯草杆菌和肠球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该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常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但需要注意用药时的水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此外,患儿还可通过饮用温开水、热水袋热敷左下腹等方式,来辅助缓解上述不适症状。同时,建议患儿恢复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做好腹部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加重原有症状。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怎么办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时,常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优化生活环境、合理服用药物等方式来缓解不适症状。 1.调整饮食习惯 首先,多喝温水可以使咽喉部位保持湿润,对嗓子哑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并适当增加雪梨、橙子、菠菜、胡萝卜等新鲜果蔬摄入量,不仅可以缓解不适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优化生活环境 其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注意室内清洁,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也可以改善上述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使用空调和加湿器,来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或空气干燥等因素,加重原有症状。 3.合理服用药物 最后,如果流鼻涕、嗓子哑的症状较重或经过上述处理措施后无明显改善,家长也可在明确导致儿童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后,遵医嘱给儿童使用头孢克肟、奥司他韦、阿奇霉素、氯雷他定等药物对因治疗。 此外,家长还应给儿童做好防护措施及保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或身体受凉,导致上述症状出现加重。同时,家长平时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情况和精神状态,若出现体温升高或精神萎靡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