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夏季到了,对于女性来说,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季节,因为总是拿不定注意,该如何搭配才能让自己好看一些,穿衣搭配自然少不了鞋子的点缀,一双好看的鞋子,绝对可以让女性像童话里的灰姑娘一样,穿上水晶玻璃鞋就惊艳四座。虽说鞋子种类万千,但从没有一款鞋子能像高跟鞋那样,让女性为之着迷。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今年32岁的吴女士十几年前就有了穿高跟鞋的习惯,然而就在最近,自己的脚趾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两边的大脚趾一侧渐渐突起了一个硬疙瘩,走路一久就疼痛不已。吴女士说:“那时候爱美就喜欢穿高跟鞋,特别高五六公分的那种,现在骨头这边鼓出来了,又疼又红,一天下来就疼得不能走路了。”由于高跟鞋的挤压,吴女士的左脚大脚趾偏向二脚趾,久而久之大脚趾一旁就多出了一个“拐”,现在只能通过手术来缓解症状。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但是,高跟鞋能带给人们美丽,但同时也会让人们付出一些代价。像吴女生一样,如果女性长时间穿高跟鞋,可能会引起足部、膝关节、脚踝等部位的损伤。

扁平足,脚部关节疼痛

扁平足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在站立或行走时足弓塌陷,最终引起足部疼痛,这是一种畸形的足部形态。女性长期穿高跟鞋,脚掌会承受身体的大部分力量,而不是平均分布于整个脚掌。这种不正常的走路姿势,不仅会让前脚掌变宽,大拇指外翻,还会导致脚底的拱桥筋腱被拉扯。如果长期如此,筋腱就会不断变松弛,足弓发生塌陷,甚至消失掉,最终发展为扁平足。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穿高跟鞋,足部会疼痛的原因。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甲沟炎,脚趾挤压变形

由于高跟鞋的设计,前部空间狭小,很容易让脚趾甲受到外力强烈的挤压,然后脚趾甲就会嵌进肉里,最终被细菌感受而诱发甲沟炎。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研究也发现,女性穿高跟鞋的时间越长,那么患甲沟炎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在小趾和拇趾处。同时,长期穿高跟鞋,脚部就会受到频繁的摩擦和挤压,很容易导致鸡眼和老茧的产生。除此之外,高跟鞋的尖头设计还会导致脚趾的外翻,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后期就必须通过手术来矫正。

膝关节炎

据哈佛医学院最新研究发现,宽高跟或是细高跟鞋都会给膝关节带去压力,从而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最终发展为为骨性关节炎。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我们平常的走路,是足部、膝盖、腿部肌肉等部位共同合力的结果,

但穿上高跟鞋时,就会改变足部踝关节的功能,让髋和膝关节承受更多的力来保持步态稳定。长期如此,膝关节的磨损就会加剧,最终诱发膝关节炎。

脚踝扭伤,行动受限

在地铁或是楼梯的阶梯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女性突然从上面跌倒,然后拿着高跟鞋缓慢的走下来,表情痛苦。这就是穿高跟鞋带来的另外一个风险——脚踝扭伤。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穿高跟鞋时,我们主要依靠脚趾向前行进,保持平衡。这会增加小腿肌肉的紧张度,缩短腿部的肌腱,从而损害脚踝,而脚踝对维持人体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当踝关节的稳定性功能减低,必然会增加脚踝扭伤的几率。

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穿高跟鞋还会对腰部造成损伤。穿上高跟鞋后,行走时重心从胯部被迫上移至腰部,腰椎处在紧张状态,时间一长,腰部肌肉和腰椎受到的损伤越大。到最后,就发展成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骨刺)。很多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女性多有长期穿高跟鞋的生活史。把高跟鞋换成平底鞋后,腰痛等症状也会明显减轻。

长期穿高跟鞋竟有7个危害,两大技巧助你避开这些“坑”

现在有些高跟鞋的高度达到了十几厘米以上,人体的前倾度进一步加大,重心再次上移,就会影响到颈椎,很多女性甚至出现了颈肩肌肉劳损和颈椎病。

预防小技巧

鉴于穿高跟鞋这么多的危害,女性朋友们还是需要减少穿它们的次数,在出门逛街、购物、运动、爬山等活动时,可以穿舒适、轻便的运动鞋或是休闲鞋。但有些场合确实需要穿,这时可以穿2厘米或是4厘米的高跟鞋,但同时要避免细高跟。

对于需要长时间穿高跟鞋的女性来说,在平时可以进行踝关节、腿部和腰部的放松活动,睡觉前多用热水泡脚等,尽量减少高跟鞋带来的损害。

(通讯员:胡颖仪、孙冰倩)

2021-08-25 15:13:06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血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血吸虫病的症状通常有发热、腹痛腹泻、肝区疼痛等。 1、发热 血吸虫病通常是由于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大多是因为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后受到感染所诱发。血吸虫进入人体后会释放一定的毒素,造成机体损伤,使机体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皮疹,并伴有发热症状。患者发热时若体温较低,可使用热毛巾擦拭腹股沟、腋窝等部位。通过散热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如果发热症状较严重,还需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治疗。 2、腹痛腹泻 血吸虫进入人体后会随血液消化道系统,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反复感染,可转变为慢性血吸虫病,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身体乏力、脓血黏液便等症状。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时,可配合医生服用青霉素V钾片、罗红霉素片等抗生素药物治疗。 3、肝区疼痛 若患者反复或者大量感染血吸虫之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会使血吸虫侵犯多个组织器官,使患者出现肝脾肿大、水肿、上消化道出血、肝区按压疼痛等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禁止饮用生水,同时应注意多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使病情加重。 除上述常见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感染血吸虫病的原因
感染血吸虫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传染源主要为感染了血吸虫的患者及病牛。感染了血吸虫的人或动物,将含虫卵的大便排入有虫螺的水源,其他人接触疫水后就有可能感染血吸虫。对于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表现是以发热伴腹泻为主要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肝大的临床症状,这一部分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对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可遵医嘱应用退热的药物,比如布洛芬片、吲哚美辛片等药物。如果患者腹泻次数比较多,有明显的脱水,或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可遵医嘱口服诺氟沙星胶囊、美沙拉秦肠溶片等药物治疗。对于慢性的血吸虫病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还需要注意增加营养。对于晚期的血吸虫病患者,如果出现腹水,可以给予相应的利尿治疗。如果出现了门脉高压以及相应的一些并发症,针对这些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理。此外,建议患者日常避免前往不干净的水源。同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加快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林潮双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血吸虫病怎么检查出来
血吸虫病的检查方法有血常规检查、粪便检查、肠黏膜组织检查、肝功能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1、血常规检查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2、粪便检查检查手段包括直接涂片法、毛蚴孵化法、黏膜活体检查等,从患者的粪便或脓性血便中检测血吸虫的虫卵。疾病晚期患者的肠壁组织明显增厚,虫卵不容易排出,难以在粪便中找到虫卵,需要做直肠黏膜活体检查。3、肠黏膜组织检查常规插入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通过肉眼观察肠黏膜的变化。在黏膜苍白、肥大和瘢痕形成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看到典型的结节和斑点,如果出现小的结斑,夹取含有虫卵的结节病变组织进行检查。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及反映肝功能基本状况的检查,可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胆汁代谢功能、肝脏排泄和解毒功能。血吸虫病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所以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血吸虫病。5、腹部B超检查腹部B超检查通常可以检测到肝脏和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如果患者存在血吸虫病,通过腹部B超检查可以发现肝脏肿大,并且肝脏内回声不均匀,甚至还可以发现肝脏内有占位性病变。有血吸虫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吡喹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较严重还需搭配生理盐水来清洁肠道,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患者由于脾胃虚弱,饮食应易于消化,如牛奶、蒸鸡蛋。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限制钠盐和水的用量,以减少腹水。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