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清明养生须疏肝利胆 三味中药帮你忙!

清明,有清洁明亮之意。在这段时间里,雨水较多,空气清洁,气温回升,春光明媚,阳光充沛,杨柳垂丝,绿草如苗,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清明第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清明第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中医学认为,到了清明,大地暖到了清气上升之时,此时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顺应人体阳气升发的规律,就如《内经》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即起居方面要做到早睡早起,穿着宽松,增加户外活动,拥抱大自然,顺应阳气升发。人体肝属于木,木性生长、升发、条达、舒畅,肝主疏泄,与胆互为表里,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指出: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也就是说胆气带动其它脏腑阳气的生发,胆气生发有力,则整个身体阳气生发就有力。因此,疏利肝胆,调畅气机,行气活血,有助于人体阳气升发,与大地清气上升相顺应。这里介绍几种疏肝利胆的中药。

柴胡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寒。

入肝、胆经。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退热的功效。本品轻清升散,宣透疏达,入肝胆经,善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为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可升举阳气而举陷,治气虚下陷之证。还具有疏散退热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炎、解热、降温、镇咳作用,能利胆,抗肝损伤、抗脂肪肝,还能增强免疫。

本品水煎服,每日3~10克。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柴胡,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香附

为莎草科多年生莎草的干燥根茎。原名“莎草”,始载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迄今已有1500多年。《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入肝、三焦经。具有疏肝行气,调经止痛的功效。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辛香入肝善能散肝气之郁,微甘性平而无寒热之偏,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含葡萄糖、果糖、淀粉、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为香附子烯、香附醇、异香附醇等。有抗炎、镇痛、强心、降压等作用。

本品水煎服,每日用量6-12克。

玫瑰花

为蔷薇科灌木玫瑰的干燥花蕾。玫瑰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本品味甘气香,药力平和,善疏肝醒脾和胃,解郁行气,活血止痛,临床可用于肝胃不和,以及气滞血瘀诸痛证。

现代研究,本品含有少量挥发油和黄色结晶性煎、柔质、没食子酸、色素等,玫瑰油中主要成分为醇类化合物。

本品水煎服,每日3-6克。也可取花蕾3-5朵,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可边喝边冲,直至色淡无味,加蜂蜜或冰糖味道更佳。

彭康

彭康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药药理与临床》常务编委、全国医学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中药学》第一版、第二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中药药性学》主编,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 17 部,获国家、部、省基金课题 7 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 2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2017 年获得“荣耀医者” “中华医药突出贡献奖”。

师承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和中央军委保健专家臧堃堂教授,曾任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1999 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作访问学者,从事中药降血糖药理研究和参与筹备香港浸会大学首届中医本科班。

医疗特长:擅长各种头痛及神经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癫痫、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损伤及脑手术后康复等脑病专科。并诊治急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疾病、月经病等内科杂病及肿瘤的中药调治及亚健康中医保健治未病等。

63
2021-04-02 00:37:18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出生腿短,后天能长上来吗
宝宝出生腿短,后天能否长上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是生理现象、孕妇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通常会长上来,如果是畸形发育、侏儒症等因素引起,一般不会长上来。1、会长上来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肢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此时腿比较短是属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会随着时间逐渐长上来的,这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宝宝发育情况即可。如果孕妇在妊娠的过程中营养不良,会导致宝宝没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可能会出现腿短的情况,还会导致发育比较迟缓。建议产妇日常多吃肉、蛋、奶类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转化为乳汁,宝宝食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的发育情况。2、不会长上来畸形发育是因为孕妇长期接触辐射源、严重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的。会导致宝宝手足短小且畸形,手足一般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改善畸形的情况。侏儒症主要是由于人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引起,属于基因变异性疾病的一种,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侏儒症的患儿,肢体都比较短小,尤其是腿短非常明显,而且头会比一般人大。通常不会正常发育,很难改善,需要遵医嘱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以促进宝宝的发育。发现宝宝发育异常,建议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明确原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饿得快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饿得快,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于母乳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原因所引起的异常现象,建议根据其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1、正常现象 刚出生的宝宝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是特别完善,如果摄入的奶量比较少,可能会出现饿得快的现象,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改善。 2、母乳不足 如果母乳不足,可能会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没有吃饱,也会出现饿得快的现象。建议产妇多吃一些有利于乳汁分泌的食物,比如猪蹄汤、鲫鱼汤等,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影响乳汁分泌。 3、功能性消化不良 这个时期的宝宝胃肠道功能比较虚弱,如果一次性吃奶过多,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出现饿得快的现象。此时建议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必要时家长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4、发热 如果产妇在产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可能会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受凉,从而引起发热,发热后会导致体内的代谢加快,从而引起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出现饿得快的现象。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喂养适当的奶粉,必要时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体内的代谢亢进,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出现饿得快、心悸、手抖、脖子粗等症状。建议家长可配合医生给予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给予放射碘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做好宝宝的防护和护理,家长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保证母乳的质量,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如果宝宝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家长带着宝宝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刚出生宝宝一天一夜不吃怎么回事,怎么办
刚出生宝宝一天一夜不吃,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环境不适应、感冒、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如症状较为严重,或有其他不适症状发生,应及时就医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因胃容量较小,可能会出现一天一夜不吃的情况。如果宝宝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 2、环境不适应 若将宝宝放置于较冷环境中,可能会因寒冷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等情况。此时需要适当调节室温并注意保暖,通常可逐渐恢复食欲。 3、上呼吸道感染 若宝宝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因鼻塞而影响到吸吮能力,进而造成以上现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给宝宝服用双黄连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患儿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不吃奶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可以遵从医生的建议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但由于宝宝的肾功能发育不全,应咨询医生减量慎用。 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主要是由于宝宝出生时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宝宝出现头痛、嗜睡、反应低下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一天一夜不吃奶的情况。可以遵医嘱通过光疗、换血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出生10天的宝宝37.6度怎么回事,怎么办
出生10天的宝宝体温37.6°C属于发热,有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肺炎、脑膜炎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因素 如果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或被子过厚,可能会导致宝宝体温升高,出现体温偏高的情况。建议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盖过厚的被子。同时,还可以使用温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腹股沟等部位,帮助身体散热。 2、上呼吸道感染 该疾病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可表现为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部分宝宝还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服用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急性胃肠炎 该疾病通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宝宝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给宝宝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4、肺炎 肺炎指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咳痰、胸痛等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5、脑膜炎 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于各种病原体感染进入脑膜而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部肌肉发硬、寒战等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遵医嘱采用深静脉插管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宝宝的护理情况,避免受凉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宝宝持续发热不退时,还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