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一个药让3万多名患者成“贫困户”!进医保后,每年省下近10万

对于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罕见病医疗费用,由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缺乏,让不少罕见病患者从一刚开始确诊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多发性硬化症正是其中一种。

突然失明、瘫痪!这种致残率极高的病,用药正式被纳入医保

作为一种严重、终身、进行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个体易感基因等不明因素,会引起免疫系统攻击神经髓鞘,导致脊髓、大脑及视神经功能受到损害,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失明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诊断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约3万多名,其中83%的患者为复发缓解型,一旦缓解期内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每发作一次,对身体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治疗难度也会逐渐增加,

在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赛诺菲中国支持的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健康教育项目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胡学强教授表示,我国多发性硬化依然存在诊断难、患者对疾病认知不够,药品费用昂贵等局面,此次多发性硬化入选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后,将有望大大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多发性硬化患者 症状可能各不相同

胡学强教授介绍,由于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质髓鞘脱失,因此多发性硬化患者大脑、脑干、小脑、脊髓、视神经可同时或相继受累,所以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就呈现多种多样。

突然失明、瘫痪!这种致残率极高的病,用药正式被纳入医保

有的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有的患者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有的患者则是言语表达困难或直肠功能障碍等,不同的首发症状让初诊的医生也不同。“即便是神经内科医生,对多发性硬化不了解的,也诊断不出来。”胡学强说道,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多发性硬化患者首次就诊与最终确诊的平均间隔时长为0.965年,而误诊是导致确诊时间长的首要原因。

为提高各地对该病的诊断水平,2020年,中国20家医疗机构建立多发性硬化诊疗中心。

早期规范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可与正常人无异

2018年,四川的瑶瑶第一次发病,她形容自己一觉醒来后自己的双手像是被什么人控制住了一样,完全不听使唤,渐渐的自己的全身开始发麻,失去知觉,看不清东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辗转多家医院花费半年时间,才被诊断出是患上了多发性硬化。

“被诊断出的那一刻,我和我妈抱着一起痛哭,她担心我活不了多久,我则害怕我将一辈子瘫痪在床,人就废了!”瑶瑶回忆道。

不少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一听说这病就以为得了绝症,胡学强表示,多发性硬化就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一样,是可治疗、可控制的,通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可以控制疾病进展,与正常人无异。

突然失明、瘫痪!这种致残率极高的病,用药正式被纳入医保

据悉,目前针对多发性硬化可分为急性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急性期以激素治疗为主,主要是迅速改善症状,遗憾的是,激素治疗并不能减少疾病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永久性损伤,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尽早在缓解期,进行最有效的疾病修正药物治疗才是关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邱伟教授说道。

“疾病修正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给中枢神经系统带来损伤,从而显著减少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损伤,大幅减少疾病复发的次数,是一种‘治本’的治疗方案。”

疾病修正治疗使用率严重不足,高昂的医疗费用是主因

在欧美,疾病修正治疗的使用率已超过86%,而我国目前使用率仅10%左右。多发性硬化患者对疾病意识不足以及治疗费用较高是制约缓解期疾病修正治疗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据最新的《2020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综合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的656位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有超过43%的患者由于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高达88.5%患者因疾病导致失业、失学;2018年全年平均自费医疗支出超过46000元,占家庭年收入的45%以上,已经超出了灾难性医疗支出的警戒线。

突然失明、瘫痪!这种致残率极高的病,用药正式被纳入医保

邱伟教授介绍,国内已获批的修正治疗药物有四种:干扰素、特立氟胺、芬戈莫德和西尼莫德,“没有报销的话,每年大概医疗费用的支出要花10万元左右,这对不少家庭来说是比沉重的负担。”

幸运的是,从 2021年1月1日起,特立氟胺正式被纳入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按照城镇医保可报销80%-86%,城乡居民医保可报销70%-80%,且两种医保不设起付线,每个月报销额度高达7100元。

邱伟教授指出,这样算下来,每个月的药物费用只有700元左右,医保政策的福利使广东省多发性硬化患者可以长期使用特立氟胺片治疗,使得患者月均治疗费用大幅降低,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

2021-01-14 10:25:48浏览3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肌梗死的病因分型
心肌梗死一般是指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原发性、继发性、突发性、PCI相关和GABG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病症,临床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心脏疼痛,常伴随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临床主要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原发性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出现破裂,形成血栓,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冠心病患者。第二种是继发性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肌缺氧所导致,常见于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患者。第三种是突发性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猝死所导致,临床可见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异常,或有心肌缺血的症状。第四种是PCI相关急性?心肌梗死,PCI指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上又细分为4a、4b、4c三种,一般是由于进行PCI后,冠状动脉再次出现狭窄、血栓所引起。第五种是GABG相关急性心肌梗死,GABG是指冠脉搭桥术,一般是在术后突发心肌梗死所引起。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不同的症状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做一些柔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剧烈运动会使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的症状出现。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哪四种中成药能够改善心梗心衰,增强心脏动力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帮助增强心脏动力的中成药较多,不只4种,常见的有芪苈强心胶囊、麝香保心丸、参附强心丸、心脉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在使用任何中成药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确保药物的适应症与个人病情相符。 1.芪苈强心胶囊 该药物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适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所致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证属阳气虚乏。该药物一般采取温水送服的方式服用,服用期间如果正在服用其它治疗心衰的药物,不宜突然停用。 2.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死。孕妇禁用该药物,患者可以遵医嘱规律服用或在症状发作时服用,服用时可以饮用少量温水帮助吞咽。 3.参附强心丸 参附强心丸具有益气助阳,强心利水的功效,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心悸、气短、胸闷喘促、面肢浮肿等症,属于心肾阳衰者。在服用时,不要直接整丸吞服,建议咀嚼服用或者是掰碎后吞服。此外,为了降低其胃肠道刺激性,建议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 4.心脉隆注射液 此药物具有益气活血,通阳利水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气阳两虚,瘀血内阻所致的心悸、气短、浮肿、面色晦暗、口唇发绀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见上证候的辅助治疗。孕妇及哺乳期患者不宜使用该药物,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5.参附注射液 该药物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功效,可用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肿瘤等属于阳虚、气虚之证者。若患者对含有红参、附片制剂及成分中所列辅料过敏,则应避免使用该药物。此外,注射药物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在服药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和说明书要求,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也是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因素。
兰贝蒂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心脏肌桥的人要注意什么问题
心脏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指冠状动脉的某一段被心肌覆盖而非正常走行于心脏表面(心外膜下)。通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在收缩期会受到压迫,导致暂时性血流减少,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部分人可能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缺血。心脏肌桥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及医学干预可有效控制症状。1、避免剧烈运动及高强度体力活动心脏肌桥患者在运动时,心肌收缩加强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受压更明显,诱发心肌缺血。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避免激烈运动如短跑、举重、篮球等竞技性项目。如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2、控制情绪波动,减少应激刺激情绪激动(愤怒、焦虑、紧张等)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强,从而加重冠状动脉受压的风险。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心理疏导等方法调节情绪,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镇静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脂饮食、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肌缺血风险。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胆固醇水平。部分患者可能因肌桥压迫导致局部血流障碍,需避免暴饮暴食及高咖啡因饮料(如浓咖啡、功能性饮料),以减少心脏负荷。4、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并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酒精过量摄入亦可引起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建议戒烟并严格限制酒精摄入(男性≤25g/日,女性≤15g/日)。5、遵医嘱服药,慎用硝酸酯类药物由于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心外膜血管,但对肌桥部位作用有限,甚至可能加重压迫(因扩张血管后回流血减少),不建议作为首选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钙拮抗剂(如地尔硫䓬)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桥压迫,为常用治疗选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6、定期随访,警惕并发症心脏肌桥患者应定期复查冠脉CT、心电图或心脏超声,评估心肌供血情况。若出现持续性胸痛、晕厥、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需及时就医排除心肌梗死或其他严重心脏病变。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肌桥松解术)。心脏肌桥多数属于良性情况,但若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仍需谨慎对待。除调整生活方式外,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医学干预方案。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合并严重冠脉狭窄,应及时咨询心血管专科医师,避免延误诊治。长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老是恶心想吐吃什么药
女性右侧胸闷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非疾病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生理变化和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乳房疾病。以下是具体分析: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机体激素紊乱、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胸痛。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情绪的稳定,有助于缓解此类胸痛。2、生理变化: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阶段,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乳房胀痛。这类疼痛多为正常现象,随着生理周期的变化而自然消退。3、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非心脏性胸痛。这种胸痛通常与心理压力有关,可能需要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来缓解。二、疾病因素:1、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心肌病可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造成肺淤血,进而引起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会导致心脏跳动节律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也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表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有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等刺激后,气道会发生痉挛,出现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由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患者的气道和肺部组织受损,通气功能障碍,导致胸闷气短,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肺炎可使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氨溴索等,需遵医嘱使用。3、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引起胸痛的非心脏性疾病。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胸痛,疼痛可能位于胸骨后或右侧胸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同时需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4、肌肉骨骼疾病:肋软骨炎是肋软骨的炎症,可能导致胸部疼痛,尤其是在深呼吸、咳嗽或活动时疼痛加重。治疗肋软骨炎通常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局部热敷。5、乳房疾病: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表现为乳房结节、触痛等。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止痛,同时配合消炎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等控制炎症。女性右侧胸闷疼痛不容忽视,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