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基层中医药高素质人才,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李时珍医药集团支持的“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于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福建厦门召开。

39健康获悉,本次会议以“传承创新,共建共享”为主题,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基层中医医疗机构、药品服务机构整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开展了广泛交流。

国医大师刘敏如、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李秀明、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总监杨学勇、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曹伟民等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

刘平副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把握机遇,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沟通产学研用等领域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也是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实际行动。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指导、整合寻求更多研发、产销等合作,为企业、专家走入基层搭建平台;积极参与道地药材产区或基地建设,联络帮扶对象,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讲话

为提高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及临床技术水平,促进基层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行业顶尖专家,编写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系列教材,并录制了面向具有医护执业资质者的配套视频教学课程,用于中医适宜技术专项培训。开幕式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丛书》和培训项目正式发布,这将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普及提供途径。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李秀明讲话

“传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基层中医药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报告会上,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医药事业并为之奉献智慧和年华的行业人士,国医大师刘敏如现场分享了几个具体的案例,引领与会者领悟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新时代内涵。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国医大师刘敏如讲话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的国粹。大数据时代中医药如何创新?“互联网+中医服务”的新模式该如何打造?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医药基层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中,以大数据详解了中医的健康管理,提示对人体健康状态的把握。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做学术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大众的健康观念。随着我国疫情的稳定,新的健康观念必将带来新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医药在健康养生、防治未病、诊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再次凸显。如何进行中医药创新,发挥中医在日常生活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下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上,围绕中医适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常小荣教授就“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灸法应用与发展”、浙江中医药大学范炳华教授就“推拿技术在基层临床开展的优势”、河北中医学院佘延芬教授就“刮痧疗法的传承与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教授就“颈椎病防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耀龙博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穴防治青少年近视眼”等内容进行了报告交流。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常小荣教授做学术报告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浙江中医药大学范炳华教授做学术报告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河北中医学院佘延芬教授做学术报告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教授做学术报告

首届基层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召开,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耀龙博士做学术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国家鼓励并支持以城镇社区和农村医药服务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指引下,基层中医药机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因势而行,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20-11-09 15:13:02浏览2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脚心发热睡不着觉怎么办
女性脚心发热睡不着觉,可能是阴虚火旺、脾胃湿热、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阴虚火旺 如果女性经常过度劳累或者长期熬夜,可能会损伤身体,导致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求。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此时会导致手脚心发热、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出现。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2、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滞留于脾胃,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和腐熟功能,使患者出现食欲下降、腹胀、烧心、反酸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手脚心发热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甘露消毒丸、葛根芩连片等药物治疗。 3、肝肾阴虚 如果女性性生活过度或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肝肾两脏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热,从而表现出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伴有上述现象。可遵医嘱使用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药物治疗。 4、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可能与久病伤阴、性生活不节制等因素有关。患者一般会出现心烦失寐、遗精带下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交泰丸、天王补心丹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思虑。 5、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容易引起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也可能会伴随手足心发热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十全大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如果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手心热是什么原因及治疗
女人手心热常见的原因有阴虚内热、火郁生热、血虚生热等。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的人主要表现为手足心发热、心胸烦热、夜间出汗、腰膝酸软、口燥咽干等症状。通常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在日常生活中,要平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情绪稳定,可以增加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传统健身项目,在运动中要控制出汗量,避免皮肤干燥。平时要控制不良的情绪,遇事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2、火郁生热 火郁生热的人主要表现为手足心发热、心胸烦躁、胸闷、急躁易怒、头胀、口苦、尿赤、月经不调等。火郁烦热一般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或当归等药物来治疗。烦热伴阴虚盗汗可选择当归六黄汤,烦热伴腰膝酸痛,还可用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来治疗,烦热伴骨蒸潮热者可用大补阴丸等药物来治疗。另外血虚导致烦热,方可用补肝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当归、生地、白芍、地骨皮等。建议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治疗。 3、血虚生热 血虚生热的人主要表现为自觉两手两足热,稍有劳累,热象就会加重,同时伴有精神萎靡、身体倦怠、头目眩晕、食少懒言、心悸等不适。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等具有补气补血的药物。但咳嗽、腹痛、腹胀的人不应服用,也不应同时服用感冒药或藜芦制剂。患者平时可以吃红枣、阿胶等具有益气养血的食物。患者平时不应太累,不应长时间熬夜,也需要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对血虚风热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建议患者经常做头部、面部保健。同时,保持室内空气通风,勤换洗衣物。 除以上常见的原因外,还有胃热、发烧等原因可导致女人手心热,建议患者经中医辨证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女人脚后跟疼当心六大疾病
临床上并没有女人脚后跟疼当心六大疾病这种说法,脚后跟疼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外伤、足底筋膜炎、骨质增生、跟腱炎、足底脂肪垫炎等疾病导致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分析判断。1、正常生理现象如果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子或者长时间走路,可能会导致脚后跟部位受到挤压,进而会出现上述的情况。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建议患者更换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走路,休息一段时间后即可缓解。2、外伤如果患者脚后跟部位受到了撞击,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局部冰敷的方式进行缓解,24小时后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可遵医嘱使用吲哚美辛巴布膏、活血消痛酊等药物治疗。3、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多由于长时间走路或跑步等原因造成,患者可能会出现脚后跟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一种正常骨骼边缘形成的骨性增生物,一般是由于关节退变、劳损等原因导致,当脚后跟部位出现骨质增生后,会刺激局部的软组织,从而出现疼痛的症状。如果骨质增生的体积较小,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局部按摩等方式缓解,如果骨质增生的体积较大,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5、跟腱炎如果经常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脚后跟部位的跟腱反复牵拉,容易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也可以通过冰敷的方式进行改善。6、足底脂肪垫炎足底脂肪垫炎是指脂肪垫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可能与长期劳损、外伤、受凉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压痛、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足跟痛安康膏、遵医嘱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局部按摩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身体的不适。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骨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女人小腹坠胀头晕恶心乏力
女性出现小腹坠胀、头晕、恶心以及乏力等症状多考虑与月经、妊娠等有关系,但也不排除是慢性胃肠炎。 1、月经 月经期间,女性可受到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影响而出现小腹坠胀、头晕、恶心以及乏力的症状,大多可在月经结束后消散。但若上述症状较为剧烈,也可适当饮用热水或者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有助于减轻不适症状。 2、妊娠 子宫可以随着妊娠囊的变大而变大,子宫韧带随之也会受到牵拉,可引起小腹坠胀感,多数可在结束妊娠后消失。同时因为妊娠期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还可引起头晕、恶心以及乏力的症状,为正常的妊娠反应。注意休息即可,一般可在进入孕中期后减轻或消失。日常应注意清淡饮食,适当进食柠檬汁、酸梅汁等果汁,可以开胃,还可以改善不适症状。 3、慢性胃肠炎 慢性胃肠炎常见致病因素为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主要表现为小腹坠胀、恶心以及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由于严重腹泻而出现头晕、乏力的表现。对于慢性胃肠炎者,首先可给予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若还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在腹泻症状缓解后还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四联疗法,常用药物有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