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小儿血管瘤的治疗原则:及时治疗又不过度治疗
“我们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医生,也动过几次手术了,今天才知道,我们一直治错了!孩子得的是血管瘤,不是血管畸形!”一位血管瘤患儿的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
图: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介入治疗科学科带头人张靖教授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儿科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妇产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上,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宣告成立。新当选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主席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介入治疗科学科带头人张靖教授表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虽然在某些症状表现上部分类似,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医生和患者都要搞清楚是哪种疾病后,再对症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血管瘤患儿的家长反映,宝宝皮肤上刚开始出现一个小红点,像被蚊子咬过一样,但在两三个月内小红点迅速长成红色的斑块,于是就非常紧张。”张靖教授指出,小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身上的常见疾病,发病率为5%~10%。常出现于颌面部,前来就诊的患儿一般是二三个月大的婴幼儿。“孩子得了这种病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治疗得当,治愈率高达99%。”
由于大部分小儿血管瘤会自行减轻或消退,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小儿血管瘤不够重视,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血管瘤患儿超过800万,每年大约新增3万多例血管瘤患儿,其中60%以上没有接受正规治疗或治疗被延误,导致血管瘤挤压骨骼造成发育畸形、并发症显现、破溃出血感染,致残率高达15%。
“虽然大部分小儿血管瘤会自行消退,但由于在完全消退前有一个迅速生长的过程,如果小儿血管瘤长在体表的位置,容易造成溃破和出血感染,所以,家长发现孩儿身上有快速生长的红色班块,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决定要不要治疗及采取什么方式治疗。”
据张靖教授介绍,小儿血管瘤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治疗又不过度治疗,干预越早,创伤越小,成本也越低。目前的治疗有包括加压治疗、局部注射治疗、激素治疗、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激光治疗、硬化治疗等手段。血管瘤专科医生会根据病人具体病灶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治疗手段,以实现对脉管性疾病(血管瘤)的最小化治疗、最优化疗效的理念,即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完美的疗效,实现不复发且无疤痕的目标。“恶性肿瘤要治好,良性肿瘤要治完美”,张靖教授总结道。
“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首因 介入止血立竿见影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人体内的各种管道和局部影像引导进行的微创治疗,与妇产科及儿科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给众多疾病的诊治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革。
对于输卵管不通的患者,介入医生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可以非常清晰直观的显示输卵管的全程以及通畅情况。其优势是可动态观察,分辨率高,判断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同时可以实施输卵管再通技术。
介入治疗在高危产妇预防产后出血上,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张靖教授指出,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以往在保守治疗无效时,以切除子宫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会引起孕产妇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情危重时甚至没有切除子宫的机会。而介入治疗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种局面,其简单、安全、止血迅速彻底、无严重并发症的优点,正快速成为大医院首选治疗手段。
“产检时如发现是前置胎盘、疤痕妊娠或高龄的产妇,通过评估,具备产后出血的危机,都可通过产前的子宫动脉球囊预置预防产后大出血。”张靖教授表示。
此外,宫颈癌、子宫肌瘤等常见的妇科疾病也可以选择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现已成为当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最主流治疗方式
在儿科应用方面,介入诊疗技术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一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导致的先天性肿瘤疾病,成人很罕见,好发于3岁之前的婴幼儿,95%的患者年龄都在5岁以下。
以往治疗中,治疗方案就是尽快摘除眼球,避免肿瘤转移危及生命。我国的摘眼率明显高于国外,在欧美发达国家,患者的摘眼率仅为6%-12%。张靖教授指出,介入治疗现已成为这一恶性肿瘤的最主流治疗方式: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选择性插入眼动脉,做眼动脉灌注化疗,不仅可以降低全身毒副反应,还可以留住患者眼球。
“医生要解决的是病人来医院的理由”,张靖教授最后表示:“不仅要治好,还要完美。用最简单手段,最低廉的价格,最便捷的方法,实现最完美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把‘不治疗’也当做治疗的一种方法。医疗的目的是‘减少医疗’。”他同时也呼吁不能用“绩效”去考评“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