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阻肺就像“温水煮青蛙” 早期发现不能依靠CT/胸片

近年来,慢阻肺已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后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但相比于前两者,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堪忧。由于经常性出现气急、呼吸困难、多痰咳嗽,致使大多数慢阻肺患者连基本的行动都受到限制,“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慢阻肺患者每年都会因为外界感染而急性加重入院一次,每一次加重后都是将病情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升明教授指出。

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已接近有1个亿的慢阻肺患者,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由2002年的8.2%上升至13.7%,增长了近1倍。可惜的是,高发病率背后老百姓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却极低。调查显示,将近97.4%的患者是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不少慢阻肺患者甚至在过去一年从没进行过肺功能检查,“没做检查,诊断就更无从谈起。” 珠海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翁育清教授补充道,等出现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再来医院检查时,往往肺功能已经下降30%-50%,到了中晚期。而一旦进入晚期,任何治疗都是“隔靴止痒”。

七成慢阻肺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慢阻肺有一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刘升明教授曾经对社区人群做了肺功能检查的问卷,最后发现确诊的患者中有35.1%的人没有任何症状,而这些人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肺功能损害,此外,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7成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从以前爬到山顶不会感到气短气促,到后来只能爬到半山腰,最后连多走几步都要休息一下,慢阻肺一旦被忽视后,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来到中晚期了。”刘升明教授这样比喻道。

翁育清教授告诉39健康,抽烟的人很容易形成慢阻肺,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的暴露,室内植物性烟雾(柴火、木炭燃烧时的烟雾和颗粒)也是重要致病因素。此外,儿童时期的呼吸症感染,也会导致成年以后慢阻肺的患病率增加。

翁育清教授建议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慢阻肺,先决条件是要戒烟。戒烟有助于减轻对气道的进一步直接损伤。“有的人在戒烟后,发现了慢阻肺或是疾病出现进展,会错误的认为是戒烟导致的,这是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实际上他要是不戒烟,可能得病会更早或者更差。”

肺功能检查才是“金标准”

“我年年都拍胸片、CT,没发现有慢阻肺啊!”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肺部损害都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判别和对此,刘升明教授解释,当慢阻肺需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比如已经到了严重的肺气肿程度,CT或普通胸片才会有所提示,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比较晚期了。“这种晚就像你在拉橡皮筋,早期的时候拉开还会回缩,有弹性,但是到了肺气肿,组织的弹性已经丧失,拉开后无法回缩,在片子上看到肺的透亮度增加,膈肌变低频了。”

“肺功能检查是发现慢阻肺金标准,检查项目包括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实验,这两个一起做完,才能够确定他的慢阻肺的诊断。”翁育清教授指出,由于肺功能检查是医学计量测试,多种因素如检查仪器、检查环境、指导者素质、受试者的身体状况、依从性及配合能力、检验人员对检查结果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等,均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对检验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

“现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在各大医院都在开展‘呼吸慢病筛查项目’,患者在门诊就诊之前,要先进行诊前筛查,回答十道系统性的问题。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诊前筛查结果评判有没有患慢阻肺风险,需不需要做肺功能检查。这个也是为我们早期诊断提供一个很好的指导,也是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翁育清教授说道。

现状:多数慢阻肺患者需要联合治疗

确诊为慢阻肺后,目前维持治疗的主要药物是支气管扩张剂。根据严重程度和症状,慢阻肺分为一到四级对应轻、中、重、极重度以及A、B、C、D四个分型。A型比较轻的时候可用单支气管扩张剂,如果已经到B和C级则可以用双支扩联合治疗。现在新的双支扩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已于去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翁育清教授介绍,进入医保后,费用降了2/3,从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欧乐欣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也可以明显的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

如果有患者反复急性加重,经常住院,还有一些有合并哮喘的患者可以用三联的药物,即双支扩基础上加一个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两位专家提醒,慢阻肺治疗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坚持规范性用药,从而减少急性加重入院的几率,现已到冬季,慢阻肺患者日常的饮食一定要均衡、营养,少食多餐,多吃蔬菜和薯类,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啤酒等,防止腹胀影响呼吸。

此外,居家时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接种疫苗等方式来预防肺部感染,避免加重病情。

2020-10-26 15:24:56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食道淋巴瘤的症状
食道淋巴瘤的症状主要包括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消化道症状等。该疾病是起源于食管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会影响食管正常功能及全身状态。若出现进食梗阻、不明原因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食管内镜、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1、吞咽困难:这是食道淋巴瘤常见症状。早期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时有哽噎感,食物通过食管速度变缓,症状间歇性发作,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导致食管管腔狭窄,吞咽困难逐渐加重,从难以咽下较硬食物发展到半流质、流质食物也难以下咽,严重影响营养摄入。2、胸骨后不适:患者常感胸骨后隐痛、闷痛或烧灼样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在吞咽食物时出现,也可能在安静状态下发作。部分患者疼痛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剧,且随着肿瘤进展,疼痛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3、消化道症状:食道淋巴瘤会引发多种消化道表现。患者常有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恶心、呕吐也较为常见,肿瘤导致食管狭窄或胃食管反流时,呕吐症状更明显;部分患者因肿瘤侵犯食管黏膜或影响消化功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建议患者保持健康饮食,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粗糙、过烫食物,减少对食管的刺激。对于有淋巴瘤家族史、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食管内镜、胸部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若出现吞咽困难加重、发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就医。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食管肉瘤比单纯的食道癌严重吗
食管肉瘤通常比单纯的食道癌严重。这两种疾病虽然都起源于食管,但食管肉瘤作为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相较于起源于上皮组织的食道癌,其细胞分化程度更低、侵袭性更强,且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更差。食管肉瘤起源于食管的间叶组织,如平滑肌、纤维组织、血管等,其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且异型性明显,与正常间叶细胞差异巨大。这些肿瘤细胞往往呈无序、弥漫性生长,缺乏明显边界,容易突破食管壁的层次结构,早期即可侵犯周围的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增加手术切除难度。相比之下,食道癌多为鳞状细胞癌或腺癌,虽然也具有侵袭性,但生长相对局限,早期多沿食管壁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蔓延。食管肉瘤还具有更强的远处转移倾向,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肺、肝、骨等器官,而食道癌的转移以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相对较晚,这种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使得食管肉瘤病情更为凶险。食管肉瘤在临床症状上与食道癌相似,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缺乏特异性,加之发病率较低,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在治疗方面,食道癌目前已有相对成熟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部分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然而,食管肉瘤对传统的放疗和化疗敏感性较低,缺乏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手术切除后复发率极高。同时,由于食管肉瘤的恶性程度高,患者身体状况恶化迅速,难以耐受高强度的治疗,这进一步限制了治疗效果,使得病情难以控制,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的食道癌患者。一旦怀疑食管肉瘤,需尽快完善食管镜检查、病理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明确诊断和分期。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如食管癌切除术,争取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犯组织。术后可尝试联合化疗、放疗或新兴的免疫治疗,但需充分评估耐受性。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气管狭窄外科手术效果怎么样
气管狭窄外科手术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较好,也可能不太好。对于考虑进行气管狭窄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和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气管狭窄外科手术效果可能比较好。首先,对于一些由明确病因导致的局限性气管狭窄,如外伤、良性肿瘤等引起的,手术可以直接切除狭窄部位,然后进行端端吻合,能够迅速解除气道梗阻,恢复气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其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方式和器械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气管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然而,气管狭窄外科手术效果也可能比较差。一方面,气管狭窄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一些由复杂病因引起的广泛性气管狭窄,如气管软化症、长段气管瘢痕狭窄等,手术难度较大,可能无法完全切除狭窄段,或者切除后难以进行理想的重建,导致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手术风险较高,气管周围有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脏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这些结构,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气胸、喉返神经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术前要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包括气管CT、支气管镜等,以准确了解狭窄的部位、程度和病因,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康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外科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会推迟例假吗
外科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一般不会推迟例假。不过,虽然手术本身不会推迟例假,但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或者因术后疼痛、休息不好等因素,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卵巢轴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进而影响月经周期。首先,皮脂腺囊肿切除术是一种局部的小手术,主要是在局部麻醉下对皮肤表面的皮脂腺囊肿进行切除,手术范围局限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不涉及到女性的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调节的关键器官。手术过程中对身体整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不会直接干扰女性体内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因此通常不会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其次,月经周期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来调节的,这一轴系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控制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月经周期。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既不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等器官的功能,也不会改变激素的分泌水平和正常的反馈调节机制,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会导致例假推迟。建议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的恢复。如果出现月经推迟或其他月经异常情况,且排除了怀孕等其他因素,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