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嗜烟酒3年咳嗽不断 小伙突发大咯血命悬一线

   上班很枯燥压力大,下班后跟同事抽烟喝酒,经常熬夜打游戏,放纵消耗着身体,这是23岁打工仔小张(化名)的常态。因为年轻还没什么健康意识,但过度消耗身体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小张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感冒发烧、咳嗽,殊不知死神悄悄来到身边,他患上了严重肺结核,咳出大半杯鲜血,病情持续恶化,还面临无钱医治的窘境。

嗜好烟酒、经常熬夜打游戏,23岁小伙患上肺结核咳出半杯血!

  咳嗽三年以为小病小痛  不料竟埋下大祸根

  小张出生于广西某偏僻乡村,父母早早离异,基本不管他,只有爷爷奶奶陪伴他长大,靠着下田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初中毕业后,小张就出来广州打工,起初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后来进入一家纺织厂加工羽绒服。因为工作枯燥繁重,加之缺乏健康生活理念,下班后他就跟工友一起抽烟喝酒,经常熬夜打游戏,放纵消耗着身体,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是月光。

  这三年来,小张反复断断续续的咳嗽咳痰,曾有一晚还咳出了血,但他不以为然,觉得是小病小痛,自己年轻这点问题很快就会好,没想到竟埋下了大祸根。

  今年8月30日,他跟同宿舍的工友换了床位,空调直接吹到头部,引起发烧,咳出了一大口鲜血,“内脏都要吐出来的感觉”。同时伴随着呼吸困难,两眼发青,手脚发白无力,嘴巴里很苦,走几步路都晕晕的。静观两天后还没见好,他艰难地来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求助。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屈满英回忆说:“当时门诊都快下班了,但是看到他情况非常危急,就立刻给他做了CT等检查,考虑诊断肺结核并咯血,建议紧急住院治疗。”

  根据肺部CT影像显示,小张的肺部出现了多发虫蚀样的厚壁空洞及渗出病灶,考虑肺结核合并空洞形成。

嗜好烟酒、经常熬夜打游戏,23岁小伙患上肺结核咳出半杯血!
嗜好烟酒、经常熬夜打游戏,23岁小伙患上肺结核咳出半杯血!

小张的胸部CT检查。

  肺结核一旦造成空洞,要比一般没有空洞的肺结核治疗起来难度要,治疗费用也更高。本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小张,却被另一道经济难题给难住了。

  穷小伙求医囊中羞涩   入院时兜里仅剩百元

  由于打工工资低,平时也没攒钱,小张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看病时,身上仅有一百来块钱,连检查费都是找朋友借的。平时没有买医保及社保,看病需全程自费。“面对接下来高昂的住院费、手术费、医药费等,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前所未有的无助”,小张沮丧地说。想到家中的爷爷生病也急需用钱,他更加不敢想象下去了。

  他再次退缩,打算开点药回家休息算了。但是屈医生再三嘱咐病情凶险,他随时可能发生大咯血窒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救治。便一边极力留住他,一边紧急请示医院和科室领导。大家一致决定从人道主义和医疗安全的角度出发,先马上将小张收治入院,再想办法筹措后续的治疗费用。

  果不其然,小张入院后不到半小时,又再发大咯血,一次咯出了约400-500ml的鲜血,整整有一个矿泉水瓶那么多,而且里面夹杂许多凝固的血块,场面十分骇人。

  大咯血容易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甚至有死亡风险。这一次,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瑞琳亲自指导抢救治疗工作,紧急给小张安排了介入科急会诊,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手术,予以积极检查及心电监护、吸氧、抗感染、化痰、止血、抗结核等抢救治疗措施,止血效果立竿见影,很快将小张的病情稳定下来。

  无奈之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青年文明号联系了医务社工,通过轻松筹公益平台发起筹款。科室主任、护士长带头募捐,大家帮忙转发朋友圈,不到几天成功筹得善款约2.7万元,暂时缓解了现阶段的经济危机。

  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治疗,小张的病情很快稳定下来,咯血停止,咳嗽减轻,呼吸平稳,一般状况改善,于9月6日病情好转出院。但后续仍需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9-12个月。

  谈起这次筹款救命,小张躺在病床上,眼泛泪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他们,也感谢给我捐款的社会各界人士。出院之后,我一定会按时吃药,戒烟戒酒,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一年145万人死于结核病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嗜好烟酒、经常熬夜打游戏,23岁小伙患上肺结核咳出半杯血!


  世卫组织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新发结核病约1000万例,仍有约145万人死于结核病,而我国在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二,结核病的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孙瑞琳主任指出,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少数经消化道及皮肤等传播,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易发人群为长期劳累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人群、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其他如居住条件拥挤、长期营养状况不佳、吸烟、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也是易患因素。

  结核杆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亦可感染全身其他多个脏器,引起相应部位的结核病。晚期肺结核传染性大,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加重社会负担。据调查,1例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年内可使15-20名健康人感染。

  早期的规范抗结核治疗,可大大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减少继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因此,屈满英副主任医师提醒,如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痰血等症状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胸部X线或肺部CT检查。大多数结核病,经规范抗结核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但如果治疗不规范,会导致结核病迁延不愈、肺功能下降及残疾等严重后果。

  在日常防治方面,广大市民尤其是高龄、儿童、孕产妇、糖尿病等特殊人群,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及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以降低感染结核病的几率。

  (通讯员  黄怡辛)

2020-09-09 15:45:45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遗传皮肤病怎么避免
遗传性皮肤病可通过遗传咨询、日常防护、定期体检等来避免,可尽量预防和干预疾病的发展。遗传性皮肤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1、遗传咨询:遗传性皮肤病的发生与家族遗传史密切相关。通过遗传咨询,可以了解家族成员的疾病史和遗传情况,从而预测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风险。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自身是否携带致病基因。此外,遗传咨询师还可以提供生育建议,如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来避免遗传病的传递。在备孕前进行遗传咨询,有助于降低下一代患遗传性皮肤病的风险。2、日常防护: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预防遗传性皮肤病至关重要。首先,应做好防晒工作,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使用防晒霜、穿着遮阳衣物等,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其次,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3、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遗传性皮肤病。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特别是对皮肤状况进行密切关注。通过定期的皮肤检查和遗传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异常,防止病情恶化。此外,对于已确诊为遗传性皮肤病的患者,应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遗传性皮肤病的预防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而言,更应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遗传性皮肤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对于已患病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医嘱进行规范用药和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如何避免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缠腰龙”,发作时常让人痛苦不堪,年纪越大、免疫系统功能越低,就越容易反复发作。除了从饮食、日常习惯入手增强免疫力,预防带状疱疹发作外,究竟哪些人应该接种疫苗?哪些人不建议接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会有哪些副作用?下面和您一起了解相关内容,应对带状疱疹的威胁。【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身体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时候患过水痘,痊愈后病毒会继续留在体内。当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再次活跃,沿着神经节生长出条状的水疱样皮疹。由于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单侧、呈带状分布,所以常被称为“蛇缠腰”。【带状疱疹多久会好?症状有哪些?】带状疱疹发病时会先长出一连串红疹,随后出现水泡、化脓、结痂,经过几周后会逐渐康复。但痊愈后可能会出现后遗症,如慢性神经痛。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刺痛或抽痛,甚至有类似被电到的感觉。长期的疼痛会影响日常生活作息、工作以及心理状态。【带状疱疹高危险人群:免疫力低下者】根据疾控中心估计,感染带状疱疹的几率是32.2%。带状疱疹通常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有关,以下人群属于高发人群:a、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免疫反应自然减弱,无法有效抑制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从而增加发病风险。b、慢性疾病患者:如患有三高、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c、曾感染水痘或带状疱疹的人。d、新冠肺炎确诊者康复后,因免疫系统受影响,也存在较高发病风险。e、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压力大的人。f、恶性肿瘤患者。g、器官移植者。h、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i、正在或预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如JAK抑制剂)者。j、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何预防带状疱疹?】根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将近95%都曾患过水痘,这些人都面临着带状疱疹复发的风险。因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以上人群尤为重要。建议50岁以上未曾接种过带状疱疹疫苗的人群,以及属于带状疱疹高危险的成人,无论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带状疱疹病史,若想避免其带来的威胁,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接种疫苗,以此降低感染带状疱疹和后遗神经痛的风险。【哪些人不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虽然50岁以上人群普遍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但仍需结合自身情况,与医生讨论是否适合接种:a、孕妇:孕期身体敏感,接种可能影响胎儿发育。b、对带状疱疹疫苗、抗生素过敏的人。c、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接种风险高。d、结核病患者处于活动期时,不建议接种。e、淋巴癌患者。f、正在化疗的病人:化疗会影响免疫系统,此时接种可能引发不良反应。g、使用高剂量类固醇者:会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接种风险。【带状疱疹疫苗常见副作用】a、局部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瘙痒。b、全身性症状:除注射部位外,可能出现全身红肿。c、肌肉痛。d、头痛。e、疲倦。f、发抖。g、发烧。【提升免疫力:注意饮食、生活作息,向带状疱疹说再见】除接种疫苗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来增强免疫力:1、保持生活作息正常: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利于免疫系统修复。2、适当纾压:避免压力和负面情绪积累,可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如跑步、瑜伽等。3、健康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果,如花椰菜、地瓜叶、奇异果、胡萝卜、白萝卜、茄子、洋葱、凤梨、木瓜、西瓜、西红柿、葡萄、香蕉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4、补充维生素B群:维生素B群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细胞黏膜健康,还与免疫功能中制造抗体有关。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hpv怎么避免感染
避免感染HPV需要采取多层次防护,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安全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等。这些措施通过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等机制发挥作用。1、疫苗接种:九价HPV疫苗覆盖高危型16、18和低危型6、11等九种亚型,建议青春期前完成接种。疫苗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预防相应型别感染。成年女性接种仍具保护价值,男性接种可减少传播风险。但疫苗接种不能替代常规筛查,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测。2、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乳胶避孕套可降低HPV传播风险。固定性伴侣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新伴侣建立关系前建议进行健康检查。避免多个性伴侣和高危性行为,降低接触病毒概率。性行为后及时清洁,减少病毒定植机会。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HPV感染很关键。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内衣裤等个人物品,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易传播病毒,使用公共设施后及时清洁身体。日常注意外阴清洁,用清水清洗即可,过度使用清洁剂可能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降低阴道自净能力,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若发现尖锐湿疣等病变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妊娠期感染需产科医师评估风险,制定监测方案。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待皮损完全消退后恢复。注意与假性湿疣、扁平苔藓等疾病鉴别诊断。出现异常出血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及时就诊检查。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气滞血瘀有五大症状,怎么调理
气滞血瘀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气血在体内运行不畅,导致气滞与血瘀并存。其症状多样,包括身体疼痛、情绪改变、皮肤异常、月经异常以及舌下脉络曲张等。针对这些症状,需采取相应运动调理、饮食调理、情绪调理、药物调理等来改善。一、气滞血瘀的五大症状:身体疼痛:气滞血瘀常导致气血瘀滞于经络,引发身体各部位的疼痛,如胸痛、腹痛、头痛等,疼痛性质多为胀痛、刺痛,且位置相对固定。情绪改变:气滞血瘀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出现烦躁、易怒、抑郁等情绪改变。皮肤异常: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可出现面色晦暗、皮肤粗糙、干燥,甚至出现瘀斑、青紫等现象。月经异常:女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经血有血块等,这是胞宫气血瘀滞的直接体现。舌下脉络曲张:舌下脉络颜色发紫、曲张增粗,是气滞血瘀的典型体征之一。二、气滞血瘀的调理措施: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的流通。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一段时间,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身体疼痛和不适。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红花、当归等,可以将它们煮汤或泡茶饮用。同时,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有助于改善皮肤异常和月经异常等症状。情绪调理:情绪的稳定对于气滞血瘀的调理至关重要。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药物调理:在中医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作用的中药来调理气滞血瘀。如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可以疏肝理气,调节情绪。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确定。通过综合性的调理措施,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症状。同时,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以维护身体健康。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