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互联网赋能口腔领域,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据湖北日报此前报道,因家族遗传病,武汉周女士的牙齿,在20年前就掉光了,她一直戴着老式的活动假牙,但这两个在嘴里经常滑动的“塑料板”,让她说话不清、吃东西不受力。更尴尬的是,有一次她打了个喷嚏,假牙就飞了出去。 

后来在女儿陪同下,52岁的周女士到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种牙齿:打了14个种植钉,固定了28颗牙齿,花了近20万元。“现在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啃猪蹄、吃花生,都不在话下”。

但同时,她对女儿为她的这个花销十分心疼:“20万元都能买辆车了,种植牙真贵。”

其实,这已经是医生“紧缩”预算的结果了——根据周女士的具体条件,医生为其设计了打桩14个固定28颗义齿的方案。如果每颗义齿都对应一个种植钉,这样安装虽然更稳固,但费用会超过30万元。 

而在医保系统中口腔科能够报销的内容只涉及基础,更多项目患者只能自费。


大病才治,预防工作不到位

高昂的花费背后反映了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问题,且就诊率极低,特别是我国儿童、中老年人患龋率非常高。老年人患龋率更是高达98.4%。相比患病率,治疗率却较低。其中,儿童患龋治疗率只有2.8%,65-74岁老年人组患龋治疗率最低,只有1.9%。

小病转大病,不得已才寻求救治的状况屡见不鲜。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王松灵指出其中的问题,第四次全国流调统计结果能够看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牙周炎、常见的口腔病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事实背后的原因则是预防没做到位。如果预防做到位,相信国人的口腔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互联网赋能口腔领域,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获聘中心首席科学家

口腔虽是独立存在的,却会对心脏、胃肠、大脑三个器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体微生物研究发现,口腔和肠道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系统,称之为“口-肠轴”。我们肠道里的东西几乎都是从口而入,其实微生物也一样。肠炎有时由肠道微生物环境紊乱造成,而牙周炎几乎纯粹是由“卫生”问题引起的。

2020年6月16日《细胞》上刊登了一篇关于牙周炎影响肠炎机制的研究,发现有牙周炎的小鼠,口腔菌群紊乱,而且有害菌还会转移至肠道,激活肠道的炎症小体。另一方面,牙周炎小鼠口腔内产生Th17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可以转移至肠道,进一步加重肠炎。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36.1%的成年人每天刷牙两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牙科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纵使中国的牙科行业迅速发展,但大众的口腔健康素质仍有待提升,也能让更多人把钱花在刀刃上,不会因为片面的口腔健康意识过了获得一口好牙的机会。

口腔领域面临问题和机遇

2018年,中国牙科保健市场规模预计为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其中正畸市场规模约276亿元人民币,种植牙市场规模约24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7年底,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137人,同比增长12.3%,截至2018年底,这一数字为150人。然而,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依然是巨大的,例如巴西每百万人中有1495名牙医(世界排名第一),这表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现实的状况是,大家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头部’的医生,其实中国真正意义上比较忙的医生,在中国也就是50到100个医院,中国还有成千上万的医生还是很辛苦的,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学识,他们的能力,并不比国外医生少,但是他们目前得到的回报可能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特别是基层的医生”,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在京东健康口腔中心上线发布会上指出。

互联网赋能口腔领域,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

对于口腔医疗服务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有合格的口腔医生,来自正规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第一线口腔医生接近20万左右,但是拿到正规毕业DDS可能不到一半,一多半都是没有拿到正规的DDS,很多是以专升本或者经过培训师带徒的形式,这样的模式恐怕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医疗价格的科学合理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临床一线的专家指出,更多学生选择了做临床,做预防的学生几乎没有,选择外科的学生也越来越少,都是价格体系造成的。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是要成本核算,包括知识含量,知识厚度,培养人的时间都要放进去。医院运营有时候因为客观条件所限,有些学科就萎缩掉了,都是价格导向造成的。

由于价格体系不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影响学科的均衡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商业医保,商业医保是因为没有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资金就进不来,患者享受不到医疗的厚度,医疗的支撑。而医疗保险形成一个蓄水池和闭环,是离不开社会资本的。 

对比国外数据,国外家庭固定支出中除医疗保险,更重要的有一个牙科保险,是单独的。每个家庭掏钱支持行业,而中国的牙科保险从平台到体系都有待完善,社会闲置资本想进到口腔里来是缺乏渠道的。同时国外的保险更倾向于督促受保者进行体检等预防措施,这正是口腔医疗方面亟待加强的。

口腔领域,互联网+能改变什么?

政策的大力推动、商业模式的变迁、消费习惯的改变及创新科技的日新月异,都会对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疫情带来的改变让70岁老人也开始接受互联网购物,这种消费习惯的养成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也是如此,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推广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过去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好的契机去推动过去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更多医生能够便捷给患者指导。

除了互联网医疗对医生的培训,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专家团队的建立,更可以在医疗质量方面做监控。在平台里面将标准告知大众,不仅使医生提升,整个国民素质都能提升,也避免了人为判断,质控做到全方位的可控。将治疗是什么样的标准,什么叫痊愈、什么叫有效,什么叫无效,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完全透明化,因此医疗质量自然就提升了,这是互联网医疗能够做到的。

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应用,临床信息的共享,为疾病进行全方位预警,疾病发生的事态分析都可以根据大数据算出,比如预防增强后使得发病情况的改变,通过大数据很快就知道了,比普查会提高效率,也会发掘出数据中的医疗价值,此次疫情也是最好的证明。

口腔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科,它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了和大临床医学并列的一级学科。而学科中百姓的患病率很高,就医意识和健康意识很低也急需解决。同时口腔医学中难以治愈的牙周病也有有两个特点,第一跟全身疾病关系极为密切,第二个由于难以治愈,最终导致牙齿的丧失甚至是无牙颌。

同时口腔医疗是公立医院和民营机构并驾齐驱同步发展,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和患者就诊取向的转变,民营机构的综合实力发展之迅猛,超过了除口腔专业之外的其他所有的医疗专业,口腔医疗特殊的结构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能够打破壁垒,直面口腔领域面临的问题。

面对未来,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口腔行业,口腔医疗机构应当在商业模式、消费习惯研究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上发力。对于经营与营销应对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线上服务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平台已经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平台整合自身资源,从信息切入,衍生出各类的线上服务模块,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为口腔医疗机构提供分诊、预约、咨询等线上服务。

减少成本,拓宽渠道。整体来说,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优势集中在成本控制及渠道扩张方面。线上多功能模块的应用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平台资源整合带来更多的曝光渠道及供应链支持。

消费者认知与教育。在消费提前的背景下,无论是产品还是经营策略,都会随着趋势进行改变,而互联网平台正是认知及教育传播的最佳载体。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方式切入消费者,在改变自身形态的同时,抓住消费需求。

同质化机构竞争靠口碑取胜。如何在众多口腔门诊中脱颖而出,口碑是最佳路径之一。无论是医生还是口腔机构,都需要一种高效的口碑建立的模式,而互联网平台的评论机制是目前覆盖面最广,传播效率最高,准确度最高的口碑建立方式之一。

京东健康能够通过建立医学中心能够给很多的基层医生提供顶级的分级诊疗服务,让很多基层医生在社区、在低县级医院就能够把病人看好,真正意义上解决病人不用去大医院看病,不用像车水马龙一样往顶级医院跑,真正在家里,在社区里就能把基础的病看好,把慢病管好,把消费类的,无论是口腔还是眼科就能在社区做好。

同时,不仅搭这个平台,提供像院士、主委、主任这种顶级医疗资源支持,京东健康口腔中心还提供很多供应链支持,让很多医生有足够的抓手,为老百姓的健康提供服务,医生个人也有合理的报酬,合理的收入。无论是消费医疗的供应链,第三方检验的服务,非药的产品,平台也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都是京东健康能够给医生的赋能。


2020-08-12 18:04:48浏览2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怎么治疗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如某些化学洗涤剂、香料等。1、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沐浴产品,避免热水烫洗和过度搓洗皮肤,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完澡后及时涂抹保湿护肤品,以保持皮肤水分,缓解皮肤干燥。贴身衣物应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和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通过抑制体内的组胺释放,减轻皮肤瘙痒症状。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3、物理治疗:如紫外线光疗,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抑制皮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炎症反应,减轻瘙痒症状,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加重皮肤瘙痒症状。如果瘙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感染等并发症。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肤瘙痒症是怎么引起的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如皮肤干燥、化学物质刺激、频繁洗澡等和疾病因素如皮肤疾病、肝胆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是全身性瘙痒症最常见的原因。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脂分泌减少,容易导致皮肤干燥。频繁使用肥皂或其他碱性洗浴用品、洗澡水温过热、空气干燥等,也会进一步加重皮肤干燥。2、化学物质刺激: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性化妆品如洗面奶、去角质膏等、接触消毒剂、杀虫剂等化学物品,可能刺激皮肤引起瘙痒。3、频繁洗澡:洗澡次数过多或使用过热的水,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湿屏障,导致皮肤瘙痒。二、疾病因素:1、皮肤疾病: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和丘疹。荨麻疹表现为皮肤上突起的红色风团,伴有剧烈瘙痒,可能由食物、药物、感染、冷热刺激等引起。2、肝胆疾病:如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硬化等,会导致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引发瘙痒。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内分泌紊乱会直接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导致瘙痒症状的出现。对于皮肤瘙痒症,应注意保湿,减少洗澡次数,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若是由过敏所致,需找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瘙痒症能自愈吗
皮肤瘙痒症存在自愈的可能性,但也有一些情况难以自愈,这主要取决于其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滋润型的洗浴用品,避免热水烫洗和过度搓洗皮肤,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如果皮肤瘙痒症是由一些临时性、轻微的因素引起,且病情较轻,那么是有可能自愈的。例如,因皮肤干燥缺水,或者偶尔接触了刺激性较弱的物质,如某些温和的洗涤剂、新换的衣物材质等,导致的短暂性皮肤瘙痒。患者在避免接触这些刺激源,并做好皮肤护理后,皮肤有可能通过自身的修复和调节功能恢复正常,瘙痒症状随之减轻直至消失。然而,如果皮肤瘙痒症是由一些内在的、较为严重的疾病引起,或者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通常很难自愈。比如,由糖尿病、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引发的皮肤瘙痒,其根本原因在于身体内部的代谢紊乱或功能异常,仅靠皮肤自身的调节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才能缓解瘙痒症状。此外,当皮肤瘙痒症病情严重,出现皮肤破损、感染、苔藓样变等并发症时,皮肤的屏障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自愈的可能性极小,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此外,饮食上,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等,以免加重皮肤瘙痒。如果瘙痒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皮肤红肿、水疱、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瘙痒症会危害生命吗
瘙痒症通常不会危害生命。瘙痒症主要以皮肤瘙痒为突出表现,虽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多数情况下,并非致命性疾病。一般的皮肤瘙痒症,如单纯因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常见于老年人群体或处于秋冬季节时,皮肤水分流失,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脱屑,进而引发瘙痒。这种瘙痒通过涂抹保湿剂、改善生活环境湿度等措施,多可缓解,不会对身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又如,由过敏因素导致的瘙痒,像接触性皮炎、湿疹等,患者接触过敏原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有剧烈瘙痒。此时及时脱离过敏原,配合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治疗,病情通常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威胁生命。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瘙痒症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外在表现。例如,肝胆系统疾病导致胆汁淤积,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全身性瘙痒。若原发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肝脏、胆囊等器官功能,甚至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间接威胁生命。还有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这种瘙痒提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若肾脏疾病持续恶化,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就会危及生命。但需明确的是,并非瘙痒症本身直接危害生命,而是其背后的严重基础疾病导致的生命危险。出现瘙痒症状后,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为单纯皮肤问题,注意皮肤保湿,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怀疑由基础疾病引起,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若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如黄疸、血尿等,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