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梗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医生用3分钟实现逆转

  “患者是急性心梗,需要立即进行急诊支架植入手术!”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胸痛中心接诊了一名60岁的胸痛患者林叔,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立救治急性胸痛程序立即启动,在林叔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的情况下,开展抢救并在3分钟内完成支架植入手术。最终成功救治林叔,让他转危为安。

  为生命争分夺秒,3分钟完成血管再通

  负责抢救林叔的心血管内科张海峰副教授和急诊科吴满辉主治医师回忆,当时急诊科接诊林叔后考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且已发生过心室颤动,需紧急进行紧急开通血管!“那时患者情况已经十分危险,容不得再耽误一秒时间。”张海峰副教授介绍,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当时他请示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和副主任周淑娴教授后,考虑林叔14天内没有外出,没有流行病学史、近期没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与林叔密切接触的人员在14天内均无发热及呼吸道疾病相关表现。另一方面,林叔正罹患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且已经发生过心室颤动,随时有生命危险。秉持救治生命和疫情防控两手抓的原则,按疑似病例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的同时立即实施救治。

  胸痛中心团队骨干成员张海峰副教授、导管室李国琪副主任护师、心血管内科苏子焯主治医师和急诊科吴满辉主治医师一边做好自身和环境防护,一边立即将林叔转运至心导管室,同时为他取样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一到导管室,林叔立即再发心室颤动,除颤后仍反复出现。当时王景峰教授和聂如琼教授等协调导管室医护人员在2分钟不到的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在30秒不到的时间内,苏子焯主治医师完成了股动脉穿刺置管。此时患者仍反复室颤,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张海峰副教授考虑罪犯病变位于冠状动脉前降支。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通常要先用造影管明确血管病变,再选择不同指引管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但造影及交换指引导管这一过程会多花大约2分钟的时间,而这个患者不能再等2分钟了!”由于时间太紧迫,凭借丰富的经验进行判断,王景峰教授和张海峰副教授决定直接使用左冠状动脉指引导管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这时林叔在经历反复心室颤动后,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止。胸痛中心团队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同时实施3件事情:心外按压、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和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后需要接呼吸机更好地进行呼吸支持,但这又会耽误大约2分钟,接简易呼吸囊可以和其他操作同时进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很快,支架植入顺利完成,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了血流,林叔自主心跳和呼吸迅速恢复,神智逐渐清醒,随后被送到监护室继续治疗。术后林叔恢复良好,未遗留后遗症,并于5天后顺利出院。

  王景峰教授介绍,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由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心胸外科、呼吸内科、放射科等组成多学科胸痛急救快速反应团队,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开辟出“绿色通道”,为救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胸痛中心主要作用是优化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施救。本次救治是该院胸痛中心救治患者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该院胸痛中心高效的救治流程和强大的救治能力。

  身体发出“预警信号”,警惕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危及生命。王景峰教授提醒,急性心梗一旦发生,部分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这时就得及时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开通血管的时间越早越好,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预后很差,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王景峰教授说道,大约2/3的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在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而且通常是很少生病的健康人,这种人一旦发病更为凶险,严重时当场心跳骤停。

  王景峰教授提醒,一旦怀疑自己得了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呼救,拨打120送往医院。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必须平躺,千万不要乱动,更不要自行走路去医院,家中或身边有吸氧仪器立即吸氧,这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心梗发生后,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紧急必要的治疗措施。

  远离心梗,如何防患于未然呢?张海峰副教授介绍,预防心梗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除了戒烟戒酒外,饮食要均衡、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降低血脂,控制血压、血糖。(通讯员:张阳、刘昕晨)

2020-07-08 17:48:03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普生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乳腺增生的症状是什么
乳腺增生的症状主要包括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情绪变化等方面。对于有乳腺增生相关症状的女性,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1、乳房疼痛:通常表现为胀痛或刺痛,可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病。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月经来潮前加重,月经结束后减轻。部分患者的疼痛还可能向腋窝、肩背部放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在触摸乳房时稍有感觉,重者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在活动或触碰时疼痛明显加剧,甚至不敢触碰乳房。2、乳房肿块:乳腺增生可导致乳房出现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至数厘米。肿块形状多样,可为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或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较为多见。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边界不是很清晰,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多数可被推动。3、情绪变化:乳腺增生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而内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许多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如容易生气、焦虑、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乳腺增生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如发现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有明显变化或出现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乳腺增生喝中药能调理好吗
乳腺增生通过喝中药通常是可以调理好的。对于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药调理,建议首先要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详细辨证论治,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首先,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主要是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衡,使得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许多中药具有调节内分泌的功效。例如,柴胡、当归、白芍等常见中药组成的方剂,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柴胡可以疏肝理气,调节人体气机,改善因情绪等因素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当归和白芍养血柔肝,协同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促进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减少乳腺组织因激素失衡而产生的过度增生,缓解乳腺疼痛、肿块等症状。通过调节内分泌,中药从根源上对乳腺增生进行干预,使乳腺组织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其次,乳腺增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部分患者还伴有疼痛。中药中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药物能够改善乳腺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组织间的瘀血阻滞,使肿块逐渐消散。像夏枯草、浙贝母、莪术等药物,夏枯草能清肝泻火、散结消肿,对于乳腺增生形成的肿块有消散作用;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有助于软化乳腺肿块;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能有效改善乳腺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共同发挥作用,促使乳腺增生的肿块缩小甚至消失,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在服用中药期间,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饮食上,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腺纤维瘤是乳腺增生吗
乳腺纤维瘤并非乳腺增生,尽管两者都属于乳腺疾病范畴,但在本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发病机制来看,乳腺纤维瘤主要是由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形成肿瘤。这种肿瘤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管构成,其生长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而乳腺增生的发病则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主要是女性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在月经周期中,随着激素水平的波动,乳腺组织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增生与复旧变化,但在乳腺增生患者中,这种变化会失去正常的协调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在临床表现上,乳腺纤维瘤通常表现为乳房内的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少数可多发。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良好,一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患者常因无意间触摸到肿块而发现病情,且肿块大小在月经周期中变化不明显。相比之下,乳腺增生的症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常表现为乳房胀痛,疼痛程度不一,轻者可能仅有轻微不适感,重者疼痛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多在月经前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除疼痛外,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还可能出现结节或片状增厚,这些结节质地一般较软,边界不清,可随月经周期发生大小和质地的变化。若怀疑存在乳腺纤维瘤或乳腺增生,应及时进行检查。在治疗方面,对于较小的乳腺纤维瘤,若生长缓慢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进行超声复查,观察其变化。若纤维瘤较大(一般直径超过2厘米)、生长迅速或患者有明显心理压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安珂乳腺微创手术。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腺增生生二胎能好吗
乳腺增生患者生二胎通常不能好。对于乳腺增生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从乳腺增生的病因角度来看,乳腺增生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生二胎时,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在孕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升高,这可能会使乳腺增生的症状在孕期有所缓解,因为高水平的激素会促使乳腺腺管和腺泡进一步发育,乳房会出现胀痛等类似乳腺增生的症状,掩盖了原有的乳腺增生病情。但在分娩后,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乳腺组织需要重新调整,原有的乳腺增生问题很可能会再次出现,甚至由于产后哺乳等因素导致内分泌进一步紊乱,使乳腺增生症状加重。从乳腺组织的病理改变角度分析,乳腺增生已经造成了乳腺组织的结构改变,包括乳腺导管和腺泡的增生、囊性扩张等。这些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生二胎并不能使已经增生的乳腺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多次怀孕和哺乳还可能对乳腺组织造成反复刺激,增加乳腺增生的复杂性和不典型增生的风险,进一步加重病情。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加重乳腺增生症状。如果乳腺增生症状较为严重,疼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