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提升黏多糖贮积症疾病认知,首个患者生存报告正式发布

  2020年5月15号“国际黏多糖贮积症关爱日”到来之际,由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共携手,绽放生命酶力”--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es, 下称“MPS”)疾病认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开展MPS的多学科研讨会、以及面向患者和公众的疾病知识宣传和科普等,以提升医生、患者和公众对于MPS的疾病认知。

提升黏多糖贮积症疾病认知,首个患者生存报告正式发布

  作为此次“国际黏多糖贮积症关爱日”的重头戏,主办方正式发布了《从黏多糖贮积症剖析中国罕见病患者生存现状》(下称“报告”),由上述四家单位牵头,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大力协办,并得到了北海康成、百傲万里、赛诺菲等企业的支持。

  首次全面了解MPS患者生存状况

  MPS是一种罕见的渐进性致残、致死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现已列入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位列第73号。此报告是中国首个且全球最大样本量的MPS患者群体生存状态的调研,共有180名患者参与,涵盖患者信息、诊断经历、疾病特征、治疗经历、生命质量、患者负担六个维度,由临床学会、研究机构和患者组织等多方参与。据悉,经过确诊后,在国内MPS患者组织正式注册的患者为378名,其中儿童患者约占84%,预备注册患者约200多名。

  该报告旨在通过单病种多维度调研来了解中国罕见病患者群体所面临的疾病认知、诊疗水平、社会保障的共性问题,不仅帮助推进MPS规范诊疗,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重返正常生活,也将对中国罕见病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MPS患者家庭面临的几大难题

  报告发现,我国的MPS患者家庭面临亟需得到关注和解决的几大难题:

  一是确诊难。MPS患者确诊前平均求诊6次,最多可达50次。被误诊次数最多可达24次,所用时间最长达69个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罗小平教授表示,“MPS患者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临床疾病知晓率低,这是很多罕见病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依托学会平台制定MPS诊疗规范,组织开展培训和学术会议,搭建广泛的罕见病研究协作组及多学科诊疗团队,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逐步实现罕见病早发现、早诊断、能治疗、能管理的目标。”

  二是治疗缺。由于国内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治疗手段,41%的患者在确诊后未接受任何治疗,47%的患者只能对症治疗,甚至有8.95%的患者为了接受特异性药物的治疗而远走海外。国家卫计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顾学范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邱正庆教授共同指出:目前酶替代疗法(ERT)是国际指南推荐的MPS的特异性标准治疗。I、II、IVa型药物在我国已经或即将获批上市,药物能改善多器官系统受累,改善患者生长发育,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提高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早期接受长期特异性规范治疗后,患者可以正常结婚生子、学习工作、回归社会。

  三是照料重和费用高。报告指出60% 患者存在行动困难,54%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80%求学困难,导致患者家属全年平均110 天照料陪护, 63%必须放弃全职工作。疾病平均总支出为36万元,是家庭年收入的1.61倍,68%的家庭在治疗上的花费超过家庭收入的40%,每年平均有5个月会入不敷出。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主任认为,“MPS特异性治疗药物价格昂贵,一般家庭无法负担。这也是很多罕见病用药所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探索地方医保、财政支持、社会救助、商保和企业多方合作的机制,不要让患者陷入到因为无法支付而放弃治疗的窘境中。”

  多方呼吁:健全中国罕见病诊疗和保障体系

  作为此次疾病认知活动和患者生存报告的主要发起方之一,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定国教授表示,“我们启动这个调研的目的在于,从MPS为切入点来展现中国罕见病患者生存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罕见病诊疗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来解决罕见病药物可及性问题。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已开始了探索罕见病保障机制的建立,部分省市也出台了罕见病药物保障政策。未来希望通过立法、真正保障罕见病患者的药物可及、可负担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负责人郑芋女士表示,“感谢各方专家通过系统科学的方式对于MPS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报告为公众展现我们的MPS病友每天所承受的真实情况。希望社会公众与专家继续给予MPS患者群体甚至是中国罕见病患者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关爱从了解开始’,调查报告的完成是帮助患者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希望该项调查能为推进相关MPS及罕见病政策的出台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为此次报告的支持单位之一,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薛群博士表示:“作为一家首先立足于本土的罕见病新药创制公司,我们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罕用药治疗方案,同时也积极参与推动中国罕见病生态圈的建设,与各方共同推进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特别是如何解决药物可及性所涉及的问题,最终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乃至整个社会受益。”


2020-05-15 14:24:37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外孕最明显的征兆几周能感觉到
宫外孕最明显征兆一般在怀孕4至8周能感觉到。初期症状不特异,之后一侧下腹部疼痛加剧,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多数患者会出现阴道流血。但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征兆出现时间。宫外孕即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宫外孕的征兆可能在怀孕4周左右开始出现。此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与正常妊娠相似的轻微症状,如乳房胀痛、轻微腹部不适或隐痛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难以单凭此判断是否为宫外孕。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到怀孕6至8周时,宫外孕的征兆可能变得更加明显。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逐渐加重,当胚胎增大导致着床部位扩张或破裂时,疼痛会更为剧烈,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时,60%至80%的宫外孕患者会出现阴道流血,这主要是由于胚胎死亡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剥脱所致。流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色。但除了上述因素外,其他影响宫外孕征兆出现时间区间的因素还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例如,如果患者存在输卵管炎症、粘连或阻塞等病史,可能会增加宫外孕的风险,并且可能导致宫外孕的征兆出现时间提前。此外,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妇科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宫外孕的病情发展和症状表现。针对宫外孕,建议女性在怀孕后及时关注身体变化,如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疑似宫外孕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血HCG测定、B超检查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外孕是什么,有什么症状吗
能成功怀孕固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怀孕过程充满挑战。有些女性还要担心宫外孕(异位妊娠),也就是胚胎没有在子宫内着床,而是在输卵管、卵巢或腹腔等部位发育。宫外孕相当危险,除了会导致下腹剧烈疼痛,腹内还有可能大量出血。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什么是宫外孕,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帮助各位女性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什么是宫外孕?】宫外孕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地方植入。正常情况下,胚胎应在子宫内着床发育,若胚胎在子宫以外的地方着床,就被称为宫外孕,医学上也称为「异位妊娠」。输卵管是将受精卵输送到子宫的重要通道,因此,一旦输卵管不健康,运送胚胎的功能受损,胚胎就容易在输卵管着床,引发宫外孕。研究表明,目前约95%的宫外孕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发生在卵巢、腹腔等其他地方的宫外孕较为少见。宫外孕最终会导致输卵管破裂,不仅会造成下腹剧痛,输卵管破裂后的血液还可能刺激横膈膜附近的神经,引发肩膀牵涉痛,不可轻视。【宫外孕的症状】宫外孕初期通常没有明显感觉。多数患者在月经过期后不久,会感到下腹抽痛或闷痛,之后阴道会持续出血。着床在输卵管的胚胎逐渐长大后,输卵管会被撑开,患者的疼痛感会加剧,腹腔也会出现出血症状。此时,患者常感到下坠感,肛门附近有坠胀疼痛。若出血量较多,腹部会有压痛和反跳痛。而且,如果胚胎持续生长,会压迫输卵管并导致其破裂。在破裂的瞬间,患者会感到强烈的撕裂痛,容易出现昏厥和虚脱。若腹内大量出血,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脸色苍白、急性呼吸窘迫等症状,甚至可能休克死亡。【容易宫外孕的人群】有些患者会无缘无故发生宫外孕,但大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以下情况:a、怀孕时年龄在35-44岁。b、以前曾做过盆腔或腹部手术。c、患有盆腔炎。d、曾有人工流产经历。e、在输卵管结扎或放置宫内节育器(节育环)后仍怀孕。f、有抽烟习惯。g、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h、正在接受生育治疗或正在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如何诊断宫外孕?】通常可通过三种方法诊断宫外孕:1、超声:可通过阴道或腹部超声进行诊断。若在子宫腔内看到胚胎着床,宫外孕的几率相对较低;反之则可能是宫外孕。2、腹腔镜:这是最容易判断宫外孕的方法,不但能直接看到宫外孕胚胎,还能同时进行手术治疗。3、抽血检查:检查血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怀孕时,hCG浓度上升速度比宫外孕更快。【如何治疗宫外孕】基本上,一旦发现宫外孕,胎儿都无法保住,因为胎儿无法在输卵管中继续成长。针对宫外孕,主要有手术和药物两种治疗方式:a、腹腔镜手术:如今,许多医生会选择腹腔镜手术,因为其恢复时间较短,伤口较小。医生会根据输卵管的损伤程度进行判断,若输卵管尚未破裂,可进行切开手术,取出宫外孕的发育组织;若输卵管已经破裂,则必须切除该侧输卵管。b、甲氨蝶呤:对于早期宫外孕,如怀孕周数小于6周、宫外孕肿块小于3厘米,且患者情况稳定,肝肾功能正常,可通过肌肉注射甲氨蝶呤等药物破坏宫外孕组织。随后,宫外孕组织会萎缩,被患者体内自行吸收消失。不少女性担心患过宫外孕后可能无法生育。虽然资料显示,经历过宫外孕后,成功怀孕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但如果输卵管得以保留,没有被切除,仍有一定的成功怀孕几率。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外孕输卵管切除一边还会怀孕吗
宫外孕切除一侧输卵管后仍有怀孕的可能。虽然失去一侧输卵管使得受孕路径减少了一条,但女性的生殖系统具备一定的代偿能力。只要剩余的另一侧输卵管功能正常,且身体其他生育相关条件良好,通过科学备孕,依旧有机会成功受孕并孕育健康宝宝。女性通常有左右两侧输卵管,其在受孕过程中扮演着运输卵子、精子以及受精卵的关键角色。当一侧输卵管因宫外孕被切除后,另一侧输卵管便会承担起全部的生殖运输任务。正常情况下,卵巢每个月会交替排卵,即使切除了一侧输卵管,同侧卵巢排出的卵子,仍有机会通过输卵管伞端的拾卵功能进入另一侧输卵管,与精子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并且,输卵管的蠕动功能也至关重要,其能够推动受精卵向子宫方向移动,使其顺利着床。只要剩余输卵管的拾卵、蠕动等功能正常,就会为怀孕提供基础条件。此外,人体具有强大的代偿机制,在一侧输卵管缺失后,身体会进行一系列调整。例如,激素水平会发生微妙变化,促使剩余输卵管更加积极地发挥功能。同时,卵巢的排卵规律也可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改变,以增加受孕机会。不过,相较于双侧输卵管都健全的情况,切除一侧输卵管后受孕几率确实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输卵管数量减少,卵子与精子结合的空间范围变小,相遇的概率降低。宫外孕切除一侧输卵管后计划怀孕的女性,备孕前应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重点评估剩余输卵管的通畅性及功能,可通过输卵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来确定。若备孕一年仍未成功,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受孕的因素,必要时可考虑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等。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做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后饮食要注意什么
宫外孕通常是指异位妊娠。做完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后饮食要注意补充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控制脂肪摄入、合理摄入膳食纤维等。若术后出现腹痛、发热、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妇科超声、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等检查,以监测恢复情况。1、补充营养: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术后身体较为虚弱,需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橙子、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菠菜、西兰花含有多种矿物质,有利于身体康复。2、避免刺激性食物: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易刺激胃肠道,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还可能导致盆腔充血,影响术后恢复。同时,也要避免饮酒,酒精会扩张血管,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不利于伤口愈合。3、控制脂肪摄入: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加重胃肠负担,术后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4、合理摄入膳食纤维:适当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芹菜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可能会增加腹压,对伤口产生不良影响。日常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影响身体恢复。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性生活,遵医嘱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