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结节是癌前病变!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李泉旺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级甲等

  当前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对人民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着严重危害。随着患教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及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们普遍重视防癌。结节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常引起患者的焦虑、恐慌。结节与肿瘤或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李泉旺。

  发现结节应如何应对呢?

  李主任解释说,发现结节应及时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就诊。曾经有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体检时发现了一个7-8mm的肺部磨玻璃结节,紧接着就出现了担心、焦虑等情绪,甚至还出现了原本没有的高血压,十多天后体重就下降了十几斤。后来,这名患者去李主任门诊就诊。李主任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状况综合判断后,考虑这名患者的结节恶变几率较低,可用中药调理。后来,这名患者在服用4个月中药后复查发现结节已经消失(下图左侧)。因此,面对新发现的结节,不能过度紧张,但也应引起重视,更不能因不敢正视这一问题而延误治疗。只要采取正确的态度,结节是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的。

  肺结节恶变的概率高吗?

  李主任告诉我们,在所有的结节中,大于等于3cm的结节恶性的概率达80%以上,大小在2-3cm之间的结节恶变的概率在40%以上。小于等于1cm的叫小结节,占所有结节的80%。而在小结节中,80-90%都为良性,但大于8mm的结节相对癌变几率较大,应引起重视。另外,根据结节的形态,可分为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其癌变几率也是由高逐渐降低。实性结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因此恶变几率最小。

  肺结节患者会有哪些症状呢?

  李主任表示,绝大多数肺结节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结节恰好长在气管附近,可能会出现咳嗽等症状。因此,对于有吸烟史、肺部基础疾患或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低剂量螺旋CT的体检,才能较为清楚地发现肺部病变。

  中医是如何看待肺结节的呢?

  李主任讲,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发生与中医的经络相关,跟络脉关系更为密切。因为络脉非常细小,在初始阶段,由于气虚、气滞、痰浊、血瘀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容易形成结节。如未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则可能转变为癌症。从体质角度讲,肺脾气虚的人是肺结节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常见的症状有胸闷、气短,经常咳嗽、有痰,同时舌苔白腻、身体较肥胖。

  李主任为我们介绍微波这种物理能量,约3分钟可使组织局部可达到60℃以上,导致结节或肿瘤组织的坏死,常用于良性的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及肺结节。同时也可用于手术无法切除或切除风险较大、年长或体弱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恶性肿瘤。

  希望经过我们的介绍,大家对结节的防治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我们提醒大家: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定期体检,未病防变。

  专家简介:

  李泉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继承发展了肿瘤“绿色治疗”思想,倡导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在肿瘤全程治疗的三个阶段(减瘤、康复、防复发)中 ,认为“气、痰(湿)、瘀、热、毒”等病理产物造成的“病络”是肿瘤的核心病机与始动因素,治疗上强调运用“辛香通络解毒”法,并重视先天与后天之本(脾、肾)的调理,擅长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微创技术(血管介入、冷热消融、光动力、粒子植入)相结合,治疗肺癌、肝癌、肠癌肝转移、胰腺癌、胃癌等实体瘤,研究开发中药特色临床外治疗法,对各种癌性疼痛、术后胃瘫、胸腹水等肿瘤并发症方面有较高造诣。

  兼任国家肿瘤微创联盟中西医结合肿瘤微创专委会候任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疼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冷冻治疗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专家等。在科研方面,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20余篇,“氩氦刀微创冷冻技术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

2020-04-16 13:58:15浏览12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肌瘤贫血怎么补血
子宫肌瘤贫血的补血方法主要有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利弊,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1、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其中的铁元素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贫血状况。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青椒等,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提高铁的利用率。2、药物治疗:可使用铁剂来补充铁元素,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能够有效提高铁的摄入量,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此外,重组人促红素也可用于治疗贫血,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红细胞,提高血红蛋白水平。3、手术治疗:如果子宫肌瘤较大或症状严重,导致长期月经过多等引起贫血,可考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可选择子宫肌瘤切除术,仅切除肌瘤,保留子宫,以减少月经量,缓解贫血症状;对于无生育需求、肌瘤较大或多发性肌瘤的患者,也可考虑子宫切除术,从根本上解决因子宫肌瘤导致的出血问题,从而改善贫血状况。对于子宫肌瘤贫血患者,建议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密切关注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选择药物治疗,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肌瘤贫血有什么症状
子宫肌瘤引发贫血时,患者在身体多个方面会呈现出不同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消化不良以及心脏扩大等,若出现上述贫血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贫血程度。1、面色苍白:贫血时,最为直观的症状是面色苍白。其中,口唇、眼睑结膜以及甲床等部位表现得尤为明显,颜色淡白,毫无血色。这主要是因为贫血致使皮肤组织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与营养供应,进而呈现出这种异常色泽。2、头晕:神经系统受贫血影响,头晕症状较为常见。大脑由于缺血缺氧,难以正常维持其功能,会频繁产生头晕感,极大地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效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3、心慌:在呼吸系统方面,即使处于安静状态,患者也可能出现心慌症状。这是身体为了弥补贫血导致的氧供不足,通过加快心跳来增加血液循环,从而维持各器官对氧气的需求。4、消化不良:消化系统也会因贫血出现相应问题,消化不良较为典型。贫血影响了胃肠道的血液灌注,会使胃肠蠕动速度减慢,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最终导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到干扰,引发消化不良症状。5、心脏扩大:长期且严重的贫血状况,会促使心血管系统发生适应性变化,心脏扩大便是其中之一。这是心脏为维持正常血液循环,进行的代偿性扩张。不过,这种改变也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血管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子宫肌瘤大小、位置以及贫血严重程度采取治疗方案。对于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蛋类、新鲜蔬果等。若贫血较重,可能需补铁或输血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肌瘤贫血能做手术吗
子宫肌瘤导致贫血时通常是可以做手术的。对于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子宫肌瘤是引起贫血的直接原因,当肌瘤较大或数量较多时,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贫血。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切除肌瘤,贫血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善,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甚至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通过手术切除肌瘤,可以有效解决月经量过多的问题,从根源上纠正贫血,避免病情持续恶化对患者健康造成更大危害。虽然贫血患者身体相对虚弱,但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查,以准确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对于轻、中度贫血患者,一般可以通过术前输血、补充铁剂及其他造血原料等方式纠正贫血,使身体状况达到能够耐受手术的水平。即使是重度贫血患者,在积极采取有效的支持治疗措施后,也有可能创造手术条件。在手术前,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改善贫血状况。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具体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面色苍白与头晕、出血倾向、感染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相关症状等。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1、面色苍白与头晕: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红细胞,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从而引发面色苍白与头晕症状。2、出血倾向: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尿血等。这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数量不足时,身体的止血功能下降,轻微的创伤或血管破损就容易导致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3、感染:容易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皮肤红肿热痛等。原因是骨髓不能正常生成足够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而白细胞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重要防线,白细胞减少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难以控制。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因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导致身体不适或出血加重。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减少感染的机会。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