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久卧会加快骨质的丢失,适度的着地运动可增加重力对骨的有益刺激,因此,运动锻炼也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方法之一。
运动的6大好处!
1.运动促进肌肉收缩、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2.运动能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
3.室外运动能使人接受更多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维持血钙平衡,平衡骨质代谢。
4.运动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维持平衡功能,减少老年人跌倒几率,避免骨折可能。
5.运动使人自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健康自觉。
6.运动使人愉悦,让人乐观向上。
运动必须注意7件事!
1.根据个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体力和运动习惯选择运动方式,把握运动量。一定要循序渐进,切记过犹不及,不要超过自身的耐受能力。
2.要掌握好运动节律,呼吸要自然、充分,不要憋气屏息,动作不宜过快,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不要过分低头或甩头,不要快速站起或蹲下。
3.运动时间应保持30至40分钟为宜,连续运动不宜超过2小时。
4.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方式。
5.要掌握好平衡和重心,防止跌倒,防止运动损伤。
6.室外运动场地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平坦无障碍。居家运动时,运动范围内要平坦无杂物,维持空气清新,防止跌倒损伤。
7.运动节律宜轻缓,可以用配乐丰富内容,调节情绪,但不宜干扰他人。
作者简介:
林欣潮,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在骨质疏松、动脉硬化、下肢缺血性疾病和静脉曲张等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上形成诊疗特色,并将“治未病”健康管理融入疾病治疗当中。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20余篇,参与编写多部教材及专业论著。现兼任北京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