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解封不解防,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应对隔离期运动波动?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为310万,65岁以上的患者占绝大比例,约为280万,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帕金森第一大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至500万人左右,形势相当严峻。

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存在“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大主要的症状表现,病情复杂,需定期复诊。在当下这一特殊时期,尽管48日零时,武汉正式解封,但解封不代表防控的松懈,疫情前的自由出行和活动还远远没有得到恢复,看病就医依然存在着诸多不便,这对于众多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更是一种煎熬。

那么,疫情当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特殊的人群应该如何应对疫情呢?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常委陈生弟教授介绍,疫情的存续,对帕金森病患者,特别是存在运动波动的患者来说,当务之急是选好药,并做好居家防护,同时,了解并掌握通过远程问诊等信息沟通方式来保障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解封不解防,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应对隔离期运动波动?

合理应对运动波动症:三种治疗方式,谨遵医嘱

对于帕金森病治疗,国际公认要关注三大治疗目标:控制运动症状、改善非运动症状、防治运动并发症。 

运动波动是指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及经过左旋多巴治疗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运动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吃了药以后症状改善了,僵硬减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但是根据患者服药疗效的维持时间,一般只能维持3小时,有的甚至只能维持1-2小时。

“在疾病治疗初期,治疗的‘蜜月期’时,症状不明显,药效可能维持5-6个小时,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发展,维持的时间就越来越短。过了约5年的蜜月期后,帕金森病症状就明显增加,临床症状呈现出波动状态,而这就是症状波动。陈生弟教授说。

症状波动比较复杂,也分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波动,非运动症状的波动比如患者产生的疼痛、麻木、排尿异常等症状。

那么,当患者出现这些出现这些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波动怎么来处理呢?根据指南,一般推荐这三种治疗方案: 

第一,增加左旋多巴的每日服用次数; 

第二,用半衰期作用时间长的药,例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第三,用酶代谢抑制剂,减少左旋多巴外周的降解,增加入脑量;减少多巴胺在脑内的降解,使疗效维持更长的时间。酶抑制剂目前应用也比较成熟了,去年最新的第二代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甲磺酸雷沙吉兰片也已经纳入了国家医保;还有在国内已经用了30多年的第一代的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咪多吡。

解封不解防,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应对隔离期运动波动?

除此之外,还有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I)珂丹,都可以改善不断出现的症状波动、尤其是“剂末现象”,让患者的症状获得改善。

换言之,尽量采用单次服用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运动波动,改善生活质量,并可以缓解患者本人及照护家属的精神压力。当然,用什么药的前提是要严格遵照医嘱。 

帕金森病治疗原则:树立信心,主动治疗

相较于普通人而言,帕金森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更容易遭受感染。

一方面,帕金森病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而年龄大的人抵抗力相对弱,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且得了新冠肺炎以后的康复情况也没有年轻人容易;另一方面,帕金森病患者的行动能力没有正常老年人灵活,而运动少、活动少的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

当然,除此之外,新冠肺炎的感染和免疫力密切相关,因此,还是需要鼓励帕金森病患者在家进行一定的运动。在此也需要提醒患者的是,症状相同的帕金森病患者,用药治疗改善帕金森的患者症状比不治疗的患者肯定是要好。

所以,陈生弟教授着重强调:“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早治疗、早控制的理念无论是疫情中还是日常都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那些一直存在着诸如‘帕金森病的耐药性很常见,一开始有效的治疗方式和药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得越来越没用,所以别太早用药,要不以后严重了就没药可救了’用药误区的患者群体来说更是需要予以理念上的加以纠正。”

解封不解防,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应对隔离期运动波动?

411日国际帕金森日到来之际,陈生弟教授对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建议:帕友要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此,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同时,找专门研究帕金森病的专家获得更加规范、合理、有效的治疗,延缓疾病发展速度。

“第一是树立信心,第二积极主动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合理规范的治疗,避免个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树立一种不正确的想法,耽误治疗。要知道,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可以使得疾病得到改善。最后,祝帕友们能通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获得更合理规范的治疗,同样能享受美好的人生。”陈生弟教授说。

2020-04-11 12:29:01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减压后充血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减压后充血一般是由于环境因素、血压偏低、减压不彻底、减压药物的副作用、过敏反应等原因所致,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1、环境因素如果患者在高压环境中待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眼部、鼻部、耳部等部位出现充血、发红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适当休息、多喝水等方式进行缓解。2、血压偏低如果患者减压时所处的环境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下降,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添加衣物,或者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同时还可以多喝温开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压偏低的情况。3、减压不彻底如果患者减压时没有彻底将减压药物停用,可能会导致血压反弹升高,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是更换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4、减压药物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减压时所服用的降压药物为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副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通常还会伴有口渴、乏力、多尿等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是更换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5、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在减压后出现充血的症状,同时还伴有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症状,可能是对减压药物过敏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除上述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神经减压手术是什么
糖尿病神经减压手术是一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微创手术,旨在减轻神经周围的卡压,以改善由于神经压迫导致的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该手术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设计。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感觉异常的范围等,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然后,通过精准的显微手术技术,医生会在患者脚部或手部等部位进行微创切口,以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减轻神经周围的压力。糖尿病神经减压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若能在症状发生的早期进行手术,术后大多数的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足部的感觉恢复后走路也能更好地保持平衡,避免跌倒,有效预防感染、溃疡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神经减压手术并不是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而是针对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进行的治疗手段。患者在手术后仍需积极控制血糖,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同时患者还需要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