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访谈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精神科专家访谈

无故怀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专家提醒:疫情后期警惕适应障碍

举报/反馈
2020-03-20 16:59:3539健康网

  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医学中心 蔡艺娴、潘集阳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控制,很多地方开始陆续复工,生活恢复正常秩序,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可能还在持续。目前大众比较熟悉、重视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另一个由应激带来的容易被忽视、误诊的慢性心理创伤,即在这两个月的疫情下所产生的情绪不适,需警惕是否是适应障碍。

  案例:患者女性,45岁,某公司中层,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夜间偶有失眠,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2020年1月下旬开始,患者出现反复的担心,逐渐表现为话少、不合群、行为古怪,常觉无望,哭泣。在家常诉头晕、全身瘙痒、食欲差,夜间睡眠较差,因担心自身及家人感染而反复洗手、打扫卫生、消毒,怀疑自身感染上“新冠肺炎”,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于2020年2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考虑诊断“适应障碍”,予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后症状明显缓解。

  在面对新冠肺炎,很多人尤其是隔离区隔离人群,常表现出担心自身或家人感染病毒,反复家中消毒、洗手,夜间睡眠较差,情绪低落等,这是适应障碍的表现,因适应障碍的表现众多,因人而异。因此,容易被误诊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其他疾病。

  何为适应障碍呢?

  适应障碍是个体在经历程度较轻,但较持久的精神应激事件后,出现的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社会功能损害,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随着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消除或个体适应能力的改善而恢复(不超过6个月)。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一般认为年龄越小,发生适应性障碍的机会越多。

  为何会出现适应障碍呢?

  适应障碍必定存在应激源或刺激源,引起发病的应激源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可以是突然而来的,也可以是缓慢发生的。应激源可以是突然发生的事情,如天灾人祸,也可以是缓慢发生的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法律纠纷等;作为此次的应激源:“新冠肺炎”,以及由此引发的“亲友的感染、病重、甚至离世,长期居家不能外出,害怕自身感染,无生活来源等”种种因素,都可能成为此次适应障碍的应激源。

  其次,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与遗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同样的应激源状态下,有些人适应良好,有些人适应不良。这就说明个体的性格人格特点是本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应激源对人体会产生影响,致使人体神经递质及内分泌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

  适应障碍的病症表现及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个性特征、刺激源的严重程度及时间长短、周围的社会支持。适应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一般与年龄有一定联系:如成年人多见情绪症状以及与之有关的躯体症状均可出现,但达不到焦虑或抑郁的诊断标准;青少年以出现反社会行为为主,如侵犯他人的权益或行为与年龄不符,如逃学、偷窃、说谎、斗殴、酗酒、破坏公物、过早开始性行为等;儿童则可表现为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吮拇指等。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预后一般都是良好的,尤其是成年患者。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抑郁型,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适应障碍类型,临床表现以抑郁症状为主,但比重型抑郁症为轻,病人出现无望感、哭泣、沮丧等症状;

  2、焦虑型,以神经过敏、心烦、紧张不安为主要表现;

  3、混合情绪型,同时有抑郁、焦虑及其他情绪异常,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看,比重型抑郁症和焦虑症为轻;

  4、品行异常型,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权利或社会准则的侵犯、暴力行为,如逃学、破坏公物、乱开汽车、打架、不履行法律责任等,这些表现多见于青少年;

  5、情绪和品行混合型,即既有情绪异常,也有上述品行异常表现;

  6、躯体型,其主要症状为疲乏、头痛、背痛或其他不适,而这些症状又不能诊断为某种躯体疾病;

  7、工作抑制型,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方面,如某患者原来工作能力良好,近来突然难以进行日常工作,不能学习和阅读资料,不能写东西或不能作报告等,而患者在情绪上并无抑郁或焦虑症状,也无恐怖症状;

  8、退缩型,表现为社会性退缩而不伴有抑郁或焦虑心境。

  按照2013年美国精神科学会出版的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A 在可确定的应激源出现的3个月内,对应激源出现的情绪反应或行为的变化。

  B 这些症状或行为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具有以下1项或2项 :

  1. 即使考虑到可能影响症状严重度和表现的外在环境和文化因素,个体显著的痛苦与应激源的严重程度或强度也是不成比例的。

  2. 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明显损害。

  C. 这种与应激相关的症状不符合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不仅先前存在的某种精神障碍的加重。

  D. 此症状并不代表正常的丧痛。

  E. 一旦应激源或其结果终止,这些症状不会持续超过随后的6个月。

  如何治疗适应障碍?

  1. 心理干预:目标是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正视目前正在遭受的担忧和冲突,找到减少应激源的办法,提高应付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应激源。即

  ①正视新冠肺炎,阅读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疾病防控知识,不能频繁去关注,不信谣、不传谣;

  ②尽量保持正常日常生活作息;

  ③调整心态、加强锻炼、多与他人沟通;

  ④保持良好睡眠和规律饮食。

  2. 药物治疗:研究表明,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并结合心理辅导,有利于病人的较快康复。鉴于目前受过系统临床训练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较少,药物治疗显得更为重要,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特别是对于自身心理调整未见明显疗效的患者,辅以药物治疗至关重要。对以情绪异常为主的病人,可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有助于稳定情绪,改善睡眠;对出现冲动行为者,可短时间给予抗精神病药,以中小剂量为宜。

  预后:适应障碍是自限性疾病,最长不超过6个月后症状消失,预后是良好的。

  总的来说,适应障碍在生活中较少受到人们的重视,多被人们冠以“思想病”、“能力差”等等,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往往会演变为严重的情绪障碍。所以,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主动做出改变才会让自己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通讯员:张灿城)

潘集阳主任医师精神心理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