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一批又一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患儿在他们的精准治疗和精心照护下治愈出院,3月2日,抱着上海最小新冠肺炎患儿留下那张温暖全城图片的两位主人公——儿科医院传染科病房主任曾玫和传染科病区护士长夏爱梅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代表“火线入党”,今天,第二批6名年轻的儿科白衣战士汇聚到鲜红的党旗下,喊出了心中的铮铮誓言。
本次6位医务工作者中,均为来自传染科抗疫一线的青年骨干力量,面对疫情,白衣战士废寝忘食、连续奋战、冲锋在前,他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让同事、患儿和家长们连连称道。
面对疫情 年轻的白衣战士冲锋在前
感染传染科高年住院医师田鹤刚满30岁,新冠疫情爆发后,从没经历过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她,勤奋踏实、恪尽职守、无畏无惧,始终战斗在抗击新冠第一线。1月19日上海首例儿童新冠疑似病例来到儿科医院发热门诊,面对已经被妖魔化的新冠病毒疫情,她淡定的穿上防护服走进负压病房,耗时2个多小时完成医疗工作,并连续几天24小时留守病房、观察患儿病情。新冠疫情期间,田鹤同志除了协助主治医生处理病房的医疗工作外,还主要负责发热门诊新冠疑似患儿的接诊。她不惧被传染的高风险,一共接诊逾100例筛查和疑似病例。为了节约防护用品,更为降低他人感染风险,田鹤主动学习血常规标本采集方法,从诊疗到采集标本全部一人完成,不但提高了看诊效率,而且她现在也成为采集血常规的小能手。
传染科病房护士张玉鸿虽然年轻,但已是传染科的高年护士,平时主要负责病区消毒隔离质控管理。1月19日,当得知病房即将收治了第一例患儿,她立即结束休假返回工作岗位,和科室的护理姐妹们一起承担起了风险最高的临床翻班工作。新冠感染患儿没有家人陪伴,来到陌生的病房,胆怯、不愿与人交流,身为高年资的张玉鸿冲在前面,她穿着“大白”走进病室,一呆就是6小时。她和小患儿聊天,聊聊动画片,做喜欢的游戏,帮助孩子打开心扉,克服恐惧,慢慢适应医院的生活。张玉鸿说:“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们要照顾好这些单纯又无助的孩子们,要呵护他们心中的爱和希望,因为我们心中有爱。”
凸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书记指出,儿科医院的共产党员并不是高高挂起的身份象征,关键时刻党员主动站在疫情第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充分体现了政治觉悟、政治素养。“这些年轻的同志在疫情初期就开始接诊确诊和疑似患儿,当时对该疾病还认识不全面,能冲上去的医务人员,不仅不怕苦、不怕累,还要有置生死与度外的精神。6位同志在抗疫期间均表现的很出色,经受了极大的考验。”
儿科医院负压病房正式启用后,医院党委便决定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前线临时党支部,在疫情初期就起到了稳定人心、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自成立之初,我们欣喜的看到,前线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党员立足本职、带头奉献、拼搏有为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组织和带领传染科病房和门诊的医护人员共克时艰、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的工作中,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阻击战贡献了力量,凸显了基层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自医院新冠抗疫开始,医院党委共收到24份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