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营养科主任:尿酸高的人,该忌口这些食物,要听话

“尿酸这么高,注意不要得痛风啊!”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最新流调数据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数量高达1.8亿人,大概有5000万人已经发展为痛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小九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3位专家详谈痛风的防治。

医生提醒:得了痛风,离尿毒症不远了,请定期做2个检查

为什么有些人的痛风总是治不好?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黄建林 )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发作时可出现剧烈疼痛,被称为“病中之王”。痛风常表现为急性痛风发作,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慢性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关节破坏。

高尿酸是痛风发作的基础,但尿酸很高不一定会痛风,当吃了大量海鲜、啤酒等饮食不当,引起尿酸剧烈波动的时候,才会导致痛风发作。

近年来我国痛风发病率的急剧升高,但是我国痛风达标率非常低。“有痛时看医生吃药,不痛就不吃药不就诊,”许多痛风病人随诊率低、依从性差,没有规范治疗,不能坚持长期降尿酸,导致痛风反反复复,治不好。

52岁的张先生是其中一个,七年前因痛风无法走路,经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他在关节肿痛时吃药,不痛就不吃药,结果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后来又出现糖尿病,最可怕的是今年春节突发心梗进了ICU。心外科医生发现他尿酸高达791 umol/L,给他猛降尿酸,一下子降到198 umol/L,结果痛风又急性发作。

其实,在痛风发作前,就要坚持积极控制尿酸,达到达标治疗,规范治疗不仅可以预防或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必须注意降尿酸不能太快,否则会引起血尿酸剧烈波动,导致疼痛不已。无痛风石的血尿酸水平应控制在360umol/L(6mg/dl)以下;有痛风石、痛风关节炎的患者,其血尿酸的控制更为严格,要求在300umol/L(5mg/dl)以下,最好是200umol/L,才能有效防止痛风发作。

痛风的危害远不止一个关节炎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益民)

长期尿酸过高,不仅威胁关节健康,还会对其他重要脏器造成损伤。已知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回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同样尿酸盐也可以沉积于肾脏。

医生提醒:得了痛风,离尿毒症不远了,请定期做2个检查

对于肾脏来说,尿酸浓度过高,可以引起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导致尿毒症。如果病人出现了痛风石,那么肯定已经存在肾损害。高尿酸对肾脏造成的损害是一种慢性间质性肾炎。不同于传统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引起的间质性肾损害患者没有太多蛋白尿。因此,建议痛风患者定期做尿常规+肾脏B超,可以早期发现肾损害的苗头

高尿酸与肾损害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促进。究竟是尿酸引起肾功能不全,还是肾功能不全引起尿酸高?需要看两个指标:如果病人的肌酐没有超过132,尿酸超过535 umol/L,那么可以判断是尿酸发病在先。

尿酸盐还可以沉积在胰岛β细胞外周及肌肉组织,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此外,血尿酸水平过高,对血管壁是一种不良刺激,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后果就是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接踵而来。

得了痛风该怎么吃?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营养科主任 贺青 )

没有尿酸,就没有痛风。我们体内的尿酸有两个来源,80%是人体自我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20%是从食物中摄入的。纯饮食控制和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降低70~90μmol/L尿酸,所以饮食干预是血尿酸达标的基础手段。

得了痛风,饮食上要注意以低嘌呤食物为主。食物中嘌呤的含量规律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脏>肉、鱼>干豆、坚果>叶菜>谷类>淀粉类、水果。

医生提醒:得了痛风,离尿毒症不远了,请定期做2个检查

医生提醒:得了痛风,离尿毒症不远了,请定期做2个检查

多喝水多排尿。建议每日饮水量在每天1500 ml以上,喝水宜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咖啡等饮品。

戒烟限酒。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吸烟能升高血尿酸水平或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但是为了健康着想,还是建议戒烟。饮酒是血尿酸值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酒水本身含有嘌呤,在体内代谢可以生成尿酸等物质。酒精中含有大量的乙醇,乙醇代谢产生的乳酸可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嘌呤含量依酒精饮料种类不同而各异,一般规律为:陈年黄酒>啤酒>普通黄酒>白酒。因此痛风患者禁用啤酒和白酒,红酒可以适量饮用

痛风病人在管住嘴的同时,还要迈开腿,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最好每天坚持有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身体肥胖者要积极减肥。(通讯员 李饶尧)

2019-04-20 11:05:00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奶疙瘩的功效与作用对乙肝有用吗
奶疙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充优质蛋白、增强饱腹感、补充能量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奶疙瘩对乙肝并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富含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乙肝患者补充营养,间接对病情的稳定和恢复起到辅助作用。1、补充优质蛋白:奶疙瘩由牛奶或羊奶制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身体多种生理功能,如酶的催化、抗体的形成、肌肉的构建等。食用奶疙瘩能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康复人群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修复能力。2、增强饱腹感:奶疙瘩质地紧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食用后在胃内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够长时间维持饱腹感。对于需要控制饮食量、管理体重的人群来说,奶疙瘩可以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在户外活动或工作繁忙无法及时进餐时,奶疙瘩也能快速缓解饥饿感,提供持续的能量支持。3、补充能量:奶疙瘩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脂肪是高能量物质,可为身体储备和提供热量,满足人体在基础代谢、体力活动等方面的能量需求;碳水化合物则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快速分解产生的能量可及时补充身体消耗,尤其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运动人群,帮助恢复体力、缓解疲劳。建议在食用奶疙瘩时,控制好摄入量,由于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对于患有高血脂、肥胖症等人群,需谨慎食用,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奶疙瘩作为营养补充的选择之一,但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吃妈咪爱可以吃米粉吗
妈咪爱通常是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服用该药物时通常可以吃米粉,但不可以过量食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一种复方微生态制剂,含有粪肠球菌和枯草杆菌,可调节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正常食用米粉一般不会影响该药物发挥作用,但过量食用米粉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吃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时可以吃米粉,是因为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质地细腻、易于消化,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不会发生相互作用。米粉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相对平稳,不会干扰药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同时,米粉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补充营养,且其温和的特性适合多数胃肠道功能不佳或正在调节肠道的人群,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共同食用,可在调整肠道菌群的同时,维持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然而,在用药期间不可以过量吃米粉。过量摄入米粉会使胃肠道负担加重,米粉中的淀粉在肠道内分解发酵,可能产生过多气体,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这与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改善肠道功能的目的相悖,还可能影响药物发挥作用。此外,过量米粉还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期间,摄入食物应遵循适量原则,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摄入量。日常饮食注重多样化,合理搭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蔬菜等。若在食用米粉或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饮食或用药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