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为了推进2018年重点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各课题组参与单位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3月24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李军祥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轻度-中度-重度)中医药治疗方案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于北京顺利召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教授、副校长王伟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张勉之教授、谢春娥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华茜教授、赵燕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财务处处长王健萍教授以及各课题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和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参加了启动会。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启动会由华茜教授主持,首先项目负责人李军祥教授致欢迎词,我校党委书记谷晓红教授致辞祝贺项目顺利立项与启动,肯定了各参与单位在前期申报项目中的工作成绩。北京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教授、东方医院副院长张勉之教授分别致辞并祝贺项目启动会召开,预祝项目能顺利进行,为本次会议拉开帷幕。

  项目负责人李军祥教授代表项目组向到场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丁士刚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刘建平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健萍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蕊教授颁发聘书。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李军祥教授对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体介绍并汇报目前相关工作进度,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中医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强调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所在。项目的五个课题覆盖了文献挖掘、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各个课题均由专家组严格把关及论证。虽然本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是希望各个合作单位能积极配合,通过严格的多中心研究,能够拿出足够高水平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实验循证证据,为提升中医药治疗轻度-中度-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凤兰教授、江苏省中医院董筠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军祥教授、北大医院腾贵根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教授分别汇报了各自承担的课题的研究方案和考核指标等。

  与会的各位嘉宾、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课题负责人以及临床项目各中心负责人对项目研究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丁士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陆芳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建平教授对本项目的研究方案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王伟教授针对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提供重要指导意见,强调了目标约束性以及分单位行动力的重要性并重点提出项目的每个环节需要严格把关,重要工作专人负责的原则。随后王健萍教授针对项目经费的执行对全体参会人员进行培训,提出经费及时拨付以及项目自查、审计等方面的重要性。广州海波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针对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文件的产生及填写要求以及研究单位需要配合的各项事宜对研究者进行培训。(投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脾胃肝胆科 韩啸)

2019-04-01 16:32:29浏览1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艾滋病感染孕妇为什么要定期检测病毒载量
艾滋病感染孕妇定期检测病毒载量可以评估病情进展与风险,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保障母婴健康。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毒载量直接反映了HIV在孕妇体内的病毒含量,是评估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孕妇体内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从而判断病情是否稳定或有所恶化。因为病毒载量的高低与母婴传播HIV的风险直接相关,定期检测病毒载量有助于医生评估母婴传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孕晚期病毒载量的水平是选择分娩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病毒载量较高,剖宫产等更为安全的分娩方式可能更为合适,以降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感染HIV的风险。除此之外高病毒载量不仅会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定期检测病毒载量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的健康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以免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另外,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感染孕妇的日常护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和社会偏见,孕妇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恐惧、焦虑、羞耻等。因此,心理护理是帮助她们应对这些情绪、增强治疗信心的关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灰指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灰指甲主要是由接触传播、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其危害包括影响美观、限制活动、传染他人、引发并发症等。一、原因:1、接触传播: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是导致灰指甲的常见病原菌。其可以通过与感染者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或者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接触到真菌而感染。2、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长期不换洗袜子、不勤洗脚,会使脚部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另外,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也会导致脚部出汗过多,为真菌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进而容易引起灰指甲。3、免疫力低下: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会使身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减弱,进而容易感染灰指甲。二、危害:1、影响美观:灰指甲会导致指甲颜色改变,如变为灰白色、黄色、黑色等,还会使指甲表面变得粗糙、凹凸不平,严重影响手部和脚部的美观,对患者的社交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2、限制活动:随着病情的发展,灰指甲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尤其是在指甲受到挤压或碰撞时。这会影响患者的行走、手部抓握等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3、传染他人:灰指甲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同时,也可能自身传染,导致其他指甲或皮肤感染真菌。4、引发并发症:灰指甲如果不及时治疗,真菌可能会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引发甲沟炎、甲床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导致指甲变形、脱落。建议患者一旦发现灰指甲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抗真菌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