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元宵逢雨水 保暖防滑防积食

  雪花在飘飘扬扬的下着,远远近近的树木、草丛、房屋、街道,还有红红的灯笼上都覆上了一层雪白的衣裳,“银装素裹总相宜”说的就是这个吧?这样的景色让人的心中总是充满着喜悦,自从春雪拿到进京证后,总是三五不时的光临,恰逢今日又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只能说这小雪来的正是时候,正印证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老话。又因为除夕恰逢立春,这个被白雪妆点的元宵节就恰巧跟雨水节气重叠了,这可真真的是个巧合。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意思就是降水的开始,从“雨水”开始降水量就要增多,今年的雨水更是印证了这个意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从“雨水”节气开始就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气温要开始回升,雪季要结束了,所以爱好滑雪的朋友们赶紧抓紧这最后几天的滑雪日,享受在雪场的驰骋。

  元宵节恰逢雨水,又赶上一个下雪的日子,户外空气湿润而清新,晚上吃一点热腾腾、甜蜜蜜的元宵,然后踏着雪后的清馨逛灯会、彩灯迷,是多么喜悦和快意的生活,想想都能笑出声来。

  但是佳节来临,享美食、美景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饮食节制、注意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由于习惯的不同,元宵节时元宵和汤圆都是我们的节令饮食,虽然名字和做法不同,但是都是由糯米粉做外皮,填入糖、果仁、油脂的馅料做成的(部分汤圆用的是肉馅),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粘性,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朋友们食用元宵时,尽量把它当成餐后甜点来吃,不要做正餐,并且食用元宵时要注意减少其它主食的用量,防止过量食用引起消化不良。吃元宵时候还要注意避免元宵太烫时食用,因为元宵的馅料往往比外皮更烫,不小心吞食了过烫的馅料可能会造成食道的灼伤,临床研究也已证实,食物的灼伤可能会引起食管癌、胃癌的疾患。存在糖尿病、消化道溃疡、消化功能不良、急性胃肠炎等基础病变的朋友更是要注意,尽量避免进食元宵,以免加重病情,实在想吃或者为了应个景,也就吃一个半个的尝尝滋味即可。存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以及老年朋友,吃元宵时要注意慢食、少食,并且要注意进食元宵后避免吹到冷风,防止疾病反复和消化不良的发生。

  正月十五闹花灯,看花灯、闹红火、猜灯谜是我们过元宵节的必备项目,大家都有着正月十五晚饭后外出游玩的习俗,热热闹闹的过完这一天,才算是春节的正式结束,尤其今年北京故宫开展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的夜游故宫项目,更是把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很多朋友即便不能真的在今天晚上走进故宫,也愿意出来走走看看,感受这种欢乐的气氛。今年的元宵节恰逢雨水,又有春雪的光临,空气清新湿润,沁人心脾,是非常适合出来走走的,但是雪后气温降低,朋友们出来游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凉,晚餐进食元宵的朋友们更得注意胸腹和背部的保暖,防治受凉后引起消化不良和难受的胃肠道反应。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防滑,雪后温低,地面容易形成薄冰,朋友们呼朋引伴的游园时,除了欢声笑语的游乐外一定要注意脚下,避免滑倒、摔伤,为自己的元宵节增添不愉快的乐章。

  在这个特殊的、美好节日,祝大家节日快乐,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防寒防饱防滑倒,做一个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元宵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亚健康科 赵欣)

2019-02-19 15:22:04浏览2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葡萄膜炎中医怎么治疗
葡萄膜炎在中医领域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治疗、中成药应用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1、中药方剂:在辨证的基础上,按照医嘱运用中药方剂。例如,对于一些病情较为顽固的葡萄膜炎患者,可使用除风益损汤。该方剂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藁本、前胡、防风等药物组成,具有养血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2、针灸治疗:选取眼部及全身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常用穴位有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风池、合谷、肝俞、肾俞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改善眼部症状,促进炎症吸收,提高视力。3、中成药应用:一些中成药也常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如明目地黄丸,遵医嘱使用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视物模糊、目涩畏光等症状,可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改善眼部功能。4、饮食调理:强调饮食清淡,可多食用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菊花、决明子等。枸杞子可滋补肝肾之阴,菊花能清肝明目,决明子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之功,可将其泡茶饮用或煮粥食用,有助于缓解病情。建议葡萄膜炎病情易反复,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坚持按时服药、治疗,不可随意中断。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长时间看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眼部卫生,防止感染,避免强光刺激,外出可佩戴太阳镜。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呕吐中医叫什么
在中医中,妊娠呕吐通常被称为恶阻,也有子病、阻病等别称。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的病症,多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对孕妇的生活质量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可能产生影响。中医认为妊娠呕吐主要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有关。一方面,脾胃虚弱者受孕之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而呕吐。这类孕妇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另一方面,肝胃不和者平素情志不畅,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肝血偏虚,肝气偏旺,且冲脉附于肝,冲气上逆,肝木乘脾犯胃,胃失和降而引发呕吐。其症状多为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在治疗方式上,中医多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对于脾胃虚弱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该方包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加木香、砂仁理气和胃止呕,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弱所致的妊娠呕吐。对于肝胃不和型,苏叶黄连汤较为常用,方中苏叶理气和胃,黄连清热降逆,二者合用能调肝和胃、降逆止呕。针灸疗法则多选取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的功效;中脘为胃之募穴,能和胃健脾、降逆止呕。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缓解妊娠呕吐症状。建议孕妇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因情绪波动易加重呕吐。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和胃止呕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甘蔗汁等。若妊娠呕吐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确保母婴健康。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能不能治疗输卵管堵塞
中医通常能治疗输卵管堵塞,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法,运用丹参等中药及针灸、按摩等理疗,可改善输卵管通畅性。但对于严重堵塞或粘连严重的情况,中医治疗存在局限,可能需结合西医手术。中医认为输卵管堵塞多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方法来改善输卵管的通畅性。常用的中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输卵管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疏通输卵管的效果。此外,中医还常通过针灸、按摩等理疗方式,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进一步促进输卵管的通畅。然而,中医在治疗输卵管堵塞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输卵管堵塞的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完全堵塞或者粘连严重,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可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遵医嘱结合西医的手术方法,如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粘连松解术等,来直接疏通输卵管。对于输卵管堵塞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明确堵塞的程度和原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决定尝试中医治疗,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诊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或治疗不当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体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肝血管瘤能不能消失
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是整体调理,通过中药改善循环、缓解症状,但难以让瘤体消失。因为肝血管瘤形成复杂,中药无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不能仅靠中医。中医认为肝血管瘤的形成往往被归结为气滞、血瘀、湿热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正气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遵循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运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来进行调理。这些中药如柴胡、郁金、香附、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抑制瘤体的进一步生长,并可能缓解因肝血管瘤引起的胁肋部胀满、疼痛不适等症状。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中药的作用主要是调理和辅助,而非直接针对瘤体本身进行消除。因为肝血管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中医治疗往往难以直接作用于血管的病变部位,使其完全消失。此外,中医治疗的效果还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中医方法,而应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针对肝血管瘤的治疗,建议患者在就医时,应首先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以明确瘤体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肝血管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对于较大、有症状或有恶变倾向的肝血管瘤,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介入等西医治疗方法来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