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不能多吃,这东西热气上火!”
“辣椒少吃点,小心上火!”
“羊肉太补,吃多了容易上火!”
“上火”是我们经常在吃东西时,听到最多的一个劝诫词语。不理解的外国人说,怎么中国人吃什么都上火。“上火”其实是来源于中医的一个说法,那么中医里的“上火”究竟指的是什么?
“上火”是热证的形象说法
所谓“上火”是民间俗语,中医经常用“火”来形容体内的一些热性症状。所以“上火”属于中医热证的范畴。它指的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一般认为,“上火”的内热要比“热气”更严重。在干燥的秋季,以及湿热的天气里,人若饮食不慎特别容易上火。
人体的“火”,一是来自大自然的“火热之邪”,二是来自机体内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所致。引发“上火”的因素很多,中暑、受凉、情绪波动大、睡眠不足、烟酒过度、吃辛辣之品,贪吃羊肉、狗肉、鹅肉、鸭肉等行为都会使人“上火”。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上火”了
“上火”的程度有轻有重。当饮食不当引起“上火”时,身体会发出这些信号:
1、眼睛:双目赤红,眼睛痛,长“针眼”
2、咽喉: 喉咙干痛
3、嘴巴:口干舌燥、口苦烦渴、口气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舌尖糜烂、烂嘴角等
4、鼻子:鼻腔热烘、流鼻血,鼻头长痘痘等
5、尿液和大便改变:尿少便秘、拉便血等
另外,“上火”又分虚火和实火,症状表现有所不同。实火症状重,来势汹汹,患者常表现为发高热、口干口渴、反复口腔溃疡、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虚火的症状比较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症状,更多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等;
“上火”乱喝凉茶当心更严重
一遇到“上火”,很多人习惯的做法是拼命喝凉茶,吃清热下火药。这种做法不妥,原因是没有辨证滥用清热下火,当心损伤脾胃;虚火如果喝凉茶,吃下火药,反使虚火烧得更厉害。
正确的做法,先从生活饮食调节做起!
第一,规律作息,尽量不要熬夜。
第二,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食物,远离烟酒。像荔枝、菠萝、桂圆、芒果、榴莲等热性水果不宜食用。
第三,加强口腔清洁。
第四,调节心情,保持情绪平和舒畅。
第五,“上火”症状比较严重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清火”药物,中药、中成药都可以。
此外,也可以在辨证之后适当食疗帮助下火,比如莲子汤有助于去心火,冰糖绿豆水可以去胃火,喝雪梨水可以去肝火。在打火锅时,喝菊花茶、酸梅汤可以预防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