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罕见!祈福医院成功切除胸内六斤巨大肿瘤

  两月前,患者张伯突发胸闷气短,轻度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其左侧胸腔内有一个巨大肿瘤,肿瘤物质占满整个胸腔,经多次穿刺活检和病理会诊,诊断为恶性神经鞘瘤。由于肿瘤体积极大,对胸腔及腹腔重要脏器功能已产生严重影响,治疗非常棘手,但祈福医院心胸外科彭秀凡主任带着他的团队,前后用时六小时,成功从患者胸腔内切除了重达6斤的巨大肿瘤。患者目前已基本康复,祈福医院彭秀凡主任和他的团队用高超的技术再次创造了生命奇迹!

201811213V3A5742

  占满左侧胸腔的巨大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

  据了解,胸腔内巨大肿瘤尚无统一分级标准,一般以肿瘤直径大于7cm,或肿瘤占据胸腔容积一半以上称为巨大肿瘤,或肿瘤较大并伴有纵隔移位或前纵隔肿瘤合并气管压迫、上腔静脉回流障碍可称为胸腔内巨大肿瘤。

  且由于胸腔内容积较大,肿瘤生长基本不受外界空间制约,肿瘤持续膨胀生长,最终会压迫与其邻近的心、肺等重要脏器,使患者出现胀闷、憋气、咳嗽等症状。

  彭秀凡介绍,患者自述出现胸闷不适症状近1年,经历了较长的病程,这意味着恶性程度可能并不那么高,未必是已到晚期、不能手术。张伯的肿瘤为157mm×155mm×230mm(CT测量)大小,向右侧胸腔生长,跨过前后正中线连线近4cm,纵隔及其内的心脏、大血管、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及食管等均被推挤到右侧胸腔内,心脏紧帖右前外侧胸壁,外形受压改变,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另外,肿瘤向下生长,推挤并侵及部分膈肌,占据左上腹超1/2空间,肝脏受压变形,肿瘤最低点到右侧膈顶水平线垂直距离为12cm。像这样如此巨大的肿瘤,同时对心、肺、肝等器官造成如此严重挤压者实为罕见!

  

微信图片_20181123160154_副本

  

微信图片_20181123160200_副本

  

微信图片_20181123160147_副本

  (肿瘤为阴影灰色部分)

  精心定制最佳治疗方案提前二周备战手术

  11月初,在亲属介绍下患者家人找到祈福医院心胸外科彭秀凡主任。作为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胸外科专家,有着近30年临床经验的彭秀凡主任,不仅擅长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尤其在胸部巨大肿瘤及局部晚期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为了给患者量身定做出最佳治疗方案,彭主任多次组织全科会诊和申请了全院多学科肿瘤专家会诊,确定诊疗方案。决定手术治疗后,申请了由医务部组织的全院手术前讨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在术前准备过程中,病情又出现新变化,患者开始无法躺平睡觉,饮食明显下降,全身开始浮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心肺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如果出现急性心肺功能不全,不能及时解除心肺受压情况,会立即危及生命!手术要限期进行!

  彭主任表示,患者的肿瘤与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壁和膈肌关系密切,手术显露和解剖困难,对医生的经验、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手术团队的准备除外科医生外,还包括院内麻醉科、ICU科、输血科、心内科及呼吸科等专科最好的专家,为手术过程和围手术期保驾护航。另外,手术还有以下几个“难关”:第一,手术当中大出血;第二,手术当中心律失常心衰;第三,凝血功能紊乱;第四,若左肺可保留,可能出现严重复张性肺水肿、低氧血症

  6小时手术成功切除6斤巨大肿瘤

  11月21日上午,手术如期进行。尽管术前对手术过程进行过反复推演,应该说对手术很有信心,但打开左胸腔那一刻,彭主任还是吓了一跳,巨大的肿瘤占满了整个左胸腔,没法显露肿瘤边界,也没有手术操作空间!所幸的是,肿瘤的血供不很丰富,在彭主任团队的精湛技术下,肿瘤被完全切除,重量达6斤。

  

201811213V3A5771

  (彭秀凡主任主刀手术)

  

201811213V3A5777

  (切下来的肿瘤物质)

  由于从胸膜外分离,后续的止血过程也是大工程,胸腔大面积渗血并凝血功能紊乱,仅止血就用了两个小时余。经过团队前后近6小时的“奋战”,这场高难高风险手术终于顺利完成,目前患者已完全康复,近期可出院。

  

201811213V3A5774

  据悉,胸腔内巨大肿瘤手术不多见,像张伯这样不仅肿瘤巨大,而且对心肺功能影响这么严重的手术,在华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也是屈指可数,这标志着祈福医院彭秀凡主任和他的团队对胸部巨大肿瘤的外科切除手术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2018-12-03 11:39:07浏览1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肝功能正常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也可能是疾病感染早期。建议患者遵医嘱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乙肝大三阳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则意味着肝脏的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在检测时处于正常范围,表明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能够在病毒复制活跃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这也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早期阶段或免疫耐受期,此时免疫系统尚未对病毒产生强烈的应答,或者病毒与免疫系统之间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肝功能得以保持正常。但是尽管肝功能正常,乙肝大三阳且病毒量高的患者仍然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因为肝脏的炎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且病毒复制活跃增加了肝细胞受损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治疗方面,若乙肝大三阳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正常,但存在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或纤维化进展的风险,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