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广州市妇儿中心11年来筹集善款1.2亿,救助患儿超3500人

  小黄霖的父母多年未孕,为了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即使摆地摊为生,还是耗尽积蓄做了试管手术,2018年8月小黄霖在广西崇左出生,就在这个家庭为新生命的到来欣喜若狂时,小黄霖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需马上手术治疗。

  9月被转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初步手术费用高达13万,没钱成为了小黄霖手术过不去的门槛,幸运的是,主治医生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后,协助其申请了“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资助2万元,由陈欣欣主任主刀,经精心护理及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已痊愈出院。

  这仅仅是这11年来,广州市妇儿中心设立医疗慈善基金后,救助过3520患儿中的一例,在2018年11月12日,广州市妇儿中心与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瑞银慈善基金会、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携手打造的“珍惜生命•健康梦想”慈善项目举行授牌仪式上,院长夏慧敏表示,自2007年9月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逐步建立多项儿童医疗慈善基金,探索“慈善机构+医疗机构”模式。截至目前,广州市妇儿中心已累计筹集善款1.2亿,累计救助人数3520人,人均救助2.5万元,成为国内最早探索慈善基金救助模式、筹集善款金额最大、救助患儿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

广州市妇儿中心11年来筹集善款1.2亿,救助患儿超3500人

“珍惜生命•健康梦想”慈善项目

  11年累计开展22个慈善救助项目,筹集善款1.2亿元

  39健康网了解到,此次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将向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救助在该院手术治疗的患有先心病及出生缺陷的贫困儿童。广州市妇儿中心也成为该基金先心病儿童定点救助医院,为更多贫困患儿及家庭带来“心”希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国内业务量最大的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王洪涛介绍,患病儿童大部分是广州地区以外的病人,近30%是广东省以外的病人。这些儿童患者,一部分是外地贫困家庭的患儿,还有一些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小孩;有些是从外地转运过来的或者在当地医院医治不了的病人,这些病人很大一部分经济比较困难,或者是在当地治疗时已经花费巨大家庭已经负担不起接下来的医疗费。

  2011年至2017年间,广州市妇儿中心病人中每年大约有600人次欠费,欠费金额在1000万元左右。这些给医院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也给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带来顾虑。于是,从2007年9月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逐步建立多项儿童医疗慈善基金,探索“慈善机构+医疗机构”模式。慈善机构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同设立基金,专项用于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贫困患儿。

  2007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正式成立。当年9月,市妇儿中心与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尝试合作,探索“慈善机构+医疗机构”模式,成立“新希望救治基金”,专项用于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该基金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截至到2018年10月,筹集善款2023.23万元,救助患儿1059人次,救助金额2009.62万元,人均1.9万元。正如第一个接受新希望救治基金捐助的孩子父亲所讲的,“我的孩子出生后,由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到医院治疗,正当我绝望之际,是新希望救治基金挽救了我孩子的生命……”

  至今,广州市妇儿中心慈善道路已走过11个年头。11年来,广州市妇儿中心慈善基金合作模式逐渐多元化,慈善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透明化、规范化、流程化。医院先后与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超20家基金会或慈善机构合作,累计开展22个慈善救助项目,救助对象覆盖了先心病、白血病、听障、地贫、早产儿及先天畸形等几乎所有类型的重症患儿,其中大部分患病儿童来自广州地区以外(95%)甚至是广东省以外。据统计,救助患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最多,占45%,血液肿瘤患儿其次,占26%,外科疾病占了14%排在第三。

  管理规范与人性关怀相结合,多种形式的救助模式让患儿受益更多

  院长夏慧敏介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秉承“善术仁心,竭尽全力救助每一个孩子”、“每一分钱、每一分爱心都要用在孩子身上”的宗旨,把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治疗、慈善基金每一分钱都花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得出了“四个一点”的原则,即家庭自付一点、基金帮扶一点、政府报销(医疗保险、新农合等)一点、医院减免一点,保证每一个孩子不能因交不起前而看不了病。

  市妇儿中心于2012年通过国际医院标准(JCI)认证,是华南地区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公立医院,医院建立了一整套系列、完整的以关注患者安全并持续进行改进的制度和体系,在工作中逐步将这些制度和规范贯彻到慈善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如对慈善基金进行严格规范的审批时,除按规定要求提供必需的经济条件证明外,主管医生护士细心观察患儿家庭平时的衣着、饮食、生活、语言、籍贯等方面的情况来确认救助患者家庭的困难程度,组织3名以上的专家对申请救助对象的病情进行医疗评估。

  目前,广州市妇儿中心逐步形成了以爱心企业捐赠、基金会定点医院合作模式、互助众筹模式、治愈患儿家属感恩捐资回馈院方多重慈善救助模式。

  资助项目未来在市妇儿医联体医院也能使用

  广州市妇儿中心院长夏慧敏表示,医院将进一步拓展这些资助项目的救助病种范围和基金使用的范围,并充分发挥医联体的作用,让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能在市妇儿中心医联体合作医院定点使用,帮助更多的贫困患儿。

  此外,医院还将继续深入贫困山区,把优质、一流、便捷的医疗服务送到村民门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关注需要帮助的外国贫困患儿,让他们能得到与中国人同等的帮助。(通讯员:周密、李雯)

2018-11-13 10:04:45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奶疙瘩的功效与作用对乙肝有用吗
奶疙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充优质蛋白、增强饱腹感、补充能量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奶疙瘩对乙肝并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富含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乙肝患者补充营养,间接对病情的稳定和恢复起到辅助作用。1、补充优质蛋白:奶疙瘩由牛奶或羊奶制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身体多种生理功能,如酶的催化、抗体的形成、肌肉的构建等。食用奶疙瘩能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康复人群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修复能力。2、增强饱腹感:奶疙瘩质地紧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食用后在胃内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够长时间维持饱腹感。对于需要控制饮食量、管理体重的人群来说,奶疙瘩可以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在户外活动或工作繁忙无法及时进餐时,奶疙瘩也能快速缓解饥饿感,提供持续的能量支持。3、补充能量:奶疙瘩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脂肪是高能量物质,可为身体储备和提供热量,满足人体在基础代谢、体力活动等方面的能量需求;碳水化合物则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快速分解产生的能量可及时补充身体消耗,尤其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运动人群,帮助恢复体力、缓解疲劳。建议在食用奶疙瘩时,控制好摄入量,由于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对于患有高血脂、肥胖症等人群,需谨慎食用,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奶疙瘩作为营养补充的选择之一,但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