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反复便秘只会用开塞露?警惕是先天性巨结肠!

  面对牙牙学语的小宝宝,语言不通的窘状,让各位家长都只能发挥出自己修炼的“察言观色”和“侦探本色”,而最基础的功力就是看“粑粑”。但是有的家长就说,我家宝宝排便特别少,正常吗?一周才排便一次,是便秘吗?

  3岁男童7天大便1次,原来是先天性巨结肠作怪

  3岁的明明从小就便秘,一般一周排一次便,经常会有肚子胀但不能排便的情况,明明妈妈每次看到孩子揪成一团的小脸都心疼不已,多喝水、多吃蔬菜,甚至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都尝试过。到医院去看,医生也当作便秘治疗,开些中药缓解症状,但效果都不理想。

  难道现在小儿便秘都这么难治?前不久,父母带孩子找到了祈福医院小儿外科的俞钢主任。俞主任怀疑是先天性巨结肠,做了钡剂灌肠明确诊断后,建议择期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5天后,小儿外科团队顺利完成了手术,术中出血很少。3天后明明出院,出院1周后医生回访,明明每天大便3次,其中1次能自主排便。恢复情况良好。再训练3个月左右,便可痊愈。

  神经元缺失是主因,常致腹胀、便秘

  祈福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舒斯伟说,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是胚胎期消化道发育畸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第二位,发病率为1/2000至1/5000,约90%为男孩,是引起小儿腹胀、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病主要跟遗传因素或者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肠壁内微环境的改变有关。

  当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元缺乏或发育异常,肠子处于持续性痉挛性收缩的状态,丧失了正常的蠕动功能,从而导致食物残渣不能顺利通过,不能把粪便挤出肠外,造成排便困难,而正常的肠管也因为粪便堆积而致使近端结肠继发扩张、肥厚。因此治疗的首要任务是使患儿能够排便。

  手术治疗是根治的唯一方法,可采用微创新手术

  目前,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就是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小部分病情较轻的病人经过扩肛、饮食调整等排便通畅的可不需手术,但要想根治,手术治疗仍是唯一的方法。

  以往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需开腹切除远端结肠,借助吻合器或夹钳将近端肠管与肛门吻合,不仅风险大,损伤严重,且恢复时间长,花费也高。而此次实施的“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是一种微创新手术方式,不用开腹,只需要经过肛门入路,游离拖出扩张的结肠,然后与病变直肠一同切除,最后将直肠末端和正常功能的结肠吻合,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看不到手术疤痕。

  然而,术后要真正康复达到排便正常,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排便功能训练(包括扩肛治疗、饮食管理、肛门功能训练)。因此明明出院后,医生还定期随访指导训练。所以,当明明能每天自主排便后,她的妈妈忍不住向医生们报喜。

  孩子反复便秘家长要警惕,诊治越早越好莫迟疑

  先天性巨结肠的突出表现便是出生后反复便秘,但一些家长因认识不够,以为孩子只是普通便秘,不当一回事,或按照便秘的处理方法简单处理一下就不了了之,使不少孩子直到儿童时期病情更加严重了才被诊断出来,贻误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据舒斯伟主任介绍,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手术治疗越早,肠道扩张就越少,需要手术切除的肠段也就越少,也就越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因此,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顽固性便秘,要及时到小儿外科进行诊治。

2018-10-26 16:58:14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儿童左下腹疼痛吃什么药
儿童出现左下腹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1.乳酸菌素片首先,乳酸菌素片是一种活性菌药物,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还能在肠道黏膜形成保护层来抵御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如果儿童出现的左下腹疼痛,与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的肠道内气体积存有关,常可遵医嘱使用该药进行治疗。由于铋剂、酊剂等药物能够吸附该药,因此不建议同时使用。2.阿莫西林胶囊其次,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如果儿童左下腹疼痛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疾病有关,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以及3月龄以内的患儿,通常需要慎用此药。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最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属于益生菌制剂,含有枯草杆菌和肠球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该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常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但需要注意用药时的水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此外,患儿还可通过饮用温开水、热水袋热敷左下腹等方式,来辅助缓解上述不适症状。同时,建议患儿恢复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做好腹部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加重原有症状。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怎么办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时,常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优化生活环境、合理服用药物等方式来缓解不适症状。 1.调整饮食习惯 首先,多喝温水可以使咽喉部位保持湿润,对嗓子哑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并适当增加雪梨、橙子、菠菜、胡萝卜等新鲜果蔬摄入量,不仅可以缓解不适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优化生活环境 其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注意室内清洁,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也可以改善上述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使用空调和加湿器,来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或空气干燥等因素,加重原有症状。 3.合理服用药物 最后,如果流鼻涕、嗓子哑的症状较重或经过上述处理措施后无明显改善,家长也可在明确导致儿童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后,遵医嘱给儿童使用头孢克肟、奥司他韦、阿奇霉素、氯雷他定等药物对因治疗。 此外,家长还应给儿童做好防护措施及保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或身体受凉,导致上述症状出现加重。同时,家长平时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情况和精神状态,若出现体温升高或精神萎靡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