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秋分秋过半,适当运动解心宽

  秋分到、秋意浓,寒来暑往,添衣加被,终于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秋天。秋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等,秋分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就开始了昼短夜长的日子。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就有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秋分过后北半球逐渐步入深秋,气温也就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冷了。

  随着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气温的变冷,阳光照射也不再充沛,人体与阳光相关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造成人体兴奋性降低,以至于人们到了这个时节会情绪低落、感觉疲劳、甚至会出现心情抑郁的情况。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季在脏为肺,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所以到了秋季季节变化的时期,看着秋风冷雨、花木凋零,出现凄凉、悲伤、抑郁等等“悲秋”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

  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悲秋”状态下,人们会丧失愉悦感、自信心会下降甚至会感到自卑、会精力下降而感到疲劳、会出现睡眠障碍,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遏制“悲秋”情绪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刺激。

  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保持心境的安宁,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集体活动,让自己处于欢乐的环境中,唱歌、跳舞、聊天都可以转移不良情绪,只要开心就能打败悲伤,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喜胜忧”。其次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出门晒晒太阳,晒太阳是一种非常好的补充阳气的方法,暖洋洋的日光照在身上,闻着干燥、温暖的太阳的气息,心中的阴霾也就散了。再次随着气温的下降,真正可以“贴秋膘”的好日子也就来了,适当吃一点热量比较高、味道芬芳浓郁的食物,以及适当的进食一些甜食(糖尿病患者除外),也会让自己觉得满足而愉悦,常常听到有人说:“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就吃一顿好的,如果不行,那就吃两顿”当然一定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均衡,中国人讲究的是“过犹不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要适度的增加户外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动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同时通过运动可以使内啡肽分泌增加,从而增加自己的愉悦感;同时适宜的运动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抗御能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耐受程度选择快走、跑步、爬山等等活动,让自己处于大好河山之中,惆怅情绪那是不存在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秋季适度的加强并坚持体育锻炼好处多多,但是一定要量力而为,并且要做好必要的防护。首先要合理的增减衣物,防止穿衣单薄而感受风寒,也要防止穿的过多造成大量出汗,更要注意避免穿着锻炼后汗湿的衣物在冷风中停留。第二,寒冷天气是我们的身体体肌肉容易变得僵硬、柔韧性会减低,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必须的热身活动,以避免运动中发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的损伤。第三,运动一定要量力而为,避免运动过量,秋季收敛,人体进入内养时期,过度的运动会造成汗出增加,从而引起阳气耗损,不利于秋冬养生,所以运动一定选择自身耐受性好的轻松和缓的项目。最后还要提示一点,秋季燥为主气,天气干燥多风,运动时出汗也会造成体内水分的流失,所以秋季一定要注意阴液的留存和补充,运动时注意补水,运动后注意进食一些养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说梨、藕、荸荠、百合、银耳、蜂蜜等等。(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亚健康科 赵欣)

2018-09-23 11:26:33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表现症状包括情绪变化、行为改变、认知功能下降和躯体化症状等多个方面,如果青少年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1、情绪变化: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感到沮丧、伤心或绝望,难以体验到快乐。他们可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尤其是曾经喜欢的活动,如运动、社交或爱好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剧烈,表现为愤怒、敌对或极度敏感。2、行为改变:患者的行为可能出现显著变化,如突然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退出朋友圈或拒绝出门。部分青少年可能出现幼稚化行为,如突然放弃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或表现出过度依赖某些物品。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行为迟缓、逃避责任或减少对日常活动的参与。3、认知功能下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感到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显著下降。这种认知功能的减退会直接影响学习表现,导致成绩下滑、逃学现象频发,甚至对学习完全丧失动力。4、躯体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胃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这些症状往往没有明确的生理原因,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病情恶化。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或施压。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对于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和症状有哪些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自我评价降低及睡眠障碍等。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女性在分娩后可能经历的精神健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情绪、心理和生理症状。1、情绪低落:产妇可能长时间感到心情压抑、沮丧,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甚至无缘无故地哭泣。这种情绪状态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严重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和照顾婴儿的能力。2、焦虑不安:产后抑郁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宝宝的健康、自己的照顾能力以及未来的生活。这种焦虑情绪可能导致产妇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甚至影响到与家人的关系。3、自我评价降低:产妇在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下,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无法胜任照顾宝宝的任务。这种自我评价的降低还可能延伸到外貌、身材等方面,使产妇感到自卑和不满。4、睡眠障碍:部分产妇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问题,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这种睡眠障碍不仅影响产妇的休息和恢复,还可能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建议产妇在分娩后应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有上述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具体方案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药物治疗时,可考虑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但需注意用药期间应停止喂奶,以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平常很活泼开朗的人会有抑郁症吗
平常很活泼开朗的人同样可能患上抑郁症,建议重视自身情绪,若出现情绪、睡眠异常,可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个层面。从遗传角度而言,若家族存在抑郁症遗传史,即便个体日常展现出活泼开朗的一面,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依然较高。一旦遭遇特定诱发因素,如长期压力环境、重大生活变故等,发病风险便会显著增加。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是抑郁症的重要生理基础。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对于调节情绪、思维等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水平出现异常波动,情绪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进而引发抑郁情绪。这种神经递质的紊乱并不受个体日常性格的影响,即使是日常乐观积极的人,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也可能因各种因素陷入紊乱。活泼开朗的人在生活进程中同样可能遭遇重大应激事件,诸如亲人离世、婚姻破裂、失业等。这些创伤性经历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也会使其内心积压大量负面情绪。而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活泼形象,使其往往习惯将痛苦、悲伤等情绪压抑下来,不愿轻易向他人倾诉。这种长期的情绪压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与疏导,随着时间推移,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可能诱发抑郁症。若发现身边看似活泼开朗的人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自责自罪等抑郁症状,建议及时鼓励其前往医院心理科寻求帮助。对于这类人群自身而言,要学会正视自身情绪。当感到心理压力沉重或情绪不佳时,主动与亲朋好友坦诚交流,释放内心负担。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坚持适度运动,积极培养兴趣爱好,以此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会导致睡眠障碍吗
抑郁症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在生活中,抑郁症的高发性使很多人受其困扰,而睡眠问题又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了解二者关联,对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多种情绪和躯体症状,这些症状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的状态,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会在夜间愈发明显,难以平静入睡。同时,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乏力等躯体症状,这些不适也会干扰睡眠质量,使得睡眠变得浅而容易惊醒。从生理角度来看,抑郁症会引起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下降。血清素不仅对情绪调节起关键作用,还参与睡眠调节,血清素水平降低会打乱正常的睡眠节律。此外,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异常。皮质醇在夜间本应处于较低水平,以利于睡眠,但抑郁症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在夜间可能升高,使人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深度睡眠,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患者要积极治疗抑郁症本身,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提升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和睡眠。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负面思维模式,缓解焦虑情绪。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