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北京医院采用全新医疗援藏方式,切实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为不断推进西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加强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诊疗水平,今年7月,北京医院派出特需医疗部/全科医疗部全科医师方静对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疗帮扶。这是继去年奚桓常务副院长带领医护团队至西藏进行考察和组团式援藏,并派出全科医师杨明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后,进行的延续性医疗帮扶工作。

  革吉县地处西藏西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革吉县医疗资源匮乏,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医护人员数量少且专业划分较粗;辅助检查设备短缺,因当地电力不稳定时常停电,导致辅助检查无法及时完成;药品种类不齐全,缺乏常见疾病基础用药,且采购周期长易导致药品断货。2016年5月,我院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医疗帮扶工作,有计划地连续派出医疗专家,特别是全科医学专家,对革吉县医疗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通过不断地努力,革吉县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我院着重围绕提高常见疾病的诊疗水平、加强诊疗规范等方面,在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能力素质中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受援医院提升自身能力。在医疗工作中,我院专家同当地医师共同查房,分析患者病情,指导辅助检查的解读、协助诊治方案的制定,带教修改病历;对于门诊诊断不明的患者,协助门诊医师接诊患者,指导下一步诊治;共同接诊急诊病人,判断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诊治或转诊。加强当地医师的诊疗操作技能,协助安装、调试心电图机,对临床医师进行心电图机使用的培训;对当地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单人、双人、团体的心肺复苏技能,并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演练,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抢救水平。制定诊疗规范,统计近年住院患者疾病种类,结合在当地医疗支援的切身体验,制定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病诊疗规范和指南。利用北京医院帮助搭建的远程教育、远程会诊平台,与北京医院特需医疗部/全科医疗部远程连线,提高学术水平,完成中国心衰诊治指南的远程业务学习和意识丧失病例的远程会诊,提高当地医师对心衰的诊治水平,梳理了意识丧失的临床思路;协助科室制定每周业务学习计划,讲授心电图基础、抗生素的使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指南解读、发热病人的诊治流程等内容课程。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共同梳理创甲要求,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接受一甲医院初审。

  革吉县卫生服务中心在辅助检查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医师们依靠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完成精确的诊断十分困难。北京医院践行国家对口支援西藏的重要决策,用新的医疗援藏方式,加强受援医院专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使得当地百姓人人都能拥有优秀的全科医师做他们的健康守门人。北京医院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继续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努力使援藏成效惠及更多群众,促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供稿:北京医院宣传处)

2018-09-20 09:38:41浏览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史珂慧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小便黄主要原因有哪些
小便黄的原因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饮水过少、饮食影响,以及疾病因素如尿道炎、黄疸型肝炎、蚕豆病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勤排尿,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一、非疾病因素:1、饮水过少:当身体缺水时,肾脏会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使得尿液中的水分减少,各种代谢废物的浓度相对升高,从而导致尿液浓缩,颜色变黄。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增加尿量,尿液颜色通常会恢复正常。2、饮食影响:食用大量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橙子等,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会使尿液的颜色变黄。但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尿液就会恢复正常。二、疾病因素:1、尿道炎:细菌感染尿道引发炎症,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产生分泌物,混入尿液中,使尿液颜色变黄。患者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2、黄疸型肝炎:由于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自身免疫等原因,导致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过多的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发黄。患者常伴有皮肤和巩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3、蚕豆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食用蚕豆等特定食物后可能引发溶血反应,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经过代谢后产生胆红素,导致尿液发黄。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如果发现小便持续发黄,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肝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史珂慧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小便次数多是肾炎吗
小便次数多不一定是肾炎,虽然肾炎可因肾脏滤过、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小便次数多,但常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此外,大量饮水等生理性因素,以及尿路感染、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导致小便次数多的情况。因此,仅小便次数多不能直接判定为肾炎,需结合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当患有肾炎时,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肾小球肾炎会使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功能相对正常,就可能出现尿液生成增多,进而导致小便次数增加。另外,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不能有效地将尿液浓缩,也会使得患者产生多尿的症状,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同时,肾炎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这些症状结合小便次数多,更有可能提示是肾炎引起的。然而,有较多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小便次数多。比如生理性因素,当大量饮水、喝啤酒等液体摄入过多时,身体会通过肾脏调节,增加尿液生成,从而出现小便次数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减少液体摄入后就会恢复正常。还有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刺激膀胱和尿道黏膜,会引起尿频,患者通常还会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状。此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导致尿液中糖分增多,产生渗透性利尿,也会出现小便次数多,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口渴、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针对小便次数多这种情况,建议首先要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果同时出现了水肿、蛋白尿、血尿等异常,或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以及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赖义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打喷嚏控制不住小便是怎么回事
45岁的王女士,最近感冒了,频繁打喷嚏。可让她尴尬不已的是,每次打喷嚏时,都会控制不住地漏出少量尿液,内裤常常被浸湿。随着打喷嚏次数增多,这种情况愈发频繁,甚至在大笑、咳嗽时也会出现漏尿现象。王女士感到十分困扰,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症状表现、生育史、既往病史等情况,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王女士为压力性尿失禁,而频繁打喷嚏正是诱发这一症状的因素之一。据国际尿控学会统计,全球约有15%-25%的成年女性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比颇高。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女性生育观念的变化,尿失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打喷嚏控制不住小便的原因】1、盆底肌松弛①生育因素:多次生育、顺产过程中胎儿对盆底肌的过度牵拉,都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在分娩时,盆底肌肉和筋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若产后未能得到充分恢复,盆底肌的支撑能力就会减弱。当打喷嚏、大笑、咳嗽等导致腹压突然升高时,膀胱受到的压力超过尿道阻力,就会出现漏尿现象。②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逐渐萎缩、变薄,弹性降低。盆底肌松弛使得尿道闭合压力下降,难以有效抵抗腹压增加带来的影响,从而容易出现打喷嚏时漏尿的情况。2、泌尿系统疾病①膀胱炎:膀胱发生炎症时,膀胱黏膜会处于充血、敏感状态,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受到影响。炎症刺激可导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容易出现不自主收缩。当患者打喷嚏使腹压升高时,就可能诱发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漏尿。膀胱炎患者除了有打喷嚏漏尿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②膀胱结石:膀胱结石会影响膀胱的正常排空,结石刺激膀胱黏膜,也可导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当腹压因打喷嚏等因素突然升高时,膀胱内压力失衡,尿液就可能不受控制地流出。膀胱结石患者的漏尿症状可能会随着结石的移动和膀胱的充盈程度而有所变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3、神经系统问题①神经损伤:如骨盆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导致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受损,会影响神经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正常控制。当神经传导出现障碍时,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性变差,在打喷嚏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控制尿液排出,从而出现漏尿。这种因神经损伤导致的尿失禁,治疗相对复杂,需要针对神经损伤的原因进行治疗。②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大脑对膀胱功能的调节。脑部神经病变会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腹压变化时,更容易出现漏尿现象。【打喷嚏控制不住小便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建议轻中症的患者先通过非手术治疗进行改善,比如盆底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达到手术指征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并辅以非手术治疗,通常手术治疗效果较好。1、盆底肌康复训练①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常用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患者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弹性。具体做法是,收缩盆底肌肉(即憋尿时的肌肉动作),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一般坚持训练3-6个月,可逐渐改善盆底肌松弛情况,减轻漏尿症状。凯格尔运动适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明显禁忌,但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收缩和放松的节奏,避免过度用力。②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借助仪器,将盆底肌活动的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帮助其了解自身盆底肌的收缩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训练。这一治疗方法能让患者更准确地掌握盆底肌收缩技巧,有效提高训练效果。通常,每周进行2-3次治疗,每次时长约30分钟,一个疗程为10-15次。该疗法适用于自我训练效果欠佳的患者,相对安全,但治疗过程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仪器使用正确。2、药物治疗①雌激素类药物:对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肌松弛的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雌激素能促进盆底肌肉和筋膜的修复,增强尿道黏膜的厚度和张力,提高尿道闭合压。常见剂型有外用乳膏、阴道栓剂等。使用时需注意,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相关肿瘤病史的患者禁用,且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等风险,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②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通常为口服药物,适用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导致的尿失禁。这类药物能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次数。使用时,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禁用。3、手术治疗①尿道中段吊带术:这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手术方法。通过在尿道中段放置一条吊带,支撑尿道,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改善漏尿症状。该手术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一般术后1-2周可恢复正常活动。但手术可能存在感染、吊带移位等风险,需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②膀胱颈悬吊术:通过将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固定在耻骨后或其他部位,提高尿道阻力,治疗尿失禁。适用于膀胱颈位置过低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效果较好,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可能需要住院观察3-5天,术后1-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同样,手术也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常见疑问】1、男性会出现打喷嚏控制不住小便的情况吗虽然打喷嚏控制不住小便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但男性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男性出现此类症状,除了可能因年龄增长导致盆底肌松弛外,还可能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有关。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影响尿液正常排出,当腹压增加时,容易出现漏尿。前列腺炎也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引发尿失禁。如果男性出现打喷嚏漏尿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前列腺超声、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2、预防打喷嚏控制不住小便有哪些方法对于女性,尤其是经产妇和绝经后女性,平时可多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坚持做凯格尔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增加腹压的行为,如过度肥胖者应适当减肥,减少因腹部脂肪堆积导致的腹压升高;避免长期提重物、慢性咳嗽等。此外,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定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对于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以降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3、尿失禁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及如何应对尿失禁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皮肤潮湿、瘙痒,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使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使用成人纸尿裤、尿垫等护理用品,保持身体清洁干燥。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避免感染。心理上,患者应正确认识尿失禁,不要因羞耻感而逃避社交,可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支持,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此外,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或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做了根管治疗为什么用舌头顶着有点胀
做了根管治疗后用舌头顶着牙齿感觉有点胀,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主要由治疗过程中的操作影响以及术后正常的组织反应等因素导致。根管治疗是一个较为复杂且具有创伤性的治疗过程。在治疗中,医生需要清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这一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对根尖周组织产生一定刺激。根管器械在进入根管深处清理时,可能会超出根尖孔,对根尖周围的牙周膜等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牙周膜内富含神经和血管,受到损伤后,会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出现充血、水肿等情况。当用舌头顶触患牙时,压力传导至根尖周组织,刺激到处于炎症状态的牙周膜,就会让人产生发胀的感觉。根管治疗后,根管内会填充材料。这些填充材料在与根尖周组织接触的初期,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外来物质,启动免疫防御机制,导致根尖周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炎症。炎症状态下,组织液渗出增加,使得根尖周区域的压力升高。当用舌头顶牙齿时,牙齿受到压力向根尖方向移动,会进一步加大根尖周组织内的压力,从而产生胀感。即使是在严格规范操作下,这种因填充材料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及相应的胀感在部分患者中也难以完全避免。若根管治疗后出现这种用舌头顶着有点胀的情况,建议患者要避免频繁用舌头顶触患牙,减少对患牙及根尖周组织的额外刺激,给组织足够的时间恢复。另外,注意保持口腔清洁,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防止口腔细菌滋生,避免加重感染。若胀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伴有咬合疼痛加剧、牙龈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