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下午15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医联体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医联体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楼一层会议室隆重召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郭蓉娟、医务处副处长扈新刚出席会议。参加签约的17家成员单位的领导、儿科主任及东方医院儿科医务人员等50余人参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医疗联合体”(简称北中医东方医院儿科医联体)成立后将充分发挥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在医、教、研方面的优势,探索中医儿科医疗资源一体化模式,建立规范的中医临床诊疗体系,推广中西医结合儿科诊疗规范,建立完备中医儿科医师培养体系,加强各级医院儿科交流合作,促进中医儿科临床及科学研究发展,深入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与学术交流,为北京区域中医儿科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北中医东方医院儿科医联体成立后将覆盖北京城区内及远郊区县的中医儿科医疗工作,东方医院儿科与成员单位将通过医联体的合作方式,在医疗技术、疑难杂症会诊、预约转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合作,充分发挥医联体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作用,优化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
会上郭蓉娟副院长首先祝贺北中医东方医院儿科医联体成立,强调新形势下成立儿科医联体的重要意义。医联体工作是国家卫健委2018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儿科医联体将关注首都儿童的健康,充分发挥东方医院儿科的学科优势和成员单位的区域优势,增强当地儿科中医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让当地儿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准的中医医疗服务,对儿科医联体今后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她强调,儿科医联体一定要创新发展思路,以疑难病诊疗为抓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发挥整体协同的作用,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将儿科医联体落到实处。
扈新刚副处长指出,医联体是分级诊疗的重要形式,希望北中医东方医院儿科医联体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在吴力群主任、成员单位各位领导及主任共同努力下,为医联体探索出可供大家借鉴的样板模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儿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0年成为首批北京市中医儿科诊疗中心,拥有刘弼臣名老中医研究室、王素梅名老中医工作室,2017年8月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儿科专科医联体核心单位。儿科作为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医教研全面发展。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近年来在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儿童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紫癜、遗尿等儿科疑难杂症方面,开展了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医外治法成为儿科的优势特色。
东方医院儿科在学术带头人王素梅教授,儿科主任吴力群教授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努力下,近年来儿科业务量、科研、教学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门诊量一直位居全院前列,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医儿科讲座,积极推进小儿外治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带动北京市区域儿科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北京市仁和医院儿科等17家成员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并颁发证书,共同成立北中医东方医院儿科医联体。
大会进行了第一届医联体学术交流会,由东方医院儿科王潇护士长主持。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吴力群分享了“三伏贴敷与儿科疾病”,引经据典讲解了冬病夏治三伏贴敷的中医理论基础,对即将开展的儿科三伏贴敷合理应用进行了指导,强调适宜人群及适用病种等;随后,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周高俊主任分享了“从中西医外治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对于儿童呼吸道疾病,准确诊断,规范用药,既可采用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刮痧、针灸等疗法,又可运用鼻腔冲洗、雾化吸入等治疗手段,减少静脉输液及抗生素使用,努力为患儿提供最佳综合治疗。参会人员一致反映收获颇丰,希望今后多举办学术交流会,共同促进中西医儿科学术发展。
该医联体的组建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8年要以医联体为载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医疗管理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北京市中医儿科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工作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
附:十七家成员单位名单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北京市仁和医院儿科、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过敏反应科、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儿科、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民航总医院儿科、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儿科、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尹英敏、陈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