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满时节话“苦菜”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5月20-22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定义小满的:“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从气候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此时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时期。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有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的说法。《周书》中也有:“小满之日苦菜秀”的记录。那么“苦菜秀”是什么意思呢?在《黄帝内经》讲到夏季五行属火,五味为苦,五脏在心、心恶热;《本草纲目》曾引用《洞天保生录》中记载的:“夏三月宜食苦,能益心和血通气也。”讲的是夏日适当的吃苦可以清热解暑,因为苦能泻火,能清下焦之热,并有防止燥热伤肺的作用。

  “苦菜秀”的意思应该是指从小满起苦菜就已经长得很茂盛了,可以开始进食了,说明苦菜是我国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其功效早已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这是我国古人智慧的体现,我们的祖先早已把人体的五脏功能和自然界的五行及四季消长的变化一一对应,为我们的四时养生做好了模版。

  在过去农业耕种不发达的时期,农民在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菜充饥;在红军长征时期,我们的先烈们,也曾以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那时候的苦菜可是名副其实的救命菜。现在我们当然不需要用苦菜来充饥,但是它仍然是我们春夏之交时的时令野菜之一,其鲜品时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的口感很受大众的喜爱,同时苦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等等,对于我们来说,适当的食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在炎热到来的夏季,把苦菜汆熟、冷淘后加各种调味品凉拌,其甘苦清凉可以开胃健脾、增进食欲,解决夏季食欲不振的烦恼。

  当然关于食用方法这一块我们也不用多说,聪明如您,把苦菜当成普通叶菜就好,或拌、或炒、或作汤、或作馅,全看您自己的口味,吃出自己的风格就好。需要一提的是苦菜具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脾胃虚寒的人可是不适合食用的。

  口感最好的苦菜实际上我们中药中的一种常用药物——黄花败酱草,其性凉,味辛、苦,入胃、大肠、肝经,入药时由于便于保存的原因我们一般用的是干品,其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等方面。

  早在《伤寒杂病论》时期就已经有了含有败酱草的成方,经典处方薏仁附子败酱散就出自于《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并且现在依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阑尾炎、肠炎症、多种妇科炎症类疾病以及多种皮肤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小满时节,万物繁茂,到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人体也一样,我们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人体的消耗也是一年中最多的时候,所以,应该注意要及时适当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耗伤。另外酷夏时节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所以饮食宜以清爽清淡的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避免过分进食的辛辣、肥甘、粘腻、生湿的食物,防止困阻脾胃,加重食欲不振。

  小满以后适当的多选择一些诸如:冬瓜、丝瓜、黄瓜、芹菜、茼蒿、盖菜、苦瓜、凉瓜、赤小豆、薏苡仁、鸭肉、鹅肉、兔肉、鱼类等等食物做成的菜肴或者汤品都不失为夏季清热、养阴、祛湿的佳品。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进食过多的苦味食物,因为苦性寒、凉,苦多伤肺,进食过多的苦味食物后会造成皮肤失去光泽、毛发脱落,以及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等肺系疾病。另外大量的苦性食物可以耗伤胃阴,可造成腹痛、腹泻、不思饮食的症状,所以一定不要大量进食苦味食物,尤其是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者更需要注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赵欣

2018-05-21 11:14:01浏览2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葡萄膜炎中医怎么治疗
葡萄膜炎在中医领域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治疗、中成药应用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1、中药方剂:在辨证的基础上,按照医嘱运用中药方剂。例如,对于一些病情较为顽固的葡萄膜炎患者,可使用除风益损汤。该方剂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藁本、前胡、防风等药物组成,具有养血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2、针灸治疗:选取眼部及全身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常用穴位有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风池、合谷、肝俞、肾俞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改善眼部症状,促进炎症吸收,提高视力。3、中成药应用:一些中成药也常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如明目地黄丸,遵医嘱使用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视物模糊、目涩畏光等症状,可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改善眼部功能。4、饮食调理:强调饮食清淡,可多食用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菊花、决明子等。枸杞子可滋补肝肾之阴,菊花能清肝明目,决明子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之功,可将其泡茶饮用或煮粥食用,有助于缓解病情。建议葡萄膜炎病情易反复,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坚持按时服药、治疗,不可随意中断。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长时间看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眼部卫生,防止感染,避免强光刺激,外出可佩戴太阳镜。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呕吐中医叫什么
在中医中,妊娠呕吐通常被称为恶阻,也有子病、阻病等别称。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的病症,多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对孕妇的生活质量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可能产生影响。中医认为妊娠呕吐主要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有关。一方面,脾胃虚弱者受孕之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而呕吐。这类孕妇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另一方面,肝胃不和者平素情志不畅,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肝血偏虚,肝气偏旺,且冲脉附于肝,冲气上逆,肝木乘脾犯胃,胃失和降而引发呕吐。其症状多为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在治疗方式上,中医多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对于脾胃虚弱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该方包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加木香、砂仁理气和胃止呕,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弱所致的妊娠呕吐。对于肝胃不和型,苏叶黄连汤较为常用,方中苏叶理气和胃,黄连清热降逆,二者合用能调肝和胃、降逆止呕。针灸疗法则多选取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的功效;中脘为胃之募穴,能和胃健脾、降逆止呕。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缓解妊娠呕吐症状。建议孕妇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因情绪波动易加重呕吐。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和胃止呕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甘蔗汁等。若妊娠呕吐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确保母婴健康。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能不能治疗输卵管堵塞
中医通常能治疗输卵管堵塞,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法,运用丹参等中药及针灸、按摩等理疗,可改善输卵管通畅性。但对于严重堵塞或粘连严重的情况,中医治疗存在局限,可能需结合西医手术。中医认为输卵管堵塞多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方法来改善输卵管的通畅性。常用的中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输卵管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疏通输卵管的效果。此外,中医还常通过针灸、按摩等理疗方式,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进一步促进输卵管的通畅。然而,中医在治疗输卵管堵塞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输卵管堵塞的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完全堵塞或者粘连严重,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可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遵医嘱结合西医的手术方法,如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粘连松解术等,来直接疏通输卵管。对于输卵管堵塞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明确堵塞的程度和原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决定尝试中医治疗,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诊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或治疗不当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体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肝血管瘤能不能消失
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是整体调理,通过中药改善循环、缓解症状,但难以让瘤体消失。因为肝血管瘤形成复杂,中药无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不能仅靠中医。中医认为肝血管瘤的形成往往被归结为气滞、血瘀、湿热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正气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遵循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运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来进行调理。这些中药如柴胡、郁金、香附、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抑制瘤体的进一步生长,并可能缓解因肝血管瘤引起的胁肋部胀满、疼痛不适等症状。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中药的作用主要是调理和辅助,而非直接针对瘤体本身进行消除。因为肝血管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中医治疗往往难以直接作用于血管的病变部位,使其完全消失。此外,中医治疗的效果还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中医方法,而应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针对肝血管瘤的治疗,建议患者在就医时,应首先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以明确瘤体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肝血管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对于较大、有症状或有恶变倾向的肝血管瘤,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介入等西医治疗方法来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