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第八届中国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5月19-20日,第八届中国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论坛暨中西医结合肿瘤新技术学习班于北京成功举办。七百名肿瘤专家齐聚北京,以“绿色、开放、共享,打造肿瘤治疗中国方案”为主题,整合各种前沿的抗肿瘤治疗技术优势,集中展现专家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技术和宝贵临床经验,共同探讨肿瘤治疗的“中国方案”,此次大会将促进中西医多方位相互融合,使传统的中医药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为中医药的国内外传播,为实现中国医疗的“弯道超车”做出贡献!

第八届中国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北京绿色医疗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本届论坛主席胡凯文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强调,肿瘤的绿色治疗方案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方案,并从绿色治疗进展显著的角度出发,作了“中国式方案 肿瘤绿色治疗研究进展”的主题发言。开幕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科技部社发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处长张兆丰、北京市中医局副局长罗增刚、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分别致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书记李晨辉、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绳立成副主任,中关村发展集团李妍副总经理受邀出席开幕式。

第八届中国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在论坛的演讲环节,北京市科委郑焕敏副主任做了“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提升首都临床医学水平”的报告,号召医疗工作者要勇于科技创新,为医学、健康、传统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华玉涛处长做了“医疗器械“十三五”规划里科技布局”的报告,号召国产新技术、新设备的创新、发展,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做更大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肿瘤项目首席科学家程书钧教授就肿瘤和宿主情绪、饮食等内环境的关系,发表了“宿主因素和肿瘤”的演讲,强调了肿瘤防治重在于防,从饮食、锻炼、情绪等方面阐述了防重于治的观点;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从考古中的中医药发现出发,作了“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本草考古”的主题演讲,阐述了中医药的古老起源及悠久历史;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校长从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相互印证出发,做了 “中西医互鉴互融思考”的演讲;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龚建平教授作了“膜解剖与肿瘤外科治疗”的主题发言,龚建平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膜解剖”和“亚微外科”理论。此外,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沛宏教授、中华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张逊教授、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郑加生教授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等100多位中西医肿瘤临床与研究领域以及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教授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八届中国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本届论坛由北京绿色医疗新技术产业联盟主办,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承办单位的优势资源,以中药探源、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肿瘤的预防、微创介入、外科手术、中医治疗肿瘤、医学人工智能以及医疗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现肿瘤“绿色治疗”的内涵,搭建了中西医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平台。

  相关链接:

  绿色医疗由胡凯文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以维护患者生存质量为首要目标,要求医生在保障患者基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有效生命,维护生命尊严。起初绿色医疗对象主要是年老体弱、或传统治疗失败的肿瘤患者,强调局部治疗的微创化或无创化,治疗具有可持续性、可重复性。目前,其概念拓展至养生与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与养老领域,采用“微创治疗、中医药治疗和生物治疗”,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防病、治病、康复相结合,局部与全身辨证论治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最大限度保护机体正气(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追求疗效,体现“低损伤、易耐受、可重复、可持续”的绿色医疗特色。

  绿色医疗新技术产业联盟:为充分整合我国具有绿色医疗及产业技术特色的相关资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牵头,全国7家教学医院,科研院所,医疗高新企业共同缔约,发挥“政产学研用资”相结合的优势,建立绿色医疗技术产业联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使得绿色医疗不断发展推广,服务更多医疗工作者和患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芬/文 闫剑坤/图

2018-05-21 11:10:12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则挚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抑郁症是心魔作怪吗
抑郁症一般是指抑郁障碍,没有心魔作怪这种说法,抑郁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抑郁障碍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精神疾病史等,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1、遗传因素抑郁障碍的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为复杂。如果直系亲属患有抑郁障碍,其后代患有抑郁障碍的概率会高于正常人。2、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患者在青春期或者更年期,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患者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进行缓解,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缓解不良情绪。3、心理因素抑郁障碍的发病原因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应激性的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紧张、长期酗酒等。如果患者在应激性的生活事件的刺激下,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焦虑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发展为抑郁障碍。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种负性事件的刺激,可能会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从而诱发抑郁症的发生。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5、精神疾病史如果患者有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史,在病情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焦虑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发展为抑郁障碍。如果患者出现抑郁障碍,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配合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遇事心慌是抑郁症吗
遇事心慌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引起的。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慌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2、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抑郁障碍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遇事心慌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拉法辛、盐酸氟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 3、焦虑症 焦虑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焦虑障碍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遇事心慌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艾司唑仑等药物进行治疗。 4、恐惧症 恐惧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恐惧障碍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遇事心慌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遇事心慌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氮平、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遇事心慌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等方式明确病因后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不开心和抑郁症的区别
不开心和抑郁症的区别主要在于定义不同、症状不同、病因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等,如果患者出现不开心的情绪,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1、定义不同不开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为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情绪不高涨。而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心理障碍,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症状。2、症状不同不开心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闷闷不乐、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症状。而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症状,可能会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食欲减退、胸闷、气短、心慌等。3、病因不同不开心通常是由于生活或者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精神过度紧张、焦虑而引起。而抑郁症通常是由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抑郁的情绪中,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出现紊乱,从而引起抑郁的情况。4、治疗方式不同对于不开心的患者,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开心的情况。而对于抑郁症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配合医生联合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5、预后不同不开心的患者通过积极调整心态,一般可以缓解。而抑郁症的患者如果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严重危害社会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患者亦可以采取冥想的方式放松,冥想有助于放松身心,清除杂念,尝试在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