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熊艳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林芳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教育部主任护理师(上图中)

  谢凤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教育部副主任护理师(上图右一)

  不用药、不用针、不用医嘱,大部分时候也不用直接面对患者,林芳宇和谢凤兰从事着和大部分护士不一样的工作。一间办公室、一间课室、两台电脑、两台热线电话、数不清的文档,组成了她们的“战地”。多年来,她们在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这个别样的领域,给予了患者同样的健康守护。

  健康教育:做最权威的科普,不让患者走弯路

  199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医院层面的健康教育部。林芳宇也已在临床健康教育这个岗位耕耘了14个年头。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林芳宇为健康教育讲座做准备

  “目前医学健康知识的普及欠深入,正规的医学健康宣教的渠道也不多,人们缺乏医学健康尝试,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导致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后果发生,这非常让人痛心。”林芳宇说,“我强烈希望能在这一方面尽到自己的努力,通过联合各科的专家,让他们发出权威的声音,让患者在求医途中少走弯路”。

  最初,这个并不太顺利。中山一院作为华南地区的医疗“领头羊”,年门诊量近490万,年手术量近10万,专家教授们都一号难求,患者科普这件事在日程表上只能往后排。而林芳宇对专家讲者的要求还高——都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越难挂号的教授越要邀请来。患者不仅能得到权威的科普,还能得到面对面的咨询名医的机会。“先从身边人‘下手’,找自己熟悉的教授,软磨硬泡”。林芳宇笑道。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大咖多,内容丰富又贴近需求,中山一院的健康讲座受到了患者们的热捧

  据统计,2017年,健康教育部就组织了讲座53场,讲座内容覆盖所有临床专科,听众对授课者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大众可以通过中山一院的官网和微信预告事先了解讲座主题,然后可以到讲座现场参与并取得讲义资料,也可以通过微信页面观看视频直播,并可在微信平台进行点播和回放视频。此外,部分健康讲座的内容还会被编辑成文字,在各平台进行传播,“急诊科熊艳副教授主讲的《家庭意外的识别与处理》这篇文章就在中山一院的微信公众号得到了26万+的阅读量。”林芳宇介绍。“如今,教授们不难约啦,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教授会主动来宣讲。”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开展义诊,是林芳宇和谢凤兰的工作之一

  除了组织健康讲座,林芳宇和谢凤兰在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日常还包括各类健康教育的资料汇编、开展义诊和病友联谊、制作健康教育视频、进行健康教育专项查房、培训院内健康教育督导员等等。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办公室里的热线电话络绎不绝,她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有需要者寻求合理的医疗解决途径

  健康教育部还设有咨询台和咨询电话。林芳宇介绍,主要服务内容是三大部分:一是院前服务,指导患者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医院资源,正确的挂号就医。如初诊、复诊可选择不同的挂号方式;何时需要挂专科号;何时需要挂教授号。二是指导居民家庭备药,如感冒药、止咳药、止痛、止泻药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避免乱用药。三是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实施院前急救,如培训患者冠心病发作的急救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的拨打120电话;如何识别中风的早期信号等等。

  延续护理:患者出院了照样有人管

  每个月都有那么1~2天,林芳宇和谢凤兰会离开医院,去一些患者家进行家访。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家庭访视现场

  “出院的一些老年患者,他们年老体弱,记忆力减退,治疗依从性差,对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不理想,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经过评估和征求患者意见,会对他们进行家庭访视。”谢凤兰接着介绍,“家访时会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他们正确监测血压和血糖、给予针对性的饮食、运动、用药和急救指导,让他们得到个性化的访视建议。”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家庭访视的部分内容

  家庭访视,是中山一院健康教育部“以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护理模式中的一环。

  “慢性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出院后也应有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谢凤兰表示。“在中山一院,每一位慢病患者都会有其慢病管理档案,患者出院前会得到量身定制的出院指导,交待规范的随访时间等等。”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健康教育部定期组织PCI康复小组活动,病友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知识,还能互相分享交流鼓劲

  由于人力限制,家庭访视只能覆盖较少的特殊人群,大部分的慢病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还可以通过专线电话、qq、微信、短信、病友活动等得到满足。

  对于病情已经稳定,从中山一院出院但是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康复治疗的患者,延续护理模式为他们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社区转诊。目前,中山一院已与广州市内11家社区医院达成了双向转诊协议。

不在门诊不在病房 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守“护”健康

黄花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目前接受转诊患者最多医院,即使出院,林芳宇和谢凤兰仍然持续为患者带来关怀

  林芳宇表示,这11家医院都是经过考核的,患者和家属可以不用担心其康复期的治疗。如果患者情况恶化可及时转回中山一院。另外,患者转入社区医院以后,她们还会定期到社区医院走访探视,“离院不离关怀”。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是“护士,引领的声音——健康是人的权利”。林芳宇和谢凤兰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奉献,不正是护士们持续发出的引领健康之声吗?(通讯员:彭福祥)

2018-05-12 08:06:53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陈艳丽
精选
陈艳丽主任医师儿科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去咨询
擅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儿童癫痫等发育行为疾病的评估与干预;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矮小症、性早熟、遗尿症的治疗;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儿内科常见病,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独立处理儿科较复杂疑难疾病和解决较重大技术问题。
黄志
精选
黄志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去咨询
儿童癫痫,成人癫痫,老年癫痫,术后癫痫,后遗症癫痫,继发性癫痫,外伤癫痫,脑梗癫痫等疾病的诊治;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及定位;婴幼儿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诊疗;抽动障碍、多动障碍、孤独症、自闭症、高热惊厥的诊治。癫痫控制率高,诊断及治疗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高小宁
精选
高小宁副主任医师精神心理科
南京脑科医院
去咨询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青少年抑郁症、网瘾、精神障碍、微笑抑郁症、植物神经紊乱、酒精成瘾、神经官能症、妄想症、神经衰弱、人格障碍、睡眠障碍、恐惧症、心理发育障碍、恋物癖、躁狂症、神经性厌食症、恐艾心理、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多重人格、性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症、躁狂抑郁症、顽固性失眠、应激障碍其它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查看更多诊疗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唐保东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病的几个阶段症状
胃病的几个阶段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 1、上腹部疼痛 如果患者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不注意平时的护理,可能会使患者的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出现上腹部疼痛的情况,甚至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多卧床休息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热敷腹部的方式进行处理。 2、腹胀 如果患者存在胃动力不足的情况,会使胃肠功能有所减弱,从而出现腹胀的症状,甚至会伴有频繁放屁的现象。可以多吃温热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小米粥、山药粥等,也可以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的方式进行处理。 3、恶心呕吐 如果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可能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发生紊乱,从而出现恶心和呕吐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反复干呕的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维生素B6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适当喝温水进行改善。 4、反酸嗳气 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患者还可能会伴有反酸嗳气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腹部热敷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保护胃黏膜药物进行治疗。 5、食欲不振 胃病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