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5月]广东省中医院讲座安排

时间

科室

内容

地点

5310:00

大院呼吸科(林琳主任医师)

世界哮喘日健康讲座

大德路总院健康广场

5259:00

大院皮肤科(李红毅主任医师)

护肤日

52915:00

大院内分泌科(谢小露护师)

家庭作业的重要性,您知道吗?--三天饮食运动记录

大德路总院研修楼8楼慢性疾病管理宣教室

53115:00

大院心血管科(吴瑜主治医师)

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哪些检验检查指标

53110:00

大院脑病科(张小培主管护师)

中风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五)中风患者的药膳与营养

51810:00

大院ICU(张敏州主任医师)

中国血管健康日:名医大讲堂-关注心脏 健康人生

大德路总院研修楼202001-2002会议室

52316:30

大院理疗科(熊家轩主治医生)

颈椎病的防治

大德路总院东区9楼学术报告厅

52315:00

大院肛肠科(王浩主治医师)

辨证论“痔”,解决“后股之忧”

51715:00

大院血液科(吴远彬主治医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大德路总院住院部29楼血液科示教室

52215:00

大院内一科(白建平副主任医师)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大德路总院住院部28楼内一科示教室

51715:00

二沙心血管科(曹海明住院医师)

高血压病中西医调护

二沙岛医院住院部2楼心血管示教室

51815:00

二沙消化科(林益群主治医师)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防治

二沙岛医院住院部5楼消化科示教室

51510:00

芳村骨科(吴树旭主治医师 )

腰椎椎管狭窄的自我肌肉拉伸疗法及自我保健

芳村医院门诊1楼流芳堂

52510:00

芳村肾病科(王立新主任医师)

如何保护肾功能

5815:00

芳村内分泌科(刘琦主管护师)

中医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

芳村医院住院部2号楼10楼课室

51715:00

芳村消化科(何家鸣住院医师)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

52215:00

芳村肾病科(马红岩主治医生)

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的原因及防治

51415:00

芳村心血管科(刘淑娟副主任医师)

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芳村医院门诊5楼会议室

52315:00

芳村脑病科(吕少华住院医师)

中风病的预防

5815:00

大学城内分泌科

(专科护理师)

看图说话系列糖尿病小组教育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8楼内分泌科示教室

51515:00

52215:00

52915:00

5415:00

大学城生殖医学科(蔡韵佳护理师、唐冬英护理师)

助孕知识讲座

大学城医院门诊5楼生殖医学科手术候诊区

51115:00

51815:00

52515:00

5915:00

大学城外四科

(胡萍住院医师)

前列腺癌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7楼外四科示教室

51511:00

大学城康复科

(詹乐昌主治医师)

中风病的防治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3楼康复科示教室

51611:00

大学城神经五科

(蔡军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的防治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5楼神经五科科示教室

5199:00

大学城风湿科

(陈秀敏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优势

大德路研修楼八楼宣教室

52314:30

大学城肝病科
  
(施梅姐主治医师)

肝病的中医特色疗法

大学城住院部2号楼1楼大厅

52315:00

大学城心一科

(赖仁奎副主任医师)

血脂异常知多少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5楼心一科示教室

52410:00

大学城乳腺科

(戴燕主治医师)

哺乳期间生病能不能吃药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6楼乳腺科示教室

52911:00

大学城皮肤科

(林颖副主任医师)

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9楼皮肤科示教室

53115:00

大学城内分泌科

(李园护师)

糖尿病教育专题——监测

大学城住院部1号楼8楼内分泌科示教室

   

  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地址: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二沙岛医院地址:广州市二沙岛大通路261号

  芳村分院地址:芳村涌岸街36号(黄大仙祠侧)

  大学城分院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通讯员:吴远团)


2018-04-26 16:20:20浏览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包括非疾病因素如燃料不完全燃烧、工业生产事故、机动车尾气接触等;疾病因素则涉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代谢功能异常等。一、非疾病因素:1、燃料不完全燃烧:家用燃气热水器安装位置不当或烟道堵塞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有效排出,可在密闭空间内蓄积至中毒浓度。煤炭、木炭等固体燃料在通风不良的室内取暖或烹饪时,燃烧过程中也会释放大量一氧化碳。2、工业生产事故:冶金、化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若设备泄漏或防护措施失效,工人可能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矿井瓦斯爆炸事故中,一氧化碳作为主要有毒气体可导致群体性中毒。3、机动车尾气接触:长时间待在未熄火的汽车内,尤其是车库等密闭环境中,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通过空调系统进入车厢。隧道内车辆拥堵时,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也可能达到危险值。二、疾病因素: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某些药物如亚硝酸盐,或化学物质如苯胺衍生物等可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能力,临床表现与一氧化碳中毒类似。遗传性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缺乏症患者也可因酶活性不足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蓄积。2、代谢功能异常: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酮体堆积可抑制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部分患者可合并一氧化碳代谢障碍。慢性肾病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导致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对一氧化碳毒性更敏感。建议定期检查家用燃气设备及烟道密封性,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料。工业场所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配备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疑似中毒者需立即转移至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就医。对于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的职业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检测。
杨彬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虾和维生素c能一起吃吗,会中毒吗
有一则网络传闻称,一位女性平时有补充维生素C的习惯,某天晚餐吃虾后七孔流血身亡。验尸发现,其体内含有砒霜。这则传闻告诫大家,不要同时食用维生素C和虾,因为维生素C会与虾中所含的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砒霜,导致中毒身亡。但这一网络传言是否属实呢?本文将帮您破除这一谣言,并带您了解虾中所含的砷对人体有何影响。【海洋生物多数含有砷】由于砷可溶于水,几乎所有我们吃的食物中都可能含有砷,只是含量多少有区别。砷可分为有机砷和无机砷,有机砷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比如虾、螃蟹、鱼类和贝类;无机砷则存在于土壤或水源中。一般来说,海鲜的含砷量较高,但绝大多数是毒性低的有机砷。资料显示,海鲜中有机砷占砷含量的90%-99%。人体摄取有机砷后,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不会威胁健康。要是无机砷在海洋生物体内占多数,恐怕这些海洋生物在被食用前,就已中毒身亡。【砷中毒的症状】传闻中描述的情况,属于急性砷中毒,症状包括:a、呕吐b、腹痛c、腹泻d、四肢发麻e、痉挛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毒者死亡。另外,长期摄入砷达5年左右,可能导致慢性砷中毒,引发皮肤病变、色素沉淀,手脚出现硬块,这些情况也可能是皮肤癌的前兆。【砒霜从何而来】网络传言称,虾中含有不少五价砷,维生素C会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价砷,即砒霜。从化学原理来看,这种说法没错。但我们知道,虾中绝大多数是有机砷,而五价砷和三价砷都属于无机砷。在正常情况下,即便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毒性也不足以致人死亡。生活中的无机砷含量极低,人体所处环境也不像实验室那样具备充分的化合条件,很难引发化学反应生成砒霜。此外,要达到网络传闻描述的中毒情形,至少要吃下50公斤的虾。【不要尽信网络传言】如今,即时通讯软件几乎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仅通过它们与朋友联络,还获取各种信息。但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甚至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当您看到一则自认为重要,需要转发给亲朋好友的消息时,不妨先输入相关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可靠的消息来源,辨别信息真伪。有时,盲目转发分享,反而会助推虚假信息传播。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支水银温度计碎了会中毒吗
一支水银温度计破碎后通常不会立即导致急性中毒,但处理不当可能存在长期健康风险。水银温度计含汞量约0.5-2克,正常室温下汞蒸发速度较慢,若及时采取正确处理措施,多数情况下不会引发严重中毒反应。但若在密闭空间内未及时通风,汞蒸发量会随时间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不当处理方式,如用扫帚清扫、吸尘器吸除等,会加速汞珠破碎并增加蒸发面积,使空气中汞浓度在短时间内升高。针对水银温度计破碎,首先保持环境通风,打开门窗至少2小时以降低汞蒸气浓度。使用硬纸板或塑料片将可见汞珠收集至密封容器,如玻璃瓶,避免直接接触。对于细小汞珠,可撒布硫磺粉使其形成稳定化合物,处理后需佩戴橡胶手套清理残留。若皮肤接触汞,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若出现持续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尿汞检测,必要时采取驱汞治疗。日常生活中要预防汞中毒,可以使用电子温度计替代水银产品,医疗场所应配备专用汞回收装置。学校、家庭等场所需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实验室或医疗机构应建立汞泄漏应急预案,定期检测工作环境汞浓度。对于含汞废弃物,需交由专业机构处理,禁止混入生活垃圾。通过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可有效降低水银温度计破碎带来的健康风险。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其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急救处理、记录病情、寻求医疗帮助等几个方面。在发现中毒情况时,务必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毒对患者的伤害。1、急救处理: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应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中毒源,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可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以加速体内一氧化碳的排出。2、记录病情:在急救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其他系统表现。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医疗救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寻求医疗帮助:在将患者移至安全地点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详细说明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无论中毒症状轻重,患者都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迟发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在医院,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高压氧舱治疗,以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并预防迟发性脑病。建议患者及家属注意治疗后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形成。注意患者保暖,避免受凉引发肺部感染;在中毒初期避免喂水,待症状稳定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好尿管和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